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小放是新时期以来中国乡土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和乡土气息,其主要来源便是悠久深厚的大洼民俗文化。大洼,是激发诗人才情的家园,大洼的民俗文化使诗人获得了对生命意识和自然的感受力;诗人也通过对大洼独特民俗文化的不断发掘,不断提高理解历史、把握发展的洞穿力,及时掌握了穿透地域文化历史、意会生活的能力,使自己的诗歌具有了独特的品性。  相似文献   

2.
“南阳作家群”的崛起是新时期中国文坛出现的文学现象之一。它的形成主要与这一地域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越的地理条件,以及家们的不断努力、积极进取等多种原因分不开。这批作家的作品也鲜明地带有南阳地域文化的特征;乡土性与当代性、对淳朴民风与崇高人格的赞美、对历史文化的展示等。这些创伤特征也成为南阳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坛的立足之本。  相似文献   

3.
孙德民的“山庄戏剧”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即山庄 (承德 )文化特征。山庄文化是京都文化和燕赵文化的融合 ,既有强烈的政治性和丰富的包容性 ,又有慷慨悲歌的燕赵古风。这种文化特征在孙德民剧作中体现为主旋律情节、现实主义精神和崇高品格。  相似文献   

4.
燕赵文化及其现代文明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燕赵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也有因时代局限造成的负面效应.今天,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借鉴燕赵文化的丰富资源,弘扬燕赵文化的优良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葛水平是一位承续了“山药蛋派”的艺术经验,又经过锤炼,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山西作家,她的小说富有浓郁的山西风情。她的作品不光是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讲述了许多生动曲折的故事,同时由于强烈的地域特色而显现出文化地理学的价值。这不仅启发研究者动态地去考察她与赵树理等作家的历史性关联,对传统的继承和超越,同时更启发人们在全球化、同一化的语境中去思考文学地域特色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地域和家族视野中展开清代江南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域与家族视野中展开对文学的研究,是文学研究的新路经、新方法。作家创作往往受其“文化根性”的影响,而“文化根性”的形成,不但与国家意识形态和道德文明在地化影响有关,也与地方自然生态环境有关,与地方民情习尚有关。家族同样也与“文化根性”相系,家族的家风、家学、家脉对作家创作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地域和家族对文学的影响在江南表现得相当突出,可以说“江南”是文学研究中特具典型意义的地域文化、家族文化样本。  相似文献   

7.
德州有着古老的历史,其地域文化呈现出独特魅力。德州地域文化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是中国“水”德文化的重要体现。孕育德州地域文化的是这片土地上曾经流淌的几条重要河流——黄河、徒骇河、马颊河、鬲津河、钩盘河、漳河、卫河以及京杭大运河等。德州地域文化有着深厚底蕴.足齐鲁文化和燕赵文化融合的结晶,同时也是多种文化成分汇聚的结果。这一文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其巨大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8.
燕赵文化是燕赵地域文化遗产的全部积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燕赵文化源于黄色农耕文化、绿色游牧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冲突与整合。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燕赵文化以其富有历史意义的内涵和精神特质,积累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燕赵文化是“河北精神”的文化底色,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对燕赵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能够增强燕赵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全面提升河北文化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从燕赵“慷慨悲歌”精神的出现,到被广泛认同,乃至成为燕赵地域的文化符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文化积淀过程。在这个积淀过程中,燕赵“慷慨悲歌”精神的文化特征日益凸显,内涵不断丰富、清晰、明确,集中体现在“义、气、勇、刚、直、信、廉、耻”等范畴中,形成以“义”为核心,统领“气、勇、刚、直、信、廉、耻”等德目的独特的地域文化精神。同时,“慷慨悲歌”的文化精神也经历了一个生命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由低到高依次为:草莽境界(自然境界)、侠客境界(功利境界)、义士境界(道德境界)、圣贤境界(天地境界)。这是一个由混沌的本能状态,到为己利,再到为义,最后由侠义入圣贤的过程,经过极具燕赵文化特色的四个阶段的提升,实现了“慷慨悲歌”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地域文化是按照一定空间范围内的风俗习惯和人文特色进行划分的,在日积月累的历史演变中不同地域形成了风格迥异、特点鲜明的文化。在与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过程中,中国古代诗词文化逐步发展起来,并且产生了凝重稳健的北方文学与灵秀俊逸的南方文学。因此,地域文化与古代诗词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也造就出不同艺术美感的诗词文化风格。结合李天道所著《司马相如赋的美学思想与地域文化心态》一书,研究古代诗词中的地域文化呈现方式和情感表达,不仅有助于探索古代诗词创作的独特思路和深厚内涵,而且对于弘扬中国诗词文化与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地域文化是按照一定空间范围内的风俗习惯和人文特色进行划分的,在日积月累的历史演变中不同地域形成了风格迥异、特点鲜明的文化。在与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过程中,中国古代诗词文化逐步发展起来,并且产生了凝重稳健的北方文学与灵秀俊逸的南方文学。因此,地域文化与古代诗词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也造就出不同艺术美感的诗词文化风格。结合李天道所著《司马相如赋的美学思想与地域文化心态》一书,研究古代诗词中的地域文化呈现方式和情感表达,不仅有助于探索古代诗词创作的独特思路和深厚内涵,而且对于弘扬中国诗词文化与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柳州师专学报》2022,(1):19-23
作家往往习惯于对地域性生活的文学表达倾注笔墨。捕捉地域生活元素进行文学叙事自然也成为作家写作风格形成的依凭之一。杨仕芳通过对老树、鼓楼、风雨桥、百家宴等侗乡地域性文化生活符号的叙述,描绘出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生活图景;通过对哑巴、疯癫人、孩童等“非常态”的人物角色的叙述,以此叩问现代性语境中“带面具”的人和世界,透析出生命最原初的镜像,并以此反思现实社会,扬善显美。  相似文献   

