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1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终身教育思想使人们开始从整个人生的角度来探讨教育,然而这一理念已然闪现在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本文从教育时间的持续性、教育空间的开放性两个维度对孔子的终身教育思想加以论述,目的在于更好地继承孔子的教育思想,并为完善现代终身教育的理念和制度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的教育思想萌芽于身体力行的教学实践,体现孔子主要教育思想的《论语》蕴涵着丰富的终身教育思想。探索孔子的终身教育思想,不仅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也有助于指导我国现阶段终身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孔子教育思想是世界教育传统中的瑰宝。孔子终身教育思想,是以教育对象、教育方式方法、教育空间、教育时间、教育内容的开放性为特点,具有丰富的内涵,并在孔子一生中得到充分实践。这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现代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得到充分体现,是世界现代终身教育体系中宝贵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4.
仁学思想是孔子的重要思想,其要旨在于要求人们树立理想,终身学习,培养品格,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人教育是人们学习的重要方式,是终身教育的有效方式,也是我国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终身教育和成人教育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借鉴孔子的终身教育思想,通过改变教育理念、加强各级教育部门之间的联系等措施,不断完善我国成人教育体系,提高成人教育质量,确保终身教育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余婧 《考试周刊》2014,(49):168-168
<正>一、孟子的终身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lifelong education)自1965年被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提出后,现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教育思潮。作为中国伟大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便对终身教育思想提出了论述。孟子作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发扬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在终身教育观上除肯定孔子的思想外,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两千多年来,儒学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有极广泛的影响,尤其是教育思想,孟子的教育观是其仁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李玉林 《教育与职业》2012,(14):162-163
文章指出,现代终身教育思想在以下五个方面与孔子的教育思想有着历史渊源:贯穿生命始终的人生全程教育;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自我导向的学习方式;无所不包的学习内容;完善的人与和谐的社会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以终身教育的理念和原则来审视孔子的教育思想,他的“博学笃志”的教育目的、“学而不厌”的学习态度和从教实践,“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和“学而知之”的教学方法都闪耀着终身教育的光辉。在构建现代终身教育体系的实践中,他的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孔子终身教育思想,从而论述了孔子终身教育思想与成人教育是科学统一的.  相似文献   

9.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己经提出并实践着终身教育思想:“有教无类”与教育平等的拓展;“学而不厌”与终身教育连续性的贯通;“学而知之”与终身学习自主性的实现;“为仁由己”与人本教育思想的贯彻;“博学而笃志”与通过人的培养来实现对社会的改造。它为构建现代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主要受杜威“教育连续性”观点的影响,在陶行知的教育著述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终身教育思想。诸如,教育不是“短命教育”,而是持续终身的过程;教育不是少数人的教育,而是全民的全程教育;教育的重点是培养人的主体性;教育应该与生活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自我完善的现代人,等等。陶行知的终身教育思想对发展我国的成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every generation brings forth someone who has a lasting impact on the current and future generations of educators. Ralph Winfred Tyler was one of those people. His life spanned nearly the entire 20th century, and his concept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transcended this long and fruitful existence. They are found today embedded in the accountability and reform movements. This article is a short celebration of his contributions and life lest, in our hurry to improve our schools, we forget this bit of heritage.  相似文献   

12.
劳动不仅是个体创造生活世界的实践手段,还是个体显现人的类本质、实现自我发展的实践途径。因而,劳动教育具有人之何以为“人”、人之以何成“人”的价值导向与综合育人作用。“职业人”是个体社会化的应然归宿与身份确证,劳动教育对职业启蒙的意蕴投射实为生活世界中实践导向的内在要求与社会需要。劳动教育应当回归人的身体意蕴,把握其真;应当转向人的工具意蕴,发扬其善;应当激活人的创造意蕴,实现其美,从而促使个体成为拥有完整主体生命、能过德性生活、能创造美的“职业人”。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一生“为民立教、为民兴学”,为改造乡村教育,实现“教育为公”,“还教育于民”而不懈奋斗。他的人生价值观、他的人格魅力尤为令人敬佩和赞叹。本文试从探析他的人生价值观入手来探寻他的人民性教育思想的内在渊源。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将使人类社会进入学习化社会,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最理想的教育制度。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一种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而一个人是否幸福关系到他的生活质量,关系到为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社会应通过各种努力来提高人们的幸福能力。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这"四维模式"来培养他们的幸福能力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从生活视角看现代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教育过程内含于生活进程中,并与人的生活相始终,现代学校教育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烈推动下,以科学知识的灌输为中心,崇尚教育为生活做准备,造成学校教育目的,内容和过程疏离了人的真实生活,终身教育的旨趣在于打破教育与生活相疏离的状况,它把教育的对象,内容,手段和过程与人的生活整合起来,生活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归宿,人在生活中得到教育,并伴随一生,生活在终身教育中得到改善,并不断走向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高校体育教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培养和激发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对未来参与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对未来与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体育教师三项素养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创造教育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所建构的创造教育理论的特色是 :与生活紧密相联系、立足于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创造的源泉与动力 ;在生活中完成创造 ;以创造完美的生活为最终目的 ,其实质就是生活创造教育。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的生活创造教育理论 ,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 :当前我国的创新教育要取得新进展 ,开拓新局面 ,就必须回归到生活 ,在生活中提升创新目标 ;拓展创新空间 ;开发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嵇康养生论包含着丰富的"形而上"的哲学内容。在神仙论上,他接受汉代自然元气论,以之探讨成仙、长寿的问题,认为神仙不可学得,长寿却可实现。在命运论上,他认为人应该配合"天命",无心无意地清虚、养神、毓形,自然而然地遵循"自然之理",则长生就可水到渠成。在形神论上,他主张形神兼养才有益于养生。而最终他超越技术化的养生,主张要遗忘生死,在音乐山水中体会与天地自然合一的生命情怀,达到"至乐"的境界,是为境界论。因此,嵇康的养生之道并不肤浅,而是有着玄学特点与玄学意义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20.
怀特海出身于教育世家,一生致力于教育教学.他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以数学家和哲学家敏锐的直觉和深刻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艺术思想:教育绝不是往行李箱里装物品的过程,教育只有一个主体,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教育是引导个体去领悟生活的艺术;教育是教人们掌握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一般概念和普遍原理的学习要通过接触、由树见林;成功教育必有某种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