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进入新纪元,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研究是如火如荼。如何理解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及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关系,是打开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所神圣大门的钥匙所在,而正确运用这把钥匙的关键便是理解实践概念。  相似文献   

2.
宁伟 《科技风》2011,(15):243+250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唯物主义,它的本质特征一直争论不休,这其中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不同认识。实践———毫无争议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标志,实践观点是其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范畴是其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范畴。正因为如此,许多学者都持"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的观点,这些学者都忽略了哲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部分,即宇宙生成论,他们把本体论与宇宙生成论混为一谈。本文从这一批判角度出发,得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是物质,而实践是其宇宙生成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实践生存论作为哲学自觉关注人类生存、强调实践创生性的积极成果,它表征的是人类通过历史性的实践活动不断实现和超越自我的生命流程,是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深层解构后的理论成果.实践唯人所独有的,它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实践生存就是人的生存,或者说就是生活.实践生存论就是有关人类生存的理论,以它作为切入点来分析人类生存方式的根本变迁有其内在的逻辑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武春丽 《科教文汇》2014,(34):111-112
康德从哲学的概念中抽象出道德法则,将其提升到道德形而上学的层面,再把“道德形而上学”追溯到“实践理性批判”,构建了一个先验自律的道德哲学体系,是对他律性的宗教道德的超越,同时在其思想体系内又包含了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上确定了人是有生命活动的实践本质,把道德原则内化到自由自觉的活动中,确立了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道德理想,是对康德道德哲学思想的进一步扬弃。  相似文献   

5.
康德从哲学的概念中抽象出道德法则,将其提升到道德形而上学的层面,再把"道德形而上学"追溯到"实践理性批判",构建了一个先验自律的道德哲学体系,是对他律性的宗教道德的超越,同时在其思想体系内又包含了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上确定了人是有生命活动的实践本质,把道德原则内化到自由自觉的活动中,确立了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道德理想,是对康德道德哲学思想的进一步扬弃。  相似文献   

6.
韩冰 《内江科技》2011,32(2):49-49,48
哲学界展开的“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主张一体化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主张用“实践唯物主义”来概括。那么实践思维方式是如何形成的?本文仅就“实践思维方式”形成的必然性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实践"开始作为技术的形而上学基础被确立了起来.这种确立表现了进入到哲学视野内的技术获得了它的基础.但是,对这一确立的过程和基础本身却缺乏必要的反思.主体间性实践概念取代原先的纯主体实践概念是实践本身所出现的转变,对技术的理解开始确立在这个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陈新专 《科教文汇》2008,(7):146-146,152
建设“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坚持从包括儒家经典的古代文化中挖掘其优秀成分,儒家学说的崇高价值现、补以科学基础,捉其真理性论断、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之中,用其中性范畴、给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握其潜含、将其显性化,承其优良的文化精神,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新的民族精神等,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了中国文化的形态。  相似文献   

9.
杜娟 《科教文汇》2008,(4):151-151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部哲学巨著,它的问世,标志着无产阶级的新型世界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形成,并成为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界碑。正是唯物史观的确立,关于人的发展学说才有了全新的基础,才找到了理解人的问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10.
教科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特殊形态.其特殊性就在于哲学体系与教学体系的统一和结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在历史渊源上受到苏联教科书的强烈影响,但是在形成过程中又是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人自己的马哲教科书体系,因此我们的教科书体系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的马哲教科书的发展经历了“多-一-多”的阶段,而且与苏联教科书体系渐行渐远.即使是在中国教科书模仿苏联教科书体系的阶段,中国的教科书体系与苏联教科书体系的关系是形式上相似、内容上相异的貌合神离的关系.因此中国的马哲教科书体系具有自身的独立性.中国的马哲教科书的历史形成的过程为我们解决当前的教科书困境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就是要处理好哲学体系与教学体系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走出教科书困境,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1.
普列汉诺夫研究和利用了谢切诺夫、赫胥黎、海克尔、福勒尔等人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思想,并给以高度评价;他在捍卫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中,以自然科学唯物主义为武器,批判了波格丹诺夫、马赫、奥斯特瓦尔德等自然科学家的唯心主义,阐明哲学唯心主义是没有自然科学根据的;并对摩莱肖特、费尔巴哈等人由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思想认识根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划清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同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徐积平 《科教文汇》2008,(6):143-144
本文指出须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论述了传统哲学的本质特征和西方哲学现代转向的表现,并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传统哲学的所有缺陷,从人和人的现实生活出发,从人的感性活动、从实践、从主体的角度去看世界,她的现代性就体现在她实现了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13.
一、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教科书体系遭遇到越来越强大的挑战和危机。如何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的意义及其实质,是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前提条件之一。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相继涌现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人本主义等一系列新的分析框架和体系结构,从根本上说,就是出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意义的各自不同的理解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建工作仅限于突破传统教科书体系的种种弊端是远远不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  相似文献   

14.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最集中的体现.特别是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实践观的正确理解与把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意蕴进行了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15.
施密特从经济哲学的维度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进行了诠释,他认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具有社会的、历史的性质。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中介"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他以资本逻辑的维度为根本着力点,通过对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的分析,剖析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  相似文献   

16.
从现实出发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必然要求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个当代性问题,它具有理论和实践的两重性,提升哲学高度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科学研究范式的内在路径。创新研究范式应注意把握哲学思想体系和叙述体系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叙述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切近把握与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创新须始终围绕这一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7.
牛治刚 《科教文汇》2009,(7):183-183
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是一个核心范畴,或是一个首要的、基本的范畴,或实践范畴只是一个过渡性、中介性的范畴。本文探讨了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理论地位和实践地位。  相似文献   

18.
西方“马克思学”者诺曼.莱文认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理论漠视人的主体性,与马克思以“实践”概念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根本对立。文章对莱文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并在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基础上论证了自然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历史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动因有了切合执政实践的新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从党所处历史方位的发展变化中取得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新的自觉,它对党执政能力建设实践的指导是与时俱进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衡量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尺度,是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相统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尺度,是更高层次的哲学综合。  相似文献   

20.
王钰磊 《大众科技》2005,(2):125-126
科学发展观植根于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和知识的沃土之中,是用哲学社会科学认识和改造世界结出的思想硕果;哲学社会科学则是解读科学发展观的钥匙.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确立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及其研究成果密切相关.系统哲学是近几年新兴起的一门学科,如何应用马克思主义辨证系统哲学的观点去认识科学发展观,加深对它的理解,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