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舆论与公民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论成为培育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公民意识的含义及其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人公民意识的成长,公民意识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一个话题。公民意识又称公民精神,是近代宪政的产物,它是指公民对于自身享有的法定权利和义务的自觉意识。公民意识包括独立人格(主体意识)、自由意识、民主意识、人权意识、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宽容意识、公德意识、科学精神等内容,其核心是独立人格和权利意识。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曾提出一个著名观点: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舍此则不可能建设现代化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参政与公民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劼 《今传媒》2011,(6):103-104
公民网络参政是网络背景下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我国公民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社分离趋势的加强以及民主制度的日益完善而觉醒,这正是公民网络参政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公民网络参政作为公民非制度性诉求的一种新兴路径,是彰显我国公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推动政府重视公民网络参政,积极引导公民这种非制度性参与,并逐渐将其纳入制度化轨道,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一个重要而深远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黄斌政 《大观周刊》2010,(37):164-164
公民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以及在政治上表达个人见解和意见的权利”。而权利意识是人的主体性的确认方式,它确证了人的价值、自由与尊严,推动着西方社会的复兴,不仅于此,在制度层面上,政治权利是公民社会与现代宪政制度的价值基础与基本元素。本文通过权利意识与西方现代性启蒙的价值关系;与公民意识、宪政体制的历史关系;与当代政治文明的关系的探究,对于构建东方国家政治文明以及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样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文明已由工业文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时代,作为社会公民如果没有一点档案意识,不能不是公民个体精神素质上的一大缺陷.现时,对中国公民而言,档案意识尚不过是一个偶尔掠过耳际,不生不熟的"半流行词",像犄角旮旯里的宣传广告,也许有人感觉有点时髦,而多数人是不大深置究竟的.  相似文献   

5.
在公民意识教育日渐加强的社会背景下,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更是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重要渠道。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直接决定着未来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这一特殊群体,在必要时候对其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为其成长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6.
舆论导向对公民意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众媒介对社会影响日益显著的今天,媒体运用舆论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就是媒体的舆论导向,又称舆论引导。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公民的现代化是关键,而公民的现代化又离不开公民意识的培养。本文结合我国近年来一些较重大的新闻事件,分析媒体舆论导向对公民意识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微博时代的公民新闻传播与公民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琛 《东南传播》2011,(9):77-79
微博的兴起推动公民新闻传播不断发展。在微博传播机制之下,公民新闻的扩散性、真实性和客观性都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从社会政治学角度看,公民新闻也在不断培养公众的公民意识。本文从话语权、公民权利与义务等方面探讨了微博时代公民新闻与公民意识提升之间的紧密关系,旨在揭示微博技术给公民新闻和公民意识带来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6,(14)
自1988年"公民新闻"在美国提出以来,随着媒介环境的改变,公民传播权力的激活,公民新闻的行为主体发生了变化,由记者改变为公民,其理论建构也由记者"公民意识"的觉醒调整为公民"记者意识"的强化,面对当下公民新闻的乱象与伦理拷问,公民新闻尤其需要提升公民的"记者素养"。在公民新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传播伦理的追问以及媒体追求社会担当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9.
公民新闻的发展提升了公众的新闻思想和民主意识,网络等新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媒介应用方式的新变革,使公民新闻的能量成倍增长。现实的新闻实践中,公民新闻在匡扶社会正义、反腐倡廉、帮助弱小等方面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共领域的构建。但是,这种新闻形式触及隐私权等方面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公民新闻只是公民意识苏醒的开始,要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公民新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传播不断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从"匿名"者成长为"公民",群体的"智慧"取代个体的"狂欢",已经成为新的网络特征和网络发展的必然力量,这也是博客对社会影响方式的一种转变."公民"需要合理发声的公共舆论平台,并通过这一平台的理性互动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向上的推动力量.尽管理性和非理性的声音、形象还将继续在网络中共存...  相似文献   

11.
舆情是社会的"晴雨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自媒体作用下的媒介环境成了一个:人人即媒体、处处是现场、时时可传播的时代。自媒体所提供的开放平台,公众可以就某特定话题展开讨论,形成意见公开表达的自由市场。"网络问政"、"网络反腐"、"网络监督"互联网赋予每一个公民前所未有的知情权和话语权;随着网络舆情的升温,一些非理性、情绪化"伪民意",带有目的性"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群体极化"、"舆论审判"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给地方政府的舆情应对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刘宏宇 《新闻界》2012,(8):42-46
以网络为中心构建的各种新媒体被视为可以释放第三代传播权的“选择性媒介”.在倾听基础上的“被理解”为传播权归属的新媒体公民新闻实践,本质上是作为公民权的新闻传播权的两种属性:既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的载体,也是国家、社会、个人的舆论控制权介乎权力和权利之间的一种新闻政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刘峰 《新闻世界》2009,(8):147-148
随着网络、手机等新技术媒介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一股新兴的、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民间舆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探讨中国民间舆论的形成以及现状,揭示了中国民众话语渠道的重要性和不足,并指出,只有让民间舆论拥有平等的话语权来表达公众的意见,才能切实保障民众利益,推动中国公民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目前网络媒体在中国已发展成为引导和洞察社会舆论的重要窗口,网络舆论对政府决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不只是网络机构和网络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每个网民的责任.互联网的应用,要求每个网民都要有自觉的意识:当你在互联网这个公共平台上享受发布信息、发表言论的自由时,你也同时承担着一份社会责任,应该遵守社会公德和服从网络规范.网络媒体在享受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高度自由和无限分享的同时,更需要坚持媒体操守,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践行一个媒体的社会守护职责.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意识是公民学习能力的体现,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创新能力的发展。论述公民图书馆意识的内涵及其延伸,探讨培养公民图书馆意识的途径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升公民图书馆意识,应从国家立法、图书馆员、公民三方面进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环境危机不断加深,需要环保传播的改进和提高.环保传播以环境信息为依托,引发舆论和公共参与,助推公民社会的成长.公民社会作为"第三部门"发挥着公共参与的重要作用,但它们需要传媒带动和协调,与政府一道开展环境治理,并培育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7.
增强公民意识的时代背景已经具备,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社会文化部门,公共图书馆对公民意识形成的影响是通过其特有的理念来实现的,公共图书馆应致力于落实理念,发挥在培育公民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公共意识、规则意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公众舆论问题是公民社会建设中的焦点。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公众舆论能否在正常的轨道上建立和发展,是能否真正建立公民社会的关键。文章对公众舆论形成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断层"问题进行深刻剖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弊端,并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侯锡彪 《大观周刊》2012,(50):44-44
虚拟社区中公民政治意识的培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虚拟社区下公民政治意识存在着管理机制较差、政府参与较少、责任感匮乏的问题,需要从商业化运作与政府监管相结合、运用法律规范虚拟社区、加强网络舆情的参与和引导来培育我国公民的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政治生活中最显著的现象之一就是网络民意的勃兴。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各具特色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公民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公民的参与能力,加速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当前,网络民意方兴未艾,对建设公民社会既有推动作用也有不利影响,而公民社会的推进反过来也对网络民意进行了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