13.
清代文学女性的数量与著述成就,远远超过前代。她们的社会文化功绩,应该从整体上考察评价。文学女性出嫁,带出父母家的家教,此种家教与夫君家的家教汇合,或互补或强化,形成家学传承的新推动力量。故可将婚姻视为一种机制,它既有生物性繁衍,也有文化的传承生发。同时,文学世家的多重或世代联姻,构建了新的世界,使得物理性的时空富有人文和人情意味; 姻亲网络覆盖了广大地域,以联姻为脉络,可以更好地理解地方性文人群体和地方性文学( 学术、艺术) 流派形成的基础。在宗族、科举、耕读传家理想等交织的传统社会语境中,姻亲网络中有文化资源的流转和地方文人社会的衍生,还塑造了多个“地域文化板块”。在“地域文化板块”的基础上,可以文学世家的联姻等视角来考察苏、浙、皖三省的联系,提出“东南三省文化整体观”之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滦河作家群在滦河刚健自强文化精神核心的统摄下形成了明丽质朴、沉雄豪放的创作风格和刚柔相济、兼容并蓄的创作精神,既有燕赵慷慨悲凉之遗风,又有昂扬刚劲之新质。作品具有强烈地域色彩,还表现出浓烈的家园意识、鲜明的时代精神、强烈的忧患意识、深厚的历史内蕴和多样的创作手法等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正>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地域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燕赵大地,华北明珠,燕赵文化,底蕴深厚。身为语文教师,笔者怀着对燕赵文化的敬意,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利用课堂主阵地,拓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发挥地域文化的育人功能,将地域文化融入教学中,掬地域文化之泉,濯燕赵学子之心。  相似文献   

16.
真定地区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真定杂剧作家群体在杂剧作品中所塑造的英雄人物、所讲述的传奇故事鲜明地体现了真定地区“慷慨悲歌”的地域文化品格,这种“慷慨悲歌”之气不是逞匹夫之勇的强悍,而是饱含激昂的浩然正气。杂剧作品大多体现不畏强权、扶危济困的高尚品质,展现出对国家、民族和人民命运的强烈责任意识,展现了真定作家群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他们的作品尚侠义而扶危济困,尚勇气而不畏权贵,散发出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在中国杂剧史上留下了属于真定的绚丽篇章。  相似文献   

17.
《茑萝行》是郁达夫20世纪20年代初期创作的一部重要的“自叙传”小说,小说人物流露出鲜明的忏悔意识主要表现在“个人忏悔”与“社会忏悔”两个层面.忏悔意识折射出作家自身在中西方思想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复杂的文化心理机制.同时,忏悔意识之于作家本身具有独特的个人化意义,通过书写忏悔,作家释放了自身精神上的焦虑,作品也获得了“真”与“美”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一地也有一地之文学。燕赵文学滥觞于先秦,在魏晋北朝进入勃发期,隋唐和元代是两个鼎盛期,明清两朝借帝都腹地之利持续发展,为踵武期。对燕赵古代文学发展史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为"燕赵文化"提供更为生动清晰的面貌和更真实厚重的内涵,并有助于揭示地域文学的兴衰流变与社会背景、历史地理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有助于深入、完整地呈现中国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西安美术学院地处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这是我国一处非常独特、神奇的地域,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而且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新中国文学、艺术的发源地。具有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人文历史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占有优越的位置,悠久绵长的历史文化,波澜壮阔的革命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和蓬勃发展的现代文化,融汇铸就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以“黄帝精神、黄土精神、黄河精神、黄牛精神”为特征的黄土文化。黄土地域文化必然造就出具有黄土特色的艺术家和作品,如何发挥地域文化特色优势,开展黄土文学教学,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回族作家李进祥小说中的文化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回族作家李进祥的小说弥漫着浓郁的地域民族文化色彩。作家以浓缩地域民族风情的语言符号彰显了“清水河世界”独特的历史文化,通过对城市与乡村空间张力中农民的生存状况的记录表现了作家的悲悯情怀;而对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常人”状态的书写则表现了作家形而上的思考。作家对社会“底层”的关注表现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