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但由于黑暗势力的阻挠,他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面对黑暗现实,屈原回天无力,只得将自己的满腔悲愤诉诸诗歌,以表达自己为追求真理而上下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和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卜居》、《渔父》据考证虽非屈原本人之作,但其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伟大人格和精神力量,对屈原形象确是不可或缺的补充,而且作品在艺术上也以其独到的特色对后世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离骚》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到挫折后。对过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探索。在孤立无援的困境中,屈原一生坚持真理,不妥协从俗。至死没有停止对完美人格和美好政治理想的追求。他用自己的人生悲剧塑造了一个文学上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的伟大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3.
屈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他的诗赋之中,祖国的美好河山是他歌颂的对象,大自然赋予他创作的灵感,在他的笔下,山水意象成为他抒发情怀与寄托政治理想的出口,他的高洁的人格与操守通过品鉴他的诗歌,可以一一感受到.从山水意象与人格两方面解读屈原,解读他的诗赋,将是一种很独特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悲剧是人底伟大的痛苦或伟大人物的灭亡。”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在汨罗江投水而死,他的一生是一个悲剧。形成屈原悲剧命运的,自然不是偶然的因素;屈原的不幸,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  相似文献   

5.
屈原一生追求人格完美,他代表了中国化的本质特征,不愧是中国化的象征。屈原的理想追求及期 失败,揭示了中国古代悲剧精神的中和性、圆融性、柔韧性;屈原真善美的人格魅力,蕴涵了中国古代悲剧精神的世俗性、民间性。从屈原身上所体现的内心冲突,反映出中国古代悲剧结局深厚久远的化积淀。  相似文献   

6.
屈原追求的人格理想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一是“内美”,二是“修能”。屈原追求的人格理想充满理性与感性的冲突 ,这使他在内在精神满足以及外在实现人生价值两个方面都毫无所获 ,从而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屈原人格理想的幻灭 ,是一个在文化转型期无所适从的敏感诗人的悲剧 ,是一个先觉者的悲剧。他处于社会、文化的转型期 ,他以理性对感性现实进行了清算 ,虽然这种清算并不彻底 ,但这种清算昭示了社会文化转型期中先觉者心理冲突的实质 ,体现了从感性向理性的提升和超越。  相似文献   

7.
论郭沫若史剧的悲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沫若1940年代的历史悲剧,是一种以历史为依托,社会为标的历史与现实同构的社会-历史悲剧,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政治色彩,但对伦理层面上道德英雄的人格创造,使之进入到对理想的人性世界的建构,不仅在现实的政治意义之外焕发出动人的美学意义,也将中国现代悲剧中的现实主流推向高峰.  相似文献   

8.
一《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彪炳千秋的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屈原在这篇自叙体的长诗中,通过对自己一生竭忠尽智、赤心为国的历史的回顾,表现了他崇高的政治理想和为祖国献身的伟大精神,表现了他崇高高洁、坚持操守的伟大人格和“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诗篇中抒发的无比深厚、炽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塑造的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洁、高大、丰满和具有鲜明个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对后世产生了无限的感召力,千百年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的屈原研究超越了一般的史学范畴,他对屈原的悲剧命运、辞赋创作、历史影响的研究和探索,首先是一种思想感情的认同,是两个伟大人格的历史遇合,因此才能够抓住屈原创作的基本精神,总结中国文学和学术创造的历史经验,提升屈原“发愤抒情”的创作状态,提出“发愤著书”的文论命题。  相似文献   

10.
屈原,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来歌颂,认为其生平和作品无不具有鲜明的爱国色彩,他的死也自然被归结为以身殉国。然而,在春秋战国那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却能产生屈原这样一位卓然不群坚定的爱国主义诗人,则确实有些令人难以置信。那”么,又如何理解屈原的一生,特别是他的投江而死呢?本文试图从人格的完善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方面来探讨屈原的精神和屈原的死因.(-)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开放时期,思想解放,学术活跃。在这个广阔的社会舞台上,人们大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1.
屈原和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两位伟大的文学家,他们不仅以作品传世,更以光辉的人格魅力为后世文人树立了一面旗帜。本文从他们两位的人生悲剧入手,从悲剧的起因、发展和结束三方面来比较他们在面对不幸时的相同和不同选择,由此看到伟大的作品源自于作者高尚的人格及其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阅读屈原的《离骚》等作品,既能感到一种忧国忧民的情绪,还能感到动荡不已的紧迫感,形成一种运载力量,把读者导向一个伟大人格追求理想的崇高境界。屈原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前途,热爱事业,有理想壮志,有满腹学问和韬略的人格精神,注定了要在作品中锋芒毕露,闪灼夺目的光辉色彩。然而,面对当时的处境,屈原又预感理想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操劳将以悲剧的结局告终。因此,这种人格行为总是在与不协调的环境发生冲突,这种光辉总是罩上一层悲剧色彩。在这种环境里,理想不可能实现,而顽强的人格,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又不可能被压杀;因为顽强,它才产生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又  相似文献   

