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电视新闻的镜头语言运用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彬 《声屏世界》2009,(7):62-62
"视听兼备、图文并茂"是电视区别于广播、报纸的最基本特征.准确、合理地运用好镜头语言,可以使电视新闻报道更具观赏性、现场感.电视新闻的镜头语言要注意哪些要点?  相似文献   

2.
邓涛 《青年记者》2005,(11):31-32
若干表现令人叹惜 一名新闻摄影记把照相机镜头对准坐在一辆警车里的5个小孩,他们正注视着消防队员将他们母亲的尸体从燃烧的大楼里抬出来,脸上呈现出痛苦和疑惑的表情.这张照片将刊登在第二天的报纸上.  相似文献   

3.
运用报纸开展批评无论从理论上或是从实践上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讲,它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对党和政府工作及国家各级工作人员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从现实生活中看,运用报纸开展批评是改进工作的有效手段.有时一个问题出现后,上级批评,内部通报,往往收效不大,有些人甚至拒不认错或顶着不办,而一经报纸公开揭露后,就能很快形成舆论压力,有关人员再要置之不理,就比较困难了.  相似文献   

4.
经常听到在企业里从事新闻摄影的朋友抱怨:真难!实在没什么可拍的,一天到晚就那么点事。即使拍了,画面总是机器加人,自己都觉得太俗了还得拍,稿件成功率低得让人发愁。然而,细心翻阅报纸,又发现许多朋友的新闻照片不时地悄悄上了报纸版面。有些照片从选题到拍摄技巧都令人叫绝。在企业里到底能不能拍出高质量的新闻照片?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重要的是要脚踏实地深入生活,埋头苦干。既然我们工作在企业,镜头应对准什么是不容置疑的了。我在山海关船厂端起相机已四五个年头。几年来,我在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照片800余幅,有的新闻照片还在全国和省市报纸获奖。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委抓得快抓得紧在双反运动中,中共上海市委是怎样抓报纸的呢?我分别访问了上海各个报纸的负责同志和一些编辑、记者同志,他们提供了不少情况,并且谈了自己的一些感想.据他们说,最近以来,上海市委在领导报纸方面的最大特点是:抓得快,抓得及时,抓得紧.有些具体作法,是在大跃进的形势下面,市委为了运用报纸及时推动运动前进所采取的.上海市委十分注意及时地把形势告诉给各报.在双反运动中,市里情况每有什么新的变化,市委立划就找各报的负责人去谈,指出每个时机宣传的重  相似文献   

6.
当西方大报走向衰退,我国大部分报纸发展减缓时,有些报纸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繁荣.报纸并不是完全在萎缩,相反,我国报业还存在着很大发展和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中共河北邢台市委书记柳宝全在全市宣传工作会议上要求,新闻媒体要把版面留给基层,把镜头对准群众。他提出,今后除党代会、人代会外,一般会议上领导的讲话只发消息就行了。 显然,这位市委书记的讲话是有针对性的。近年来,一些地方报纸的版面、电视屏幕似乎成了一种“待遇”,有的领导一有活动便打电话,要报纸登多大版面呀,上什么位置呀,常常弄得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很为难。有些地方电视台的记者扛着摄像机,整天跟在领导后面转,唯恐漏了哪次活动。 新闻媒体要把版面留给基层,把镜头对准群众,并非一件易事。正如柳宝全在讲话中指…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来,喜爱收看电视深度报道的我,发现很多电视节目不尊重儿童的行为和表现,一些电视人患上了一种"屏幕哭泣综合征".如,每当电视中的被采访对象在事件的推进中双眼有些潮湿时,有些掌控电视镜头的采编人员就会表现出电视镜头的"兴奋感",其症状就是用镜头对准采访对象的脸,甚至是放大其一双泪眼的特写.  相似文献   

9.
现在,中外文化交流多了,外国的艺术团体经常到我国访问演出,亿万中国人能从电视上欣赏他们的艺术,这是粉碎“四人帮”后的一件幸事。但是,当人们的眼睛从电视镜头转向报纸的有关评论时,不禁皱起眉头,说一声:“吹牛!”是的,报纸对外国艺术团体演出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赵欣 《编辑之友》2007,(3):89-90
编辑是报纸、杂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编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报纸、杂志的质量.近年来,各种差错在报纸、杂志中并不少见.这些差错,有些是编辑人员水平所限和缺乏责任心造成的,有些是对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总署的有关规定的用语不懂而造成的,还有一些是编辑人员政治文化素质不高而造成的.下面我就一些常见的差错进行举例与解析.  相似文献   

