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张谓“往年在西域”情况综考 关于张谓的生平情况,与其年辈相当且曾一同在湖南观察幕下作刺史的元结写过一篇有名的《别崔曼序》,对研究张谓生平情况极为重要。现节录如下: 漫叟年将五十,与时不合,垂三十年。爱恶之声,纷纷 人间。博陵崔曼,慈叟所为,游而辨之,数月  相似文献   

2.
卢燕 《兰台世界》2014,(12):163-164
从古至今,不管是统治者还是平民百姓都对马有着莫名的情结。其中,以"瘦马御史"钱沣之风骨峻绝之势的瘦马别具一格。其画风苍劲有力,笔下之马千姿百态,不仅富有鲜活的生命力而且洋溢着凌然正气。  相似文献   

3.
古代,中央政府派遣监察官员巡视全国,防范检查官员腐败。一般来说,古代"巡查制度"分为常设和临时简派两种形式。两种"巡查"制度一是位高权重、职宽责严的巡按御史。汉武帝时,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每个区设置一名刺史巡行监察,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权力很大,属于常设巡查机构。这种巡查制度,为历代沿用借鉴,如魏晋、隋唐时期有"监察御史",宋朝有"监司",元朝有"按察使""廉访使",及至明代,巡查制度已相当完备。据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明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之一。周恒祺,字子维,号福核、福皆,湖北黄陂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历官山西道监察御史、京畿道监察御史、工科给事中、山东督粮道、广东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隶布政使、山东巡抚、漕运总督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所藏李鸿章致周恒祺书札共58通,系20世纪50年代购自周氏后人周君适之手。兹辑录其中未刊书札42通,时间从光绪四年(1878)周恒祺担任直隶布政使始,到光绪七年底出任漕运总督止,内容涉及广泛,诸如官员选任、东陵营修、海防思想、中日俄外交争端、庆军月饷、漕运之制、河患治理以及重要人物品评等,可供近代史相关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史书记载和相关的出土资料可考蒲峪路最高长官为节度使,多选自战功卓著的女真将领,节度使之下设置有军事、司法、教育、医疗等各类官员,其分工之细、选任之严,足以成为金朝地方职官选任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6.
"御史"的用法在卜辞中已经出现,有专称而无专职,经常受君王差遣,地位或更加重要。或为之故,"御史"职事反而长期得不到确定,随伴君王的时间更长,直至秦朝才被固化为监察职责。  相似文献   

7.
两汉时期的尚书取代秦及汉初丞相、御史"两府"成为官府档案的庋藏之所,但由御史分化而来的兰台不仅没有被取代,而且还因转职图书而与尚书形成分途并鹜之势。  相似文献   

8.
康熙初年战事频仍,兵饷需求浩繁,户部议将江浙等省白粮正耗改折征银,以充兵饷。在实行白粮改折时,贪吏火耗之资,蠹书勒索之费,以致非本色三石不足以完折色一石,农民终岁勤劳,亦难足额,故有御史条陈白粮改折之害。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事逐渐减少,兵饷也渐充足;加之嘉湖地区白米入京,较他省粮食更为重要,为支放官俸及内府支取所必需;然京城采买维艰,故有御史要求改折为本之议。这些档案,选自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它反映了康熙年间有关征集粮饷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9.
康熙十二年稽察官员御史奏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皇太极于崇德元年(1636年)建立大清政权时,即设立都察院为全国最高监察机构,下属十五道监察御史及五城察院、宗室御史处、稽察内务府御史处。雍正元年(1723年),又将六科给事中隶属之。都察院重要职责之一是察核官常,振饬纲纪,弹劾不职官员。现从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中选出有关史料,予以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明代地方会官司法有中央遣官会方面及巡按御史和巡按御史会方面、巡抚两种主要类型。在巡按御史的会官司法实践中,有从前期主要会按察司官到中后期向会同巡抚共同司法转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蒋颖 《新闻实践》2012,(10):51-51
面向群众、服务群众,是主流媒体义不容辞的职责;然而,怎样帮助有困难的群众,使帮困助民活动常态化,更是需要媒体努力探索的问题。浙江电台交通之声(FM93)推出的"爱心梨"报道,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清廷对官员的铨选十分重视,每三年考核一次,京官曰京察,外官曰大计。考核时要对官员作出评语,以决定升迁罢黜,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題,对此,都察院御史及六科给事中指出了问題之所在,并提出了改良之方法。现从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中选出有关档案史料,予以发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明史》卷七一《选举三》曰:兵部凡四司,而武选掌除授,职方掌军政,其职尤要。即武选司职掌武官选任,职方司职掌武官考核。此说影响甚大,不少论著都认为明代武官选任总归武选司管理。其实这一点并不符合史实,有必要加以澄清。明初洪武五年(1372年)初定六部职掌,兵部掌天下军卫武选、厩驿、甲仗之政  相似文献   

