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知识》2007,(12):F0004
宝鸡日报是中共宝鸡市委机关报,于1985年元旦正式复刊,现为周六刊。对开八版。报社坚持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稳步提高报纸质量.在新闻宣传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宝鸡日报社两度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昨日直击》栏目被中国记协评为“中国新闻名专栏”;在全省和全国地市报好新闻评奖中屡获佳绩,特别是在全国地市报新闻摄影作品评比中。宝鸡日报连续多年以数量多和奖次高而名列前茅;报纸连续两次被评为陕西一级报纸,省上有关部门先后两次召开现场会.推介了宝鸡日报的办报和经营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2.
袁敏杰 《新闻知识》2003,(11):54-54
身为宝鸡人,我尤其喜欢《宝鸡日报》副刊,每周三的副刊版,我都是篇篇文章字字句句认真阅读,仔细品味。日久天长,我品出了其大气清风文香,并深深感动。 这些年,不少报纸的文艺副刊纷纷“瘦身”(其实本来并不“肥”),宝鸡日报却对其文艺副刊进行了“增肥”,版面扩充了一倍;不少报纸的文艺副刊纷纷改头换面,扮酷卖俏;一些报纸副刊甚至“变性”,非驴非马,似乎有点像“文妖”。宝鸡日报副刊却坚守阵地,不  相似文献   

3.
标题是报纸的“眼睛”和“脸面”,是报纸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报纸要想“抓住”读者,吸引读者的“眼睛”,关键就是要制作出好的标题。笔者常看《宝鸡日报》,发现该报文章的标题新颖、独特,不同凡响,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宝鸡日报》有个高矗20年的“对联擂台” 《宝鸡日报》只是陕西省内的一家地市报。然而,在中国楹联界,该报却算得上是声名显赫。因为,《宝鸡日报》有一个巍巍矗立了20年的“对联擂台”。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5,(1)
可读可亲可信──《宝鸡日报》新年呈现新变化谢克恒新年伊始,《宝鸡日报》体现出三大特色.即:高扬主旋律,实现多样化,增强服务性。使报纸再用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可读、可亲、可信。一、高扬主旋律《宝鸡日报》一如既往贯彻去后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6.
宝鸡日报创办的《昨日直击》获第二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值得祝贺;新闻性专栏获奖,更是难能可贵。贵在何处?贵在他们对抓鲜活新闻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贵在把这种认识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宁愿磨破脚板,也要抓到‘活鱼’”。对报纸工作来说,创办一个栏目并不难,难的是锲而不舍地长期经营好。宝鸡日报的《昨日直击》开了一个好头,我们祝愿它越办越好,也希望更多的报纸创办出富有特色的新栏目。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近日,一辆喷着“新闻快车”字样的小面包车,出现在宝鸡街头,引起市民注目。 据了解,宝鸡日报社为了更好地贴近普通群众,办好办活党报,设立了“新闻快车”。该快车从每天下午开始,穿行于宝鸡的大街小巷,捕捉新闻,接受群众反映,快速反映所发生的新闻。该快车由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组成,《宝鸡日报》为该快车开辟了《昨日直击》专栏。该“快车”采访发布的消息深受市民欢迎。宝鸡有了“新闻快车”  相似文献   

8.
从“周刊”的视角看,福建有《闽北日报》的《武夷周刊》,《闽西日报》的《生活专刊》,《闽南日报》的《周末》和《闽东日报》的《星期刊》等。新时期最能反映报纸变化的是周刊,即每周一期的专刊副刊。它与每天滚动的新闻版面形成报纸的两翼,以其雅俗共赏的品质,加大了新闻纸的阅读密度,拓宽了辐射面,使区别于网络的纸质媒体有了新的阅读张力。  相似文献   

9.
肖雪 《今传媒》2006,(8X):38-39
近年来,随着报纸的不断扩版,各报陆续设立新闻图片专版,如《南方都市报》的“目击”,《北京青年报》的“图片纪实”等,《深圳特区报》在开办图片专版“数码传真”之外,还利用头版的左边栏设立了图片导读“图话新闻”。在这种新的报纸发展趋势下,《西安日报》的“视角”专版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新竞争环境下证券报的财经新闻报道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第四季度,《每日经济新闻》和《第一财经日报》两张财经日报相继在上海诞生.这是中国报业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此前,中国内地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财经类日报,只有《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等财经周报或周二报.或者是财经类报纸的分支——以《上海证券报》为代表的证券类日报。财经类周报以深度报道见长,证券类报纸以细分市场的专业性报道见长。由于《每日经济新闻》和《第一财经日报》兼具了时效性强和覆盖面广的优势,对于俗称“三大证券报”的《上海证券报》、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是一张报纸的灵魂,而党报的新闻评论特别是头版的新闻评论文章,则不仅仅要体现出灵魂的作用,它还是报纸的旗帜,是人民的传声简,肩负着“向群众解读党的精神,反映人民心声”,即“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重任。本文主要调查了2004年东南西北八家报纸头版评论文章,这八家媒体除了《人民日报》是中央机关报外,其余七家属于省市报,主要包括东部城市上海的《解放日报》、南方城市广州的《广州日报》、西部城市重庆和成都的《重庆日报》、《四川日报》、北部城市北京和天津的《北京日报》、《今晚报》以及东北城市沈阳的《辽宁日报》。  相似文献   