11.
《新闻前哨》2009,(7):7-7
彭广余在2009年第5期《传媒观察》撰文说,近年来,有些报纸特刊偏离了报纸的本质定位.从内容到形式对杂志的过度借鉴,让一些报纸特刊出现了杂志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近年,世界报界似乎刮起了一陈"免费风".有数据显示,"在过去的5年中,全球免费报纸的发行量翻了一番多,从1200万份增加到2800万份……"①并且,越来越多的传统报业集团正在陆续加入到创办免费报纸的行列.当然,对于报界来说,出现几份免费赠阅的报纸不是什么"新闻",不过,这一次的情况似乎有些不同.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上的差异化竞争现象适应面很广泛,而报业实战中真正做到差异化成功的报纸并不多见.目前,一些报纸对产品差别化来源的认识过于狭隘,仅仅从报纸的有形产品或市场行为的角度来看待差别化.事实上,报业组织任何一种有价值的活动都可能导致产品差别的产生.报纸产品差别来源于报业组织一切有价值的活动.本文通过考察上海<青年报>所采取的差异化战略,来阐述一张报纸如何全面"差异制胜".  相似文献   

14.
新闻工作者都是宣传家.我想,对于宣传的内容,他们自己也应该身体力行.有些报社同志这方面注意不够,比如,报纸上天天在讲除四害,讲卫生,而有的报社内部却是四害逍遥之地;有些报纸大力宣传"打破常规过春节",鼓励大家不要挤在春节请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报纸文学副刊萎缩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些报纸索性将副刊一刀砍掉.副刊的留与不留,最终取决于报业管理者的办报理念,但笔者以为,保留副刊对提高报纸的影响力,还是有其特殊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用镜头说话     
徐寒 《记者摇篮》2010,(3):74-75
用镜头说话,是我们电视人常说的一句话。作为新闻报道,电视与平面媒体最大的区别是:同样的事件,电视可以通过记者的镜头把观众直接带入现场,而平面媒体需要通过文字叙述。换句话说,电视用的是镜头语言,报纸靠的是文字语言。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是指运用电视艺术表现手段,对新闻事实所作的及时报道,这种报道区别与报纸、广播等媒介的优势在于,电视新闻依赖于新闻现场的图像,达到播出时效性和屏幕形象性兼备。但是在实际的电视报道工作中,有些画面来不及传送,甚至无法拍摄,比如,有些国家领导人的互访信息、会谈信息,有些政治家、领导人发表评论、演讲,编辑只有文字稿;有些统计数据和概念,内容抽象,仅靠现场解说表达不清,有些事件发生地覆盖面较广,仅靠现场镜头远远不够……运用图表这一特殊的电视手段,不仅能弥补上述缺陷,改善和丰富电视视觉语言的表达,而…  相似文献   

18.
在传播新闻信息中,电视、广播、报纸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广播和电视具有快速、形象的优势。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报纸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语言上下功夫。通过语言的“镜头化”,可以赢得读者。所谓语言“镜头化”,就是记者或通讯员把采访得到的新闻素材,通过语言文字,象摄像机对客观事实所摄下的画面那样,将新闻事实,形象化地展示给读者。运用“镜头化”语言撰写新闻,这在新闻通  相似文献   

19.
贺绍俊 《传媒》2001,(3):18-20
《文艺报》创刊于新中国成立前夕,是由中国文联创办的,若要从报纸的角度说,它一开始就有些不伦不类,虽然名称上是一份报纸,但它并不  相似文献   

20.
赵欢 《青年记者》2012,(20):101-102
十几年前,报社为求发展开始自办发行,后来逐渐壮大,有些还建立了报刊发行公司,力求使之从耗利部门成为一个获利公司.报刊发行公司的主要作用就是增加读者的订阅量并及时有效地将报纸投送到读者手中.但是网络免费报纸和电子书给传统的纸质媒体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很多受众转向电子网络而丢弃纸质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