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概括力     
面对新闻事件,记者和评论作者往往以不同的方式思考。记者不满足于得出新闻事件的结论,而是尽可能多地挖掘事件和人物的细节,因为叙事必须是具体的。相反,评论作者不满足于了解新闻细节,而是尽可能挖掘事件和人物所具有的广泛意义;因为评论必须有理论的抽象。也许可以这样说,记者通常是沿着由一般而个别,由抽象而具象的路径前进;评论作者则通常是沿着由个别而一般,由具象而抽象的路径前进。所以,记者笔记本上记的最多的是“事”,而评论作者的笔记本上记得最多的是“条”。没有“事”,记者很难作文;没有“条”评论者很难下笔。…  相似文献   

2.
从细节中寻找评论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好的新闻评论应该具备判断力准确、注意力深远、文采飞扬等特点。因此,在新闻评论写作当中,作者在关注新闻事件,从宏观层面进行评论的同时,还可以关注新闻事件中所透露出的新闻细节,从新闻细节中找寻新闻评论的切人点。细节之中见精神,小细节中隐藏着大道理,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新闻作品如何吸引受众眼球,除了通过挖掘新闻本身的价值以满足受众之外,在新闻写作时注重细节描写,增强新闻报道表达方式的文学性、趣味性和人情味也是有效之道。新闻写作中细节的选择细节是人物的血肉,选择怎样的细节才能将人物写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选择具有感染力的细节。美国记者修·马利根说:"生动的细节描写可以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闻故事在电视中被大量运用,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把新闻人物或事件用生动活泼的故事讲出来,以尽可能地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这些新闻故事中,不仅关注事件的结果,更重视新闻事件的过程,注重展现新闻故事情节,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刻画人物的个性,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从而提炼作品的主题思想,拓展电视新闻的报道空间,以增强新闻的可视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陈丽荣 《新闻窗》2010,(3):117-118
新闻是媒体从业者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新闻写作有三要素:一是所报道事件必须真实存在并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二是用最简洁的语言陈述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三是为保证所报道新闻的客观性,除在描写人物、场景时,应尽可能的少用或不用形容词。  相似文献   

6.
报道的全信息与简明新闻的追求 网络搭建起的高效传播渠道和信源结构体系为报道变革奠定了软硬件基础.信息的极度丰富促使记者开始习惯性地用全信息的方式报道,对新闻事件的处理不再是单面性呈现,而是多侧面多角度的展示,从新闻事件的背景、情节、细节到追踪性的深度报道和相关评论,事无巨细地报道.  相似文献   

7.
谈电视新闻的故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是采用故事化手法来反映新闻事件。它不仅仅关注事件的结果,而且更重视新闻事件的过程,注意展现新闻中的细节与情节。它不排除采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刻画人物的个性,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提炼电视新闻报道的主题思想,从而拓展新闻的空间,提高新闻的可感性与可看性,提高新闻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如果从字面上来理解,我觉得,新闻策划是对新闻规律的一种反动.因为新闻的本质是由记者记载新近发生的有传播价值的事件.而新闻策划不是产生于客观世界,而是产生于新闻人的头脑.  相似文献   

9.
谢治国 《中国广播》2004,(11):48-50
新闻报道需要重视细节,并且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因为“新闻事实是由众多的细节组成的,在这些细节中,有一部分肯定更能体现新闻的主题、更能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更能说明新闻人物的性格。要把新闻写好,记者必须善于捕捉这样的细节,并在新闻中刻意加以描绘。”  相似文献   

10.
人物通讯是很常见的新闻文体,但想写好并不容易。记者需要在采访中发现好故事积攒核心素材,需要在观其行、闻其言中发现打动人的细节,需要透过事件表面挖掘人物的精神内核。本文依据笔者工作经验,总结了写好人物通讯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路 《中国广播》2008,(4):45-46
调查性报道,是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政府、公共机构以及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寻求解决方法为主旨的新闻报道方式。调查性报道的特点在于记者不满足于简单的刊登或播发政府部门或社会组织常规的新闻信息,而是要通过自己的采访和调查,挖掘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2.
戴建伟 《新闻窗》2005,(5):12-12
细节是展现新闻魅力的重要环节,细节可以将人物和事件的特点加以突出,可以放大新闻的信息点,增强读者记忆深度,记者在新闻中抓住了的传神的新闻细节,无需赘言,读者便能随着你的现场细节再现整个新闻报道本身。  相似文献   

