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这里所指的听力减退不仅是两耳部分听力或全部听力的丧失,而且还包括由于感染等原因引起的单耳听力的减退。以下是不同月龄的孩子听力减退的表现: 出生~3个月:对于一米以内的尖锐声响(如拍掌、吹喇叭等)没有被惊吓的反应,或者对于母亲的声音亦无任何反应。 3个月~6个月 对母亲的声音没有反应,对拨浪鼓之类的发声玩具不感兴趣,没有被逗乐的反应。 6个月~10个月:对自己的名字没有反应,听到电话铃声等设有兴奋感;不能理解一些简单的词如“来”、“抱抱”等。 10个月~15个月;不能根据声音指令准确地指出或朝向熟悉的…  相似文献   

2.
在音质、功能及操作等方面具有至真至美特色的微型收放机,即“随身听”,因携带方便,在青少年中很是盛行。戴着耳机听音乐或外语,既不影响他人,又可避免外界干扰,是一种潇洒、雅致、舒适的精神享受。可经常使用“随身听”或耳机也会带来某些潜在的危害,可能出现以下两种耳机病。1.感音性耳聋:常戴耳机会损伤人的正常听力,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患上“感音性耳聋”病症。有关医学资料表明,当人耳听到的音量达100分贝时,时间较长可造成不可恢复性听力损伤;当音量高达110分贝时,足以使人体内耳的毛细胞死亡,严重者还会造成听力丧失病症。目前,一些…  相似文献   

3.
你问我答     
小儿疝气有哪些表现问:我儿子1岁了,最近经常哭闹不止,还有呕吐、腹胀等症状。医院诊断他得的是疝气。请问疝气有哪些表现?该怎么处理?答:疝气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多数在2~3个月时发现,也有迟至l~2岁才发现的。当孩子哭闹或憋气用力时,在腹股沟部或阴囊内有一肿物鼓起。发病初期,当孩子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消失;随着腹内压力的增高,肿物可下降到阴囊里。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卧,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可返纳到肚子里去,称为可返纳性疝。这种情况可以不用就诊,平时注意观察就可以。如果肿物不能返纳入肚子里,…  相似文献   

4.
《父母必读》2011,(6):42-43
智力发展这个月龄的宝宝已经懂得用吵闹声和其他声响吸引大人的注意;听到有人走近时他会兴奋起来,并伸出双臂,  相似文献   

5.
咨询台     
70.小儿应什么时候出牙?出牙顺序如何? 健康的小儿多在6~7个月时出牙,早在4个月晚到12个月出牙的也属正常。假如婴儿在10个月时仍未出牙,可去医院检查一下有无佝偻病,或牙龈板过厚。孩子出牙数可由月龄减去4或6算出。 小儿乳牙共20颗,一般在2岁~2岁半出齐。乳牙萌出顺序:一般先出下门牙2颗,随后出上门牙4颗,约周岁时再出下侧门牙2颗,12~16个月出第一对乳磨牙,1岁半出尖牙,2~2岁半出第二对乳磨牙。  相似文献   

6.
由于家长不懂得如何保护儿童听力,以致造成孩子听力不可恢复而造成聋哑。因此,家长应了解这方面的卫生知识,积极预防耳聋现象。儿童听力的保护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避免污水和眼泪进入耳道在给孩子淋浴或洗头时,千万不要让污水进入耳道内,同时不能让孩子在躺着时的眼泪进入耳道,以免耳道感染发炎。2. 哺乳要有正确的姿势哺乳时,应把婴儿抱起来,取半卧位。用奶瓶喂奶时,奶瓶不宜举得太高,奶嘴孔也不宜太大,以免奶水从口里流出进入耳内。3. 避免孩子的头部外伤孩子头部受到外伤,容易波及到内耳,严重的会使耳膜破裂。4. 避免…  相似文献   

7.
正当孩子出现肚子疼、腹泻、便秘等问题时,家长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没给孩子吃好。那么,这些常见的表现只是没吃好吗?是否还有别的原因?我们一起来找找。肠绞痛肠绞痛的表现少数5个月内的宝宝会出现肠绞痛的情况,宝宝会因为肚子胀疼表现为小腿蜷缩着哭闹不止,可以持续哭闹2~3个小时甚至更长。当宝宝出现肠绞痛时,家长常会怀疑是不是和吃的奶有关系,母乳喂养的妈妈怀疑是自己的母乳有问题,如果是配方奶喂养,家长则会不断地更换配方奶。  相似文献   

