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正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教师都有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认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建立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的。"民主、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它能极大地激发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中各种教育和受教育因素和谐共振、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共同发展,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营造轻松的教学流程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提高教师人格魅力尊重学生人格,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民主教学是创和谐政治课堂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生长发育初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奠定学生的心理健康基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的应尽之责,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中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水平,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融合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使学生在快乐健康中学习英语的同时,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4.
教师作为"人师",强调的是把教育活动过程视为精神生命的升华与享受过程。这一职业虽然神圣而伟大,但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渲染着学生的情绪。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一要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奠定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二要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充实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三要引导情感沟通,健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四要进行意志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的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而健康的心理对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蔡桂如 《教学与管理》2007,(11):116-117
政治课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等,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审美素质,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实现其人格的完善与心灵的和谐发展。从根本上说,政治理论课要促进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因此,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塑建学生构成审美心理结构的各种心理能力,包括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丰富的审美想象能力、透彻的审美理解能力和浓郁的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6.
郭校梅 《考试周刊》2010,(35):223-224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中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堂的心理氛围,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们占优势的某些态度与情感状态的综合表现。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是指课堂教学的情景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产生了满足、愉快、羡慕、互谅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它不仅是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因而,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优良的环境来促进优良个性的形成,使孩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 1.创造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民主、融洽的教学气氛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土,失去了这个特殊条件,学生的个性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充满期望,对待优生和后  相似文献   

9.
在素质教育探索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增进学生身体或生理上的健康,而课堂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阵地、主渠道。在营造和维持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前提下,我们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英语教学中,分析学生学习英语心理障碍的原因,从而在课堂中创设健康心理环境,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培养中学生健康人格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和目标。健康人格心理素质,是中学生所迫切需要的,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标志,其主要内容包括:高尚的人生观,正确的审美观,和谐的能动适应心理,良好的学习心理和创造性心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1,(20):23-24
当前,学科教育正由过分注重"双基"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转变。强调认知、情感、态度的整合,学生的学科学习活动被认为是人格形成的过程。这和心理教育追求的目标十分吻合。因此,把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生活幸福、事业成功必备的条件.少年儿童期是人心理变化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培养少年儿童健康的心理素质,仅靠一门"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无法实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改革不断强调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意识的培养,同时明确地指出"语文课堂应该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学习的思想感情","要重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使得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最终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本文研究如何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专业教室是一种集民主、温馨、和谐、高品位等特点于一体的育人环境,目的是营造一个载体,为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成长、教师生涯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氛围,使教室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让幽雅的、健康的教室文化,影响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融洽、和谐;让学生的生命在充满温馨气息的专业教室里更加灿烂。  相似文献   

15.
禹琳 《教育教学论坛》2012,(27):218-219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和谐的班风能极大改变和调节人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就必须在思想情感引导、强化制度管理、尊重学生人格、树立班主任人格魅力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新课程改革深化落实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小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围绕小学数学心理健康教育浅谈以下几点。一、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优化教学心理氛围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本身比较抽象且逻辑性强,使得很多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兴趣进行数学学习。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教师真情流露,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怀,学生才能放松身心,发挥想象力,启发思维,在心理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师生之间才能更好地沟通、交流,也才能取得不错  相似文献   

17.
邓腾 《学周刊C版》2011,(8):204-204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不成熟、不稳定的时期,但同时也是建立健全人格品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体育课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课程之一,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在体育课堂上开展科学的体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身体良好发育,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直接管理者,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是辅导员的重要职责。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思想特点的发展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高等职业学校的辅导员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成才向导”,同时努力创设宽松、民主氛围,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健康心态和良好心理素质,需要辅导员切实做到把握时代性、体现先进性、富有创造性,探索辅导员工作的规律,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19.
董芳 《文教资料》2009,(14):119-12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着力点,着眼于每个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强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人格发展教育,从培养人的健康心理出发.培养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观点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是一种“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心育德,以德育心的过程”。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尊重孩子。用智慧和爱心开启他们心灵的大门,塑造他们完整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一、学校心理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 1.目标性与活动性原则 学校心理教育课程是依据课程本质的要求,根据心理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来设计课程的.学生在心理教育课程中所学习的内容,是为了发展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激发潜能,达到适应社会发展、促进个性和谐统一的目的.从育人目标的角度看,心理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根据这一要求,心理教育课程发展性目标应侧重于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自我完善,促进他们健康成长.预防性目标是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的心理问题,懂得如何去改变和纠正不健康的心理,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和积极健康的情绪.培养学生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对学习和人际关系作出适应,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适当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