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如果不能让更多媒体一起参与,只能在纪委的反腐网站上反腐。那就相当于纪委办了一份内部小报,无论是监督自已,还是调查贪宦,它的功能都是有限的,和很多人理解的“网络反腐”乃至“网络执政”并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2.
广东佛山于3月19日启动网络反腐联盟,由佛山市纪委、监察局牵头,成员还包括知名网友、媒体代表、宣传部门人士、党校和佛科院学者等,这在全国地级市中应属首例。  相似文献   

3.
彭华新 《新闻世界》2014,(12):65-66
随着近年来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成为反腐利剑,“网络反腐”也进入了学术界视野。然而,我们必须反思一个现实,即报纸、电视等传统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延伸至“反腐”领地时,往往选择性失明,从而产生“新闻不反腐”的伦理质问。从媒介伦理出发,可以发现传统新闻在“反腐”中陷入重重困境。  相似文献   

4.
王美英 《新闻世界》2012,(10):170-171
我国已经进入了“大众麦克风”时代。在麦克风效应下,网络反腐呈现出一些特征:借助技术手段晒腐败行为的作用机制;官方与民间相结合的反腐主体;网络反腐力度大,成效显著。与此同时,网络反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网络反腐开辟了舆论监督的新战场;是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实现形式,给党和政府的反腐工作带来了考验和机遇。  相似文献   

5.
吴迪 《今传媒》2014,(5):35-36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网络反腐已经成为一种新兴反腐手段。网络反腐大大提高了我国民众参与政治活动、行使监督权力的积极性。但我国的网络反腐尚处于初级阶段,还面临着法律、制度上的诸多缺失,网络反腐的健康发展还亟待制度的规范与保障。  相似文献   

6.
叶妮 《今传媒》2014,(8):29-30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高潮,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反腐利器,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享受网络反腐诸多优点的同时,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失误以及制度缺失,本文对网络反腐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分析,并提出了推进网络反腐发展的对策,使得网络反腐健康、持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唐璐 《东南传播》2013,(7):52-54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大力推行,网络反腐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新形势下如何看待这一新生事物并将其很好地利用于“阳光政府”的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基于中国网络反腐的实际及存在的问题,可从主客体、电子政务平台、保障机制、官员和网民素质等几个方面构建和完善中国网络反腐体系,推动我国政府的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8.
网络反腐     
现实中反腐无门的举报者,通过网络寻找到另外一条反腐途径,网络正在成为反腐新阵地  相似文献   

9.
2008年,注定成为中国舆论监督标志性的一年,为中国法治进程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白宫书记张治安陷害举报人、黑砖窑事件负有领导责任的段春霞违规复出、抽天价烟的房产局长周久耕被免职,到原湖南省株洲市纪委书记杨平网络反腐、株洲发布全国首个网络反腐文件将网络反腐推向制度化,网络在推动舆论监督和制度反腐方面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李慧 《大观周刊》2012,(39):156-157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反腐已成为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一种新型武器。但因其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对网络反腐进行法律规制则成为必要,这既是反腐败斗争的内在要求,又是网络反腐的强有力保障。设置权力与权利的边界、树立全体社会成员的法律信仰是对网络反腐进行法律规制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1.
崔小娟 《今传媒》2014,(7):29-30
在过去的2013年里,网络反腐呈现高涨状态,但仍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对于网络反腐,政府是面对还是逃避,公民是自律还是狂欢,以及网络是嘈杂还是净化等问题。相应的,笔者提出政府应该在主导中推进网络反腐,公民在提高中促进网络反腐,网络在净化中服务于网络反腐的解决策略,以便使网络反腐更科学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2.
翁小龙  房新宁 《新闻知识》2013,(5):36-37,22
网络反腐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利用网络舆论惩治和遏制社会腐败的发生,增加社会正能量。另一方面,网络反腐的无序非理性化,伤害了许多无辜人群并滋生了新的腐败,极大地消解了其本身带来的正能量。本文就网络反腐中正负能量的冲突进行分析,并对网络反腐的平衡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山西的反腐,在高潮迭起后,最终走到了“换帅”这一步。省委书记袁纯清提前离场,王儒林火线上任,算是给轰轰烈烈的反腐大潮作了一个阶段性小结。 中共十八大以来不到两年时间,山西共有40多名厅局级官员被调查,而在过去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共有8位省部级高宫相继落马。反腐大戏既轰动了全国,也在山西官场引起极大震慑。多位官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今的各个市委大院,笼罩着一种惶惶然不可终日的气氛,官员们犹如惊弓之乌,不知道哪一天纪委人员会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其中,厅局级和县处级官员心思最重,有人整晚整晚地失眠。  相似文献   

14.
网络"情色反腐"是目前我国网络反腐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官员的情色照片来反腐一方面表达了公众追求正义、公平的伦理诉求,同时又暴露出其具有的伦理缺失。正确认识和运用网络情色反腐,有利于我国传统反腐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羿克 《今传媒》2013,(6):25
主持人语:网络,这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21世纪的今天又扮演了一个新的角色—反腐利器。最初的网络反腐只是在论坛等网络平台上进行宣泄、控诉,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反腐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群众监督新形式,其发挥的作用也愈见强大。  相似文献   

16.
肖舟 《新闻世界》2005,(9):34-36
现年53岁的黄金高,2004年因投书人民网《为何防弹衣随我6年》一,曾被中国网民视为“反腐英雄”,并在网络及媒体中引发反腐大讨论,轰动一时。  相似文献   

17.
在反腐败制度改革、反腐败执行力还有待完善的情况下,网络反腐是一个补充渠道,目前势头强劲,但从长远看,反腐最终要靠制度建设因为一组被抓拍的微笑照片,在一个月时间里,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的命运和仕途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8月26日,在一个死亡人数达36人的事故现场,杨达才因为一个不合时宜的微笑而广受质疑,被赐名"微笑局长";随后,他又被搜索出,在多个场合佩戴11块价值不菲的名表,被戏称为"表哥",网民质疑升级,要求查其腐败问题。陕西省纪委介入调查并很快有了结果,9月21日,该纪委通报称,杨达才存  相似文献   

18.
庹继光 《新闻界》2014,(1):59-62
网络信息保护条例推行实名制,是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举措,对于网络反腐信息发布者是一项义务,但实名制的施行也使得实名开展的网络反腐转化为公民的重要政治权利,成为他们行使监督权,批评、控告权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公众实名网络反腐可能导致的打击报复问题,我国现有法律已经形成了保障体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范,便无须担心实名制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网络反腐舆情事件的形成和演变是一个复杂的发生过程。事件的主体、对象、载体在多元的开放式系统中互相作用,形成网络反腐的阶段引爆点、干预阈值等重要因素,从而促使政府等干预主体采取举措。本文对2011-2013年三年内282起影响较大的网络反腐事件进行实证分析,从网络反腐的发展历程、要素等层面进行深度考察,采取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描述了网络反腐事件发展的阶段、内在机理以及现实存在的问题,并对网络反腐的未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反腐败事业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成果显著。在当下党开展的反腐败实践中,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以其自身的一些优势,为反腐事业提供便利,推进反腐事业的进程。但同时网络自身也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对反腐事业的顺利开展产生阻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