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城乡统筹发展时代背景下文化生态型乡村重构的问题所在,指出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碰撞是文化生态型乡村发展的外在驱动力,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链接城乡一体化发展。本文认为文化生态型乡村因势利导顺应外在发展的动力,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进行乡村空间的特殊重构:表象物质景观保持原有风貌,与自然和民俗浑然一体;内涵物质空间以提升功能为主,适合现代城市居民旅游的需求;并以乡村旅游项目策划为切入点,凸现乡村性,规划建构乡村意象空间。  相似文献   

2.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芜湖县乡村旅游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美丽乡村"要求达到"四个美",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庄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发展乡村旅游是对推进我国农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芜湖县乡村旅游业发展具备良好的交通区位、文化资源、产业政策和客源市场等优势,同时也存在旅游市场影响力小、景点品位不突出、开发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在建设美丽乡村中芜湖县应采取积极参与区域旅游合作、科学合理编制旅游规划、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打造休闲旅游精品等措施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是旅游的两种重要形式,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可实现互动发展,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发展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方面。城乡旅游互动发展以互为市场重叠为根本属性,城乡差异为前提条件,两者同时存在为基本要求,旅游流互流为外部特征,共同发展为基本目标,和谐社会构建为终极价值取向。城乡旅游互动发展以互补性为原动力,经济的持续与快速发展为驱动力,旅游宣传为诱导力,交通设施的改善为助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乡旅游互动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表现为强势的城市文明对乡村从生活空间、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乡土文化等多维度多层面的解构和渗透,乡村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有走向凋敝和衰退的趋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乡村重构的历史契机,城乡统筹是乡村重构的核心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重构现代化的魅力乡村空间.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入加速时期,旨在解决三农问题的乡村空间重构和规划是当今中国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欠发达地区乡村社会转型滞后、小城镇空间集聚功能弱、村庄空废化等问题凸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乡村空间重构提供了契机,乡村空间重构是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路径选择。城乡统筹规划是乡村空间重构的立足点,整合重点城镇发展空间是乡村空间重构规划的关键,整治村庄生产与生活空间是乡村空间重构规划的重点,改造传统农业是乡村空间重构规划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空间是物理要素与人文要素的共构,它作为学生重要的成长资源理应展现出鲜明的教育性。但审视乡村中小学教育空间的真实镜像,单调、封闭、刻板等主观体验充分表征了乡村中小学教育空间教育性的弱化。为更好地促进乡村少年成长,重构乡村中小学"恰切"教育空间成为推进乡村教育发展的必然诉求:促成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融合;完善主流文化空间与乡村文化空间的互补;保持校内空间与校外空间的有效链接;保障限制空间与自由空间的均衡。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对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改善乡村环境、促进文旅融合、弘扬乡村文化有重要意义。苏南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但依然存在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缺乏文化底蕴、基础设施缺失等问题。可以通过打造吴文化特色乡村旅游,利用数字化媒体丰富乡村旅游形式,优化产业结构,构建文明乡风等方式进一步优化苏南乡村旅游的发展,使苏南乡村旅游产品具有持续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命题,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乡村由追求义务教育的普及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实现了乡村教育事业发展新飞跃。乡村教育不仅是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还是夯实乡村人才资本的重要利器,能够为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但是,乡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陷入了“离农”与“为农”的价值选择困境,面临着城乡地区教育质量差距大、师资、生源力量薄弱等挑战,乡土文化历经价值涤荡,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了以教育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因此,新发展阶段我们需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实现乡村教育创新发展;补足乡村教育短板,厚植乡村文化振兴基础;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夯实乡村人才振兴基石;乡土文化融入乡村教育,明确乡村教育目标指向,进而推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为推进乡村现代化开辟新道路。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需要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乡土生产方式孕育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乡村是古代文人“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的田园牧歌诗意呈现,田园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支撑。本文从传统田园审美文化的价值功能出发,提出其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的内在逻辑、方向及时代价值,对进一步发展文旅融合产业、推进乡村振兴,丰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系列决策理论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的地缘边界在城镇化过程中不断被压缩,很多传统村落的地理空间演进为城乡结合部。乡村既失去了传统的史地样态,又难以融入城市的高发展节奏。基于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治理目标。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重振乡村精神和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文学可提供助力:一是乡土文学可展现乡村特色,传承乡村精神;二是乡土文学可回溯乡村历史,构建乡村文化;三是乡土文学可深挖乡村典型,讲好乡村故事。