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如何变阅读教学以获取"文本意旨"为主,为习得"文本语言"为根本,让学生既"得道",更"得文"呢-  相似文献   

2.
感受武当     
武当山,古名太和山,相传为上古玄武神(即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地,有"非真武不足当之"之谓,故名武当山.自唐以降,由于历朝皇帝封号武当,使其地位崇高,名声显赫,唐属"七十二福地"之一,元封"武当福地",明不仅封"大岳",还封其为"治世玄岳",尊崇至极.  相似文献   

3.
李泽民逸事     
早就想写一点文字,纪念研究生院的老同学李泽民.今年是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建院30周年,昔日同窗现已流散各地:得道的、发财的、仕进的、浪迹天涯的,也有过早辞世的,老李就已经去世两年了.  相似文献   

4.
社科文摘     
古代围棋等级制度我国古代对某种技艺有最高成就的均称为"圣",晋葛洪《抱朴子》说:"故善围棋之无比者,则谓之‘棋圣’。"东汉初期桓谭所著的《新论》,将棋手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家之类也。上者,远棋疏张,置以会围,因而成得道之胜;中者,则务相绝  相似文献   

5.
大一考试靠自己;大二考试一半靠自己、一半靠同学;大三考试完全靠同学;大四,都大四了,老师不会不让过的,靠老师!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凡人、得道高人、成仙者和入佛者!  相似文献   

6.
有这么两个老掉牙的古代医家传说,说苏仙公在得道为仙之前,对母亲说:“明年天下瘟疫,庭中井水一升,檐边橘叶一枚,可治疗人。”第二年,果然瘟疫流行,他的母亲依照他的话去做,给每个人一升井水和一枚橘叶,结果人们都免于瘟疫之害。  相似文献   

7.
高妍 《科学中国人》2006,(5):100-100
中国古代《本草纲目》曾记载:“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作为上古遗存的古生物种,自古人们皆视杜仲为滋补强身、宜肾培肝之上药药材。在经历了第四纪(距今200多万年)冰川侵袭以后,中国便成为杜仲的唯一原产地。杜仲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其化学名称为反式-聚异戊二烯,东南亚  相似文献   

8.
感受武当     
武当山,古名太和山,相传为上古玄武神(即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地,有“非真武不足当之”之谓,故名武当山。自唐以降,由于历朝皇帝封号武当,使其地位崇高,名声显赫,唐属“七十二福地”之一,元封“武当福地”,明不仅封“大岳”,还封其为“治世玄岳”,尊崇至极。  相似文献   

9.
西文Being(德文Sein)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是"与"存在"等多种含义.学界大多数人只考虑Being(Sein)的各种单独用法,考虑如何将"是"和"存在"区别开,很少考虑"是"与"存在"的联系及其意义.文章认为"是"与"存在"是不可分的,"是"显现"存在".只有把握"是"与"存在"的含义及其关系,才能真正理解海氏哲学转向的深层原因和必要性,把握海氏的哲学发展理路.  相似文献   

10.
在对"诗"与"画"的同一性与差异性问题的探讨中,苏轼和莱辛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苏轼的"诗画同律"说与莱辛的"诗画异质"说对诗与画的关系做出了迥然不同的分析,这与中西方在艺术实践、理论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有密切关系.中西方在艺术实践、理论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是苏轼与莱辛诗画关系论迥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阐释"德"与"礼"的输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从教师自身的德行、课堂组织和教学内容和活动等方面入手,讨论融"德"与"礼"与大学英语教学之中的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对现代科学的体认经由传统"格致"到一般意义"科学"再到广义"科学"的观念演进历程.在沟通格致与科学,厘清"学"与"术",从学理与实践深化科学概念的基础上,以政治与致用为关切的梁启超科学观念,与中国格致学传统、日本"科学"统一观及其政学兼顾的独特身分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陕西省1986年~2005年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数据,建立陕西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工业"三废"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尚未呈现典型的"倒U"型关系.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均处在上升阶段,只有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处在下降阶段.认为.陕西省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陕西省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关键.  相似文献   

14.
"四控"与"两管"是工程项目搞好管理的基础,实际上是将全面管理的原理应用于"四控"与"两管"过程中.所谓四控包括: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两管包括: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建筑施工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途径是必须搞好工程项目管理.  相似文献   

15.
余华早期作品着眼与对"人性恶"的揭示,无不充满了压抑与晦暗.他对非人性的描写,得力于他对经验的怀疑和想象力的作用.后期的温情让人感受到了善的一面,给人希望与温暖.然而,无论是"善"、是"恶",人性永远摆脱不了本能与欲望,"人性"也永远是以自我为标准去衡量万物的,人是以自身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使着做人的资格.  相似文献   

16.
"仪式感"是某些"鸡汤文"中的常客之一.在一些人眼中,它是商家宣传鼓吹的"消费主义"的别名,也有人认为所谓的"仪式感"是打肿脸充胖子,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是赤裸裸的形式主义.但也有人认为,生活中的仪式感不可或缺,它并非表面文章,而是与生活、与内心的和解. 一、仪式感是什么 仪式感是仪式作用于人心而产生的复杂性意识与认知.仪式感,不论是对个体的人,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浅谈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教”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蜂皓 《大众科技》2006,(7):91-91,93
计算机网络的全球化为网络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基础,它的优势使它在各国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正确认识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教"与"学"的关系对提高现代教育质量无疑是很有必要的.文章主要就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教"与"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西方哲学世界观在本质上是"灵"、"肉"分裂,因而是二元论的.与这种世界观相对应,西方哲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始终在"彼"与"此"的二极间左右摇摆,呈现为诸多稳定的思维原则以及与此有直接相关的若干思维偏向.本文的分析论述即由此入手.  相似文献   

19.
言语忌讳各地都不同 北方忌醋.因为"醋"与"错"相近.吃饭的时候,问人家"吃不吃醋",会引起误会.  相似文献   

20.
《日本古代文学思潮史》作者认为,日本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过程中,日本文学已经产生了多种文学思潮,如"真实"、"物哀"等文学思潮.本文则认为,"真实"、"物哀"并非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潮.日本古代文学的前期,亦无所谓文学思潮.《思潮史》所称,日本古代文学中第一阶段的文学思潮--"物哀文学思潮"之观点,并非准确与客观,亦难以令人信服.对此,本文进行了初步探究与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