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随着CNGI—CERNET2项目的建设,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到IPv6网络建设中来,逐步开通并对师生提供服务,特别是二期项目的启动,部分高校需要建设纯IPv6网络,IPv6网络中的用户越来越多,但IPv6网络中的资源显然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所以,在IPv6网络建设中如何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是当前IPv6网络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
需求增强,加快IPv6部署近年来,随着基于IPv6协议标准的CERNET2逐步建成,高校、教育机构的IPv6建设高潮迭起。现在已经从过去探讨  相似文献   

3.
2007年4月12日如期而来的“第六届全球IPv6高峰会议”在北京国宾酒店召开,神州数码网络作为国内IPv6网络的先驱企业应邀参会。会上神州数码网络围绕“应用”这一核心与各参会专家、同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发表了“IPv6应用及网络建设之路”的主题演讲。同时神州数码网络还展示了由自身一手打造的“人民大学全IPv6校园网”的案例。以展现IPv6网络的实际廊用.  相似文献   

4.
校园网IPv6技术升级工作正在全国百所高校陆续进行中,面对IPv6网络建设队伍的不断扩大,我们高兴之余,也要呼吁高校,应该在IPv6上打一场有准备的持久战。  相似文献   

5.
地震学作为一门以观测为基础的科学,需要大力发展网络化的地震观测技术。CNGI示范工程项目"基于IPv6的地震传感器示范网络",开发了基于IPv6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地震烈度观测专用设备。将研制生产的20个SI-1型和5个SI-2型地震烈度传感器与传感器网管系统及IPv6网络接入系统进行集成,建成了基于IPv6的地震传感器示范网络和地震烈度观测实验系统。研制的地震传感器网络业务服务和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地震传感器示范网络IPv6接入节点设备和组网的30个传感器的管理。这些研究成果将引领地震监测领域的技术变革和创新,对未来5~10年内地震观测网络的设计、改造与建设具有示范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育网络》2009,(8):42-42
重庆大学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主任熊忠阳教授在会上作了《重庆大学校园网IPv6技术升级》的报告,他详细介绍了重庆大学(简称:重大)的网络建设情况,并介绍了重庆大学基于IPv6的学科网建设情况,同时就IPv6网络升级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IPv4地址的紧张问题,各高校申请了IPv6地址,全面部署基于IPv6的下一代校园网已成为未来几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针对湖南理工学院校园网这一特定网络环境,给出了具体的规划和部署及关键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8.
如何过渡到IPv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网络上的设备主要基于IPv4,一下子把他们替换为IPv6设备,所需要的成本巨大。另外,网络的升级换代要注意不中断现有的业务。综合以上因素,从IPv4过渡到IPv6注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如图1所示。IPv6部署策略根据网络发展的现实情况,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部署策略,在不中断现有业务基础上实现平滑过渡。IPv6的部署进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IPv6发展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IPv4网络仍占有主导地位,IPv6网络是一些孤岛。绝大部分应用仍然是基于IPv4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用隧道技术(Tunnel)互联各IPv6…  相似文献   

9.
随着下一代网络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培养"实战型"具备IPv6技术的网络专业人才迫在眉睫.依托校内网络实训室和校园网,分析当前IPv6网络组建的典型案例,在有限的环境内构建IPv6网络实验教学平台,不但为IPv6技术的教与学提供了必要环境,也为教师科研提供了实验平台,体现了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教研合一"的理念,为培养更优秀的下一代网络应用人才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多媒体通信网络具有连接通信主机、数位设备多和业务种类多等特点。因为IPv4地址面临枯竭,IPv6地址使用迫在眉捷。利用现有IPv4网络为承载网络,在边缘网络实现IPv6化,是当前解决IPv4地址严重不足的一种解决方法。为了实现IPv4与IPv6的业务服务兼容,可以6to4和区分服务来解决两类地址转换引起的服务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全球互联网IPv4地址于2011年2月配完毕。基于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建设全球下一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业界广泛共识。IPv6融合并涵盖了多种先进的网络技术,成为新型网络体系结构中的网络层支撑协议。我国已将互联网变革这一机遇作为国家信息领域建设的一项发展战略,积极采用IPv6建设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随着IPv6网络的大规模建设,过渡技术成为制约IPv6网络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IPv4/IPv6过渡技术已经成为影响国家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乃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技术。虽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网络》2012,(7):39-39
中国移动IPv6"三步走" 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建设峰会"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李正茂表示,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IPv4地址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推进向IPv6演进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需要,中国移动将在国家指导下,大力推进IPv6产业链成熟,开展试点和试商用,并逐步扩大IPv6用户和网络规模,最终完成全网IPv6过渡。  相似文献   

13.
全球互联网IPv4地址于2011年2月配完毕.基于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建设全球下一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业界广泛共识.IPv6融合并涵盖了多种先进的网络技术,成为新型网络体系结构中的网络层支撑协议.我国已将互联网变革这一机遇作为国家信息领域建设的一项发展战略,积极采用IPv6建设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随着IPv6网络的大规模建设,过渡技术成为制约IPv6网络发展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2018中国IPv6发展论坛”上,CERNET网络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李星作了题为《CERNET2:构建全球最大纯IPv6网络》的演讲。李星分享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在IPv6方面的研究与部署,介绍了CNGI—CERNET2的建设情况并分析了当前IPv4向IPv6过渡中需要注意到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网络拓扑图作为IPv6设备地址规划的一种尝试,其目的是寻找出设备地址中有规律的特性,从而能够按照网络拓扑图构造各种类型的设备地址,用于IPv6网络建设与管理,试图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在Internet上广泛使用的IPv4协议的不足之处日益明显:地址空间匮乏、路由表过于庞大、不能很好地支持实时业务等。为克服上述缺陷,Internet标准化组织IETF推出了IPv6协议。分析现行Internet协议IPv4和下一代Internet协议IPv6的联系及区别,IPv4的缺陷及IPv6的改进,提出一种IPv4向IPv6过渡的解决方案——隧道传输技术。  相似文献   

17.
随着IPv6在校园网中的广泛部署,IPv6网络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针对IPv6的新特性,对IPv6的网络侦察、邻接点欺骗攻击、IPv6隧道攻击等典型的IPv6网络安全新威胁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便在设计、部署和维护IPv6网络中可以合理地运用安全策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如果把IPv6比作一门武学,它可以有四重境界。 第一,提供IPv6网络服务让用户能够接入IPv6网络是发展IPv6的第一步。如果学校“不差钱”,可以通过设备升级提供双栈服务。即便囊中羞涩,也可以通过提供隧道服务使用户获得IPv6的初体验。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规模的日益扩大和IPv6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会出现IPv4和IPv6共存的混合环境,在IPv4和IPv6环境的边界设置IPv4-IPv6组播网关,并通过此网关来传递组播数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CerNet2主干网的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互联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们一谈起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的特点时有很多误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地址无限论”,其典型说法就是“地球上的每粒沙子都可以分配到一个IP地址”。诚然,Ip地址空间问题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但一定要说因为IPv4地址即将消耗殆尽而选用IPv6,显系牵强。驱动IPv6进入实施阶段的因素很多,而IPv6拥有IPv4不具备的湍到端的安全才是Internet未来发展的关键。本文将通过分析IPv6的特点与安全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