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城市贫困群体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解决城市贫困群体问题必须在经济上解困济贫的同时,注重积极采取措施为这一社会群体提供心理支持。当前,要针对我国社会支持网络缺失现状,通过积极推进再就业工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建立社区保障体系和优化社会心理环境等方面入手,构建社会支持网络,这是城市贫困群体获得心理支持的正确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从总体来看,我国大学生具有与时代相适应的良好的心理品质,但值得关注的是,在社会转型期,在高校中的一些特殊群体当中,很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不同情况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当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培养合格人才出发,深入分析,关心、关爱这些特殊群体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发展,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3.
“蚁族”,作为直接从高校里走出来的群体,与高校有着紧密联系.实证调查研究表明,“蚁族”现象对在校大学生择业心理与行为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不仅将直接影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学生与社会的健康、稳定和发展.科学应对“蚁族”群体带给在校大学生的择业心理与行为影响,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离退休教师由于其特殊的职业特点而构成了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是老龄化社会必须关注的现实问题。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前提下,心理因素已经成为产生和导致致病的主要原因,心理障碍已成为威胁离退休教师群体健康的首要问题。因此,研究影响离退休教师群体健康的心理障碍,维护心理健康,并且及时进行心理调适和治疗是一个关系到教师群体健康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一个教育者,而且要成为一个学校群体心理的行家.学校群体中的学生群体对学生品行及整个个性的形成有重大意义.一、群体是学生个性社会化的中介群体,就其广义而言,包括人类的任何共同体.它可以是假定的,也可以是真实的.假定的群体,其成员之间可能没有任何接触.如中学生包括世界各国所有中学的男女学生.真实的群体成员,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相互作用.如学生班级、社会团伙和体育队等.本文说的群体指真实群体.这类学生群体在社会和学生个体的相互作用中,在学生个性行为的形成中,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群体心理是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是社会生活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影响和支配人们思想行为的中介环节。过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专注于普通心理学意义上的个体心理研究,而忽视了群体心理这一重要环节。本文试图从群体心理在社会意识当中层次关系出发,从分析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入手,仅就大学生群体心理对其思想行为的影响,提出一些探索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很多人外出打工或经商,留下老弱病残和年幼儿童等弱势、特殊群体.这些群体的生存环境、教育条件、抚养关系、思想观念极不和谐,严重影响着其中的学龄儿童(本文称作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性格、心理和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造成这一特殊现象具有社会深层次因素,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在就业中处于相对弱势状态,其思想和心理较为复杂。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社会心理失调的表现和这一群体的思想状态,为研究和把握该群体的思想动态,做好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徐桂荣 《教师》2008,(24):16-17
职高新生刚刚脱离初中阶段的学习,由于这一学生群体所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带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性,对之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环境压力,加上个人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的一系列因素,还有进入高一级学校因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活动方式带来的影响。使这一学生群体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这就要求学校有关部门和老师尽快采取措施,进行教育辅导,重视过度焦虑现象.预防心理问题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0.
张衡 《华章》2010,(33)
近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关注.许多研究表明,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社会其他人群.心理亚健康状态是中学生的一种较常见的状态.对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进行分析,可以让我们对那些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中学生多些关注和了解,从而对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方面加以控制,达到从"心理亚健康"回复到"心理健康"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四清运动是介于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之间的一场政治运动,其起因与当时社会的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有重大的关系.可以说,它是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相互冲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郭梅  李应军  余华平 《华章》2007,(7):56-57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到来,贫富收入差距的拉大让"仇富心理"在社会上呈蔓延趋势,作为社会最为活跃和敏感的群体--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生中不少人也受到了这种不健康心态的影响,表露出仇视对象针对性强、重视物质甚于精神、心理品质不成熟、容易引发攻击性人格等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来自环境和心理两个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并理性看待这一问题,帮助他们走出这一心理怪圈,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的心理调适——以下岗职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的社会转型和贫富分化的加剧,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现。二元结构和体制转轨是影响我国失业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我国现阶段失业的主要特征。弱势群体正视冲突、正视问题的勇气以及为解决问题所进行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弱势群体的心理调适又有赖于对社会转型背景下贫富差距的理性分析和对下岗的心态调整。  相似文献   

14.
王雪 《华章》2011,(34)
校园流行语作为社会流行语的一个重要表征,集中反映了大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特征和社会现实,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群体独特的社会文化心态.可以说,流行语的使用是许多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目前已成为当下大学生表达生活感受和自身需求的一种重要符号.  相似文献   

15.
非正式群体,也叫非正式组织,就是未经官方规定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组织.它是人们在交往中为了满足某些心理需要,在自发基础上有意或无意形成的一种不定型的网络、同盟.如,一个单位内的小团伙、小圈子,社会上的校友、乡谊、战友、亲友等聚合的网络.非正式群体不是非法组织,任何组织内部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种群体.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正式群体的发展趋势,它与社会道德、社会风气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是探索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新视角.一、改革开放以来,非正式群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非正式群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从其形成的心理原因上分类有利益型、情感型、爱好型、信仰型和亲缘型等.利益型,这是人们出于利益上的联系、利害上的一  相似文献   

16.
女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芳 《林区教学》2009,(3):28-29
在对女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进行了分类。并对问题产生的心理原因、生理原因、社会原因、家庭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到问题的症结,并为解决女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如何创造有益于个体心理发展和行为模式的心理环境,是当代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培养当代优秀职教人才的根本需要.针对高职生这一特殊教育群体,创建优美舒适的校园物质环境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认为,维护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心理疾病的积极预防,个体心理素质在心理疾病的预防过程中起着直接作用,同时也起着关键的中介和调节作用.学校心理工作者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为任务的专业人员,他们是校园里执行心理健康教育与保健任务的一线工作者,他们的心理素质直接关系着社会新生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在我们关注全民心理健康问题之时,有必要先了解学校心理工作者这一群体的心理素质状况.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中,"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给人们的印象是好学上进、聪明认真、学业有成、遵纪守法.但实际上在这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中,有不少人的心理发展并不健全,或者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缺陷和误区,40%~50%的优秀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优秀学生心理综合症",其中女生比例更高,这是一群需要引起人们关注的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20.
文章指出高校贫困生群体是一个虚拟的学生群体,它是由许多具有共同的心理与行为表现特征的贫困生个体在研究者的想象中组织起来的统计群体,并具体分析了这一群体与非贫困生群体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