14.
康熙初年,在赋税钱粮征收中,出现了如钱粮侵挪捏报,开征期限无定,粮现苦累无穷,以及赋外之赋、差外之差等问题,对此,御史们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同时,由于战乱和水旱灾害,造成有如直隶、江西、广西等地田土抛荒,庐舍毁坏,耕牛农具被抄夺,农民妻离子散,一线余生,东奔西窜,不是忍饥受饿就是沦为盗贼的悲惨境遇。钱粮赋税多年积通,虽经追比,仍无法完纳,在此情况下,御史纷纷条陈请求蠲免以缓解矛盾。现从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中选出部分史料,予以公布,供研究清初经济史及灾荒史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陶道强 《兰台世界》2013,(11):31-32
从制度设计上看,明代监察御史为都察院下属,并不完全受都御史节制,各道御史并可纠劾左、右都御史.但在实践中,御史行事不可避免地要与都察院发生关系,并在较大程度上受其约束,使得监察御史对都察院官员的监察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6.
从制度设计上看,明代监察御史为都察院下属,并不完全受都御史节制,各道御史并可纠劾左、右都御史。但在实践中,御史行事不可避免地要与都察院发生关系,并在较大程度上受其约束,使得监察御史对都察院官员的监察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7.
张楚展 《大观周刊》2012,(30):16-16,14
御史制度自秦汉建立以来,发展至唐朝已经日臻完善。单从制度层面来说,唐代的御史制度完备且合理,并在唐代特别是初期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唐代御史职权的动态运作中把握唐代御史监察制度的成熟的法制理念与运作原理。  相似文献   

18.
从古至今,不管是统治者还是平民百姓都对马有着莫名的情结。其中,以"瘦马御史"钱沣之风骨峻绝之势的瘦马别具一格。其画风苍劲有力,笔下之马千姿百态,不仅富有鲜活的生命力而且洋溢着凌然正气。  相似文献   

19.
张金洁 《声屏世界》2013,(12):17-18
我国现有300多家地级市城市电视台,它们的现状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事业繁荣。然而,据有关机构对地方电视台的收视状况、受众组成、节目质量及盈利模式的调研发现,不少地方电视台陷于"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处境,沦为传媒产业的困难群体。在央视、省级广电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夹击下,众多地方电视台有被边缘化之忧,  相似文献   

20.
高鹗,字兰墅,别号红楼外史。镶黄旗包衣汉军人,祖籍辽宁铁岭。乾隆六十年中进士后,历任内阁中书、内阁典籍、内阁侍读、江南道监察御史、掌江南道监察御史、署工科给事中、刑科给事中等官职。嘉庆十八年十一月,以“失察林清传教谋逆及曹纶父子预知逆情不行陈奏”之罪名,被从严惩处,沦为“废官”。高鹗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继补作者,他的生平遭遇若何,向为研究者所重视。现将馆藏军机处、内阁全宗中有关高鹗的部分档案史料选编公布,以供研究高鹗生平思想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