12.
村焕  向阳  录贤 《新闻知识》2001,(12):17-18
从去年开始,地处我国西部腹地的宝鸡日报在全国地市报中率先开出"新闻快车"深入城乡抢抓现场新闻,并在要闻版开辟《昨日直击》栏目,迄今已刊发文字、照片399篇(幅),提高了党报质量,受到读者广泛欢迎。最近,《昨日直击》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地市报如何创名牌?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适应新闻改革大潮,迅速转变观念,深入基层捕捉鲜活新闻,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都市报、社会文化类报纸异军突起的竞争中,拓出一片新天地。一、创名牌首先要破除旧观念近些年来,地市报虽然围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做了大量宣传…  相似文献   

13.
《传媒观察》2005,(12):F0002-F0002
徐州日报社现有《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三张报纸和一个综合性新闻网站——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为中共徐州市委机关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媒体间新闻竞争的加剧,以“新闻热线”、“报料热线”、“读者热线”等为代表的互动性新闻栏目频繁见诸各地报端,大大提高了报纸新闻的时效性和竞争力,实现了报纸与受众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传播的有效转型,报纸与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在互动传播手段上的比较劣势得到根本扭转。《威海日报》作为一家地市级党报,在探索互动性新闻栏目的创建与经营过程中,充分吸收了各报社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响亮提出了“让平面媒体动起来”的办报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互动性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15.
秦慎 《今传媒》2007,(12):44
11月16日,宝鸡日报社会议室里,少长成集,议论风生,笑语频频,掌声阵阵。陕西省出版物审读中心的专家们和宝鸡日报社50多名编辑记者,进行了一天时间的现场审读交流。这一次,陕西省出版物市读中心为《宝鸡日报》登门支招,讲得具体、中肯、实事求是,深受报社上下欢迎。  相似文献   

16.
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要求我们不断地创新和改进办报方式,采取各种手段提高报纸质量。从2002年起,安徽《蚌埠日报》对原有的报纸阅评和新闻审读机制作了重要改进,加强了阅评工作队伍,成立了相对稳定的报社阅评组,设立了专职的报纸审读员,每天对每期报纸进行阅评、审读,“评头论足”,“说长道短”,  相似文献   

17.
新闻的客观性所表明的是新闻的一种本质属性或规律。但具体而言又众说纷纭,对新闻客观性的论述可以追溯到1702年英国出版的第一家日报《每日新闻》(The Daily Courant),其创办者马利特(E-Mallet)曾说:“报纸的义务在于将事实叙述出来,结论应由读者来做。”然而,这家报纸不久变成了英国历史上第一家政党的机关日报,客观的办报宗旨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8.
魏玮 《新闻知识》2007,(3):77-77,25
在西安庞大的都市类报业市场上,《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两家报纸拥有各自固定的受众群体,《三秦都市报》,《阳光报》,《美报》等作市场补充。《华商报》着重报道社会新闻、突发新闻,《西安晚报》强调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三秦都市报》定位为“每位读者的朋友”,《阳光报》侧重其它媒体信息的整合。各个报纸的办报理念、报纸风格、市场定位等虽有不同,但不约而同的是,它们均放弃了报纸周末版这块“肥肉”。下图为2006年11月6日至11月12日四家报纸日版与周末版版面比较: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都市日报有北京娱乐信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京华时报、新京报、北京晚报6家。其中北京娱乐信报、京华时报、新京报都是早间发行的日报,而且通过报摊(亭)零售的销量在一个梯队中。三份报纸都是以当地新闻为主的都市报,因此,在内容上以博、杂为主,没有形成类似《体坛周报》等专业性报纸中的特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对陕西省优秀新闻单位宝鸡日报的经验以及总编辑卢愚、好记者宁丽君、刘斌的事迹.本刊曾陆续作了介绍.引起较大反响,去该报采访、取经的单位很多。最近,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省记协组成联合调查组.全面总结了宝鸡日报的经验。这是一篇很好的经验,总结。现推荐给大家一读,望能从中获得教益和帮助。──编者在中国地市报的群落里,宝鸡日报愈来愈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它经受住了考验,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宝鸡日报两次蝉联“陕西一级报纸”称号,它的一位编辑在全国数百家地市报中首次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