13.
文章试从屈原的宗教信仰入手,结合他的生平和作品《离骚》来探讨屈原性格的成因.由于信仰追求,屈原有着与众不同的高寒的理想和激越的感情,尽管他在现实中追求受挫,但他依凭信仰对理想锲而不舍.正是这种宗教信仰的原动力使屈原一生孜孜不倦的追寻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谭嗣同 ,其身上表现出鲜明的政治浪漫主义人格倾向。但同时在他的内心深处又纠结着中国士人在几千年传统政治文化之中熏陶而成的“圣君情结” ,这使得谭嗣同在现实政治层面上又会表现出另外一种和革命浪漫主义完全不同的政治功利主义人格倾向。这对矛盾使谭嗣同常常处于两难境地 ,并影响着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和政治心态 ,最终导致了殉身于理想的政治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生是充满悲剧的一生,他的诗歌表现了他一生怀才不遇、与黑暗现实和权贵格格不入的悲情浪漫主义精神。本文试从李白的悲剧人生和浪漫人格,及其诗歌中表现出的失意以及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揭示李白诗歌的悲情浪漫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6.
飞扬的诗魂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屈原的存在为中国传统文人树立了一个偶像与楷模。可以这样说,没有哪一个作家可以像屈原那样牵动中国传统文化的脉搏,可以让中国传统文人在他的作品中寻找到自己精神的归属。他的诗歌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满溢着悲剧色彩的个体的独特,更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独特的个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朽的贡献。他的诗歌中所折射出来的全部精神和人格就如同一道飞扬在历史中的灵魂,深刻地影响了同他一样具有坚贞理想的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所以,我们读屈原的诗,就是在读屈原的人,更是在读屈原的魂。让我们将他的诗与魂放在…  相似文献   

17.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这是国内外所公认的。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么?还有人持怀疑态度:有的怀疑屈原时代是否已经形成了国家观念和爱国思想,说屈原爱国符合历史实际么?有的认为屈原是一个贵族,他的忠于楚国是出自宗族观念而非爱国;有的认为屈原的政治主张不利于中国统一,有背于时代主潮……等等。我认为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屈原人格论     
面对当代生命价值困惑的现实 ,探讨代表我们民族精神的古代贤人的生命观念和人格价值是必要的。本文主要从原创角度分析解剖了屈原人格形成的内外因、文化内涵与社会意义。两位亡国之君楚怀王、楚顷襄王时代是屈原悲剧人生的历史背景 ,贵族的血统与政治责任感、文人的本质与浪漫激情是屈原人格的原动力 ,对生命的珍惜 ,留恋促使屈原选择宁死不屈的生命方式 ,也是悲剧中最感人、最令后世人深思的矛盾和融合。  相似文献   

19.
作为理想主义的谭嗣同,其身上表现出鲜明的政治浪漫主义人格倾向。但同时在他的内心深处又纠结着中国士人在几千年传统政治化之中意陶而成的“圣君情结”,这使得谭嗣同在现实政治层面上又会表现出另外一种和革命浪漫主义完全不同的政治功利主义人格倾向。这对矛盾使谭嗣同常常处于两难境地,并影响着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和政治心态,最终导致了殉身于理想的政治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国殇》是我国战国时期屈原的作品.屈原,楚国人,为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诗人,一九五三年曾被评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所处的时代,正是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的时代.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用诗歌的形式,抒发了明法度、举贤能,依靠国君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以实现全中国统一的政治理想,和为实现这一理想而百折不挠、上下求索的顽强斗志.同时,他以嫉恶如仇的精神,揭露和批判了楚国统治集团中的腐朽势力,表达了对人民一定程度的同情.他的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招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