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年),战国宋国蒙城人。主要著作《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 庄子的哲学休系是博大精深的,其中心是“道”。“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它集中反映了道家学派对宇宙本体和物质变化的总体认识。“道”有多层含义,可以指宇宙的本质,可以指万物变化发展所依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之友》2014,(5):F0002-F0002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约与孟子同时。战国时代宋国蒙邑(今安徽蒙城,另说今山东东明县),曾任漆园吏。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相似文献   

3.
正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68)战国时哲学家,宋国蒙邑(今安徽蒙城)人。所著《庄子》为道家经典著作之一。鲁迅评价其文章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的养生理论在《老子》基础上大加发挥,形成道家学派的养生理论体系。一、清静无为,忘我无欲。庄子极力提倡  相似文献   

4.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先秦诸子中的一个大家。庄子留下的文章有十多万字,分为“内篇”、“外篇”、“杂篇”。这三“篇”不完全是庄子的直接著作,多数是庄子的后学或庄子学派的人所写。比较通行的说法认为“内篇”七篇是庄子自撰,原因是内七篇思路清晰,自成体系,而且一以贯之,中间无多大矛盾。而“杂篇”和“外篇”,其思想就不完全相同,有一致性,也有不一致性,因此可以认为是别人所写。研究庄子的哲学、美学思想,我们认为,主要依据或着眼点应是内七篇。这是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5.
庄子论美     
道家学派的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它无所不在,无所不为。“道”使一切事物显得自然而然,好象事物本来就如此。“道”是最高的审美境界,自然美是庄子美学的核心。庄子的美学观对中国美学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与儒家一道奠定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国哲学史的主要论题和基本观念,不少是引发于庄子,无疑的,在社会思想和人生态度上,庄子的思想对后人亦起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先秦诸子中的一个大家。庄子留下的文章有十多万字,分为“内篇”、“外篇”、“杂篇”。这三“篇”不完全是庄子的直接著作,多数是  相似文献   

7.
“心斋”、“坐忘”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提出的关于审美论的重要范畴。如果说“心斋”较侧重于排斥感官的感知,那么“坐忘”则较侧重于排除理性方面的因素。要研究庄子的哲学与美学思想,就必须对他的“心斋”与“坐忘”说进行深入的了解。可以说,“心斋”与“坐忘”说是研究庄子哲学与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战国中期的庄子是老子学说的继承人,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庄子思想是继承老子“无为而治”的,他对老子的唯心主义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发出“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的悲观论调。他主张“攘弃仁义,”(1)“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2)“圣人不死,大盗不止,”(3)“窃国者为诸侯,”(4)要“绝圣弃知,大盗乃止。”(5)他反对当时统治者制定的仁、义、礼、乐制度,认为仁义道德制  相似文献   

9.
张翔  胡宏昇 《学语文》2012,(6):38-39
庄子名周,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庄子》一书中。他继承发扬了老子的道家学说,是道家思想的的集大成者。本文重点以内篇的文章来分析庄子文艺思想的主题和核心。  相似文献   

10.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对后世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1.
[作者档案]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是先秦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曾为漆园小吏,但不久辞去。此后一直隐居,潜心研究道学。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激烈而深刻地抨击统治阶级,主张“无为而治”,摈弃一切社会制度和文化知识;在思想上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在生活态度上主张顺应自然,追求绝对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战国初年,伴随七大诸侯争霸天下的急骤马蹄声,儒、墨两家论争所煽起的百家争鸣之风气,使一代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起来。这时,从老子的“众妙之门”走出了一名宋国蒙城漆园小吏庄周。他就是《庄子》这部道家著作的立论者,史称庄子。他及其追随者,以《老子》的“无,名(谓之)天地之始,有,名(谓之)万物之母”的基本观点为指向,“循道而趋”,以洋洋十余万言构筑了道家思想体系,并形成了独特的表述形式和风格。  相似文献   

13.
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所著《庄子》是一部哲学著作,深入研究其编撰思想对于我们学习中国编辑史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研究《庄子》不能不了解庄子其人和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庄子,名  相似文献   

14.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许多寓言是以技师绝匠为主人公,其中不乏有意义的职教思想,如“庖丁解牛”、“轮扁斫轮”都可以给我们以很多的启发。 首先,庄子重道。庄子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性,“道”是可以被人认识的,而人们要获得  相似文献   

15.
壹、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之一,人们常老庄并称。庄子也是以著书立说教育后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学说,影响后世,极为深远。《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 “庄子者,蒙人(今河南商丘)也,名周。周常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相似文献   

16.
一、自学要求:1、学习这则寓言,懂得办事要顺应客观规律的道理;2、学习一些文言词语的用法,了解三个成语的意义.二、自学提示:庄子(约前三六九——前二八六),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人,曾作蒙漆园吏,大约与孟子同时,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世把他和老子并称“老庄”.《庖(?)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养生  相似文献   

17.
黄济 《中国教师》2007,(2):33-34
庄子(约前369 ̄前286),名周,战国时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理蒙漆园的小官,所以史称漆园吏。他是道家老子的主要继承与发展者,因而统称为“老庄”。《庄子》一书,成为道家的主要经典,因为庄子在唐天宝元年被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又被称为《南华经》,或《南华真经》。庄子发展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和辩证方法,进而将老子无为而无不为发展为绝对的无为,将辩证法发展为相对主义。《庄子》一书,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我们选取内篇中的《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外篇中的《马蹄》《秋水》,杂篇中的《天下》篇,对这…  相似文献   

18.
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重要流派,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它创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流而为战国时关尹学派、文子学派、列子学派、杨朱学派、黄老学派、庄子学派等。道家全部发展史上,黄老学派最具社会政治影响,庄子学派则无疑是道家思想的中坚。道家学派中最为重要的著作有《老子》、《庄子》、《列子》、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前四篇古佚书、《管子》四篇(《白心》、《内业》、《《心术》(上、下》)、《淮南子》等。道家思想精深充实,特别是老、庄,他们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弊端,对人间的愚昧进行辛辣的嘲笑,他们主要贡献是在哲…  相似文献   

19.
庄子论美     
道家派的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无所不在,无所不为。“道、使一切事物显自然而然,好象事物本来就如此。“道”是最主贩审美境界,自然美是庄子美学的核心。庄子的美学观对中国美学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与儒家一道奠定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国哲学史的主要论题和基本观念,不少是引发于庄子,无疑的,在社会思想和人生态度上,庄子的思想对后人亦起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一个主要创始人,也是那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同时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以及文学家。可以说庄子是继老子之后的一名重要道家学派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并与之并称"老庄"。庄子的《秋水》一文博学深厚,蕴藏了我国春秋战国使其道家学说的一些重要思想,其文学价值颇高。这篇文章中的"反其真"与"美乐之境"所体现的思想及文学含义一直是当代文学家研究的重点,本文根据此文的内容以及相关资料等对《秋水》中"反其真"与"美乐之境"进行解读,以期更为深入地了解、认识道家学派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