13.
新闻故事化存在误区 1. 新闻故事化容易使新闻流于庸俗 故事化的新闻受众欢迎,有些记者就挖空心机,编造一些细节和人物对话,力图让文章显得"好看",殊不知,这样的做法适得其反,编造出来的细节达不到感人的目的;而想当然的"对话",不符合人物本身的身份,只会贻笑大方.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报道中,细节是指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新闻场景、新闻背景中出现的最有特点、独具特色的事物和人物的具体描写。无论哪一类新闻文本,细节都是重要的表述内容:鲜活的细节把人们带到现实的情景之中,让人们更为真实地感受着新闻事件的发生与发展。不会捕捉细节,是记者能力不足的表现,是新闻作品苍白的根源。但是,新闻报道不是细节的组合,细节无法代替整体性陈述的功能和作用,而且细节的描写不是随意的渲染,要有一个恰当的度,不允许离开生活的真实去随意想象和描写细节。希望本栏5篇探讨新闻细节的文章对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乔新生 《青年记者》2016,(13):47-48
最近一段时间,新闻反转成为多发现象.一些新闻随着细节的不断挖掘,事件的性质不断发生变化.一个典型例子是,互联网络上流传的重庆老人“碰瓷”儿童电动玩具车的新闻.一些互联网络用户纷纷发表评论,谴责这种缺乏底线的行为.可是,“剧情”很快发生逆转,当地宣传部门披露,老人已经78周岁,确诊发生骨折,但是,老人婉拒更多赔偿.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一些记者在采访报道的过程中只看到表面现象,而没有发掘背后的细节,没有对事件的全貌进行深入了解,而只是根据披露出来的图片,先入为主,做出错误的判断.坦率地说,这样的新闻作品就像是早产儿,经不起推敲,当然也缺乏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李劭强 《新闻窗》2009,(1):54-55
在媒体实践中,时评其实就是对新闻事实的评论。而新闻事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小概率的事件,正因为其发生的概率低才能够满足新闻价值的需求,从大量的平淡信息中“脱颖而出”,成为记者眼中与媒体上所谓的新闻。因此,时评在很多时候可以看成是对小概率事件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报道故事化的探析,从如何挖掘新闻事件的细节和矛盾冲突等方面分析,使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更好的用好"故事"。  相似文献   

18.
正有人认为,最有力的新闻作品往往是靠细节取胜。这就是说记者在采访时要善于挖掘那些细微的闪耀点,用细节说话,用细节证明,让细节发挥撬动地球的杠杆作用。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同样,在电视新闻中,没有细  相似文献   

19.
何为新闻判断力 新闻判断力是编辑记者在选题时遇到的首要问题,何谓新闻判断力?有些学者称之为"新闻嗅觉"、"新闻鼻",即新闻敏感. 总的来说,新闻敏感是记者在面临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目光敏锐、反应敏捷,善于从中迅速发现新闻线索和挖掘新闻素材,捕捉现实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电视记者尤其要具备这种能力,现场事件或人物的同期声就是正文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电视新闻记者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立即判断该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并迅速在脑子里形成思路,在采访过程中提炼主题,使其所选的材料,包括同期声和现场,都紧紧围绕主题.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报道中,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将有很强烈新闻因素的事实,不用消息或者通讯这样几种新闻体裁来表现,而是用特写这种体裁来表现,我们称这种新闻体裁为特写,因为它选择了带有新闻事件的事实,故又可叫作新闻特写。另一种是在报道人物或事件时,对其中某些细节,不是用概念性的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