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的发展打破了乡村的封闭性,推动其从封闭走向开放,乡村的经济发展与外部的广阔地界联系在一起,村民关注的目光不再限于封闭的乡村,村民超越乡村自治提出了更高的民主参与要求,这些要求推动了中国乡村从传统的村民治理向现代公民治理发展,乡村治理在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下开始了重构,并且重构后的乡村治理反作用于乡村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乡村民宿集群以在地化发展激发乡村主体活力,多维度驱动乡村内生性发展,有助于乡村振兴和持续性发展。乡村民宿集群以绿色生态的发展方式维护良性的人地关系,吸引更多人才流入乡村,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共生发展;多元化主体在乡村空间集聚实现多种要素重聚乡村,丰富空间功能,实现乡村在地化发展;乡村民宿集群激发乡村本土村民自治与多元主体共治,有效提升治理水平;乡村民宿集群对乡村性的要求,促进物质文化保存修复与精神文化认同记忆,能有效减缓乡村衰败。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发展与美好乡村建设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和内在统一性,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文章通过对黄山市11 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旅游村进行实地调研,从经济贡献、社会文化贡献、生态环境贡献三个方面研究了黄山市乡村旅游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贡献效应.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发展对于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是促进皖南区域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进程中,如何重构文化生活空间,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而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当代乡村现代化建设及城乡关系融合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作为大众精神文化需求之重要构成的民间信仰空间及其仪式性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帮助搬迁民众适应新社区生活,并在城市生活中重构其文化空间、身份归属与意义认同。基于对花园社区管理民间信仰相关举措及其现状特征的深入考察,集中论述村落神像被集中安置于城市道观空间后大众精神生活及其秩序的异地重构与心态适应问题,可以发现基于乡村地域崇拜的民间信仰从乡村文明进入城市文明之后,其空间灵验及神圣性所面临的消解弱化以及重构的可能。这些空间重构,说明大众文化需求及其偏好的多元化转向、家庭关系及其代际差异等个体化变迁,对于重塑民间信仰及其乡村现代价值、重构大众精神文化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乡村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难点与重点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更需要激发乡村教师的内生动力.本文聚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本源,探讨内生动力生成系统的关键要素及作用机制,并提出培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路径:重构乡村教育文化生态,涵育乡村教师教育信念与专业情怀;健全教师多元评价机制与保障机制,唤醒乡村教师"生命在场"主体意识;构建城乡教育互惠发展共同体与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实践智慧;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与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乡村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难点与重点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更需要激发乡村教师的内生动力.本文聚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本源,探讨内生动力生成系统的关键要素及作用机制,并提出培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路径:重构乡村教育文化生态,涵育乡村教师教育信念与专业情怀;健全教师多元评价机制与保障机制,唤醒乡村教师"生命在场"主体意识;构建城乡教育互惠发展共同体与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实践智慧;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与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乡村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难点与重点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更需要激发乡村教师的内生动力.本文聚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本源,探讨内生动力生成系统的关键要素及作用机制,并提出培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路径:重构乡村教育文化生态,涵育乡村教师教育信念与专业情怀;健全教师多元评价机制与保障机制,唤醒乡村教师"生命在场"主体意识;构建城乡教育互惠发展共同体与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实践智慧;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与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通过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打造文明新风等,增加乡村居民文化自信、实现乡村文化复兴、满足城乡居民文化生活需求的行动。基于耦合理论的分析,发现旅游减贫与乡村文化振兴存在资源依赖、发展着力点、依托路径、发展目标的耦合基础,从而设计出旅游减贫与乡村文化振兴耦合发展的分析框架。这一框架为探索旅游减贫与乡村文化振兴耦合路径,更好地发挥两个系统的耦合效应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是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作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凭借城乡之间的差异性,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观光、疗养等的一种旅游形式。与此同时,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在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总结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乡村性缺失、行业管理不规范、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并提出了以保护我国旅游资源为前提,以发展旅游目的地文化为关键因素,更好地保护乡村旅游文化的特色和多样性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游客对乡村旅游需求的变化驱动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与升级。河北省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必须解决好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强化主导驱动力,有效协调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防控产业升级带来的风险。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的关键是提升产业内在价值水平。价值水平的提升应以游客文化体验需求为核心,以区域内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为支撑,科学合理设计创新性体验项目,构建基于体验价值链的产业发展集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