8.
peng.fang@126.com问:我的孩子1个半月大,一旦哭闹或用力,他左边腹股沟区就会鼓起来,而且有咕咕的声音,用手按压感觉好像里面有小颗粒,等不哭闹或不用力时则会消失。请问,这是正常的现象吗?如果有问题,如何治疗?杨明洁大夫答:这是腹股沟疝的表现,当孩子哭闹、用力时肠管疝出,家长可发现腹  相似文献   

9.
每年新生入园时,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班里后,听到孩子哭闹很不放心,便趴在窗户外边看,更有的家长久久不肯离去。这样,孩子的哭闹时间会延长。因为孩子在老师的安慰、引导下,会逐渐趋于平静。此时若看到窗外有家长,就会重新陷入离开父母的痛苦中,并且会尽力去争取回到父母身边,争取的办法就是再次哭闹。另外,家长趴窗户还可能造成孩子“偷跑”。因为孩子在窗户外看见父母的身影,就很容易产生避开老师去找父母的念头。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认为,首先应消除孩子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入园前,家长可让孩子熟悉几个与他一…  相似文献   

10.
哄睡五步法     
2~3岁婴儿刚入托时 ,往往会被新鲜的环境、玩具所吸引而暂时忘却对家人的思念 ,但一到午睡时间 ,他们又会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情绪 ,有的甚至哭闹着要回家。这种强烈的对家人的情感依恋以及对教养员的排斥 ,使孩子不愿午睡 ,甚至惧怕午睡。针对这一情况 ,通过实践与反思 ,我尝试采用“哄睡五步法” ,使孩子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了午睡环节。第一步 :情绪迁移法。有的孩子不肯午睡 ,甚至连午睡室也不肯进去 ,这时教师如果强行将他抱到午睡室 ,孩子便会大哭大闹 ,影响其他孩子。2~3岁孩子情绪极易受感染 ,他们只要看到或听到有孩子哭着要妈妈 ,就…  相似文献   

11.
当孩子出现肚子疼、腹泻、便秘等问题时,家长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没给孩子吃好。那么,这些常见的表现只是没吃好吗?是否还有别的原因?我们一起来找找。肠绞痛肠绞痛的表现少数5个月内的宝宝会出现肠绞痛的情况,宝宝会因为肚子胀疼表现为小腿蜷缩着哭闹不止,可以持续哭闹2~3个小时甚至更长。当宝宝出现肠绞痛时,家长常会怀疑是不是和吃的奶有关系,母乳喂养的妈妈怀疑是自己的母乳有问题,如果是配方奶喂养,家长则会不断地更换配方奶。  相似文献   

12.
在实际生活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什么声音也没有。宇宙就好像已经进入睡乡一样,这时人们会觉得周围很安静,然而这时却忽然听到了声响,这声响或许是远处传来的蛙鸣,或许是墙角的蛩音,或许是隐隐听到的  相似文献   

13.
元旦前夕,小一班的家长和老师聚集一堂,就怎样对待孩子的任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沈杭凯老师:孩子在2~4岁期间,一般会有一个“反抗期”。心理学上称之为“第一反抗期”。这一时期,一些孩子会出现“反抗”行为,表明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人了。具体表现为大声哭闹,不听话,非常粘人,一定要买某一样东西,不肯睡觉,等等。这些任性行为,也就是所谓的反抗行为。各位家长,当你的孩子任性、发脾气时,你是怎样处理的呢?  相似文献   

14.
有些年轻的父母在照看摇篮中的婴幼儿时,过分要求周围环境的安静,尤其是孩子入睡时,更要求悄无声息。这样,便使孩子从小养成了丝毫不能受声响影响的睡眠习惯。在孩子入睡时为他创设一个安静的环境是对的,但也不必那么绝  相似文献   

15.
耳聋与康复     
耳聋大致可分为三类: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及混合性耳聋. 1.传导性耳聋是指外耳、中耳部分出现病变或受阻,致使外界声音在传人内耳途中发生障碍,声音强度减弱.因为有此种障碍者的内耳正常,所以听力损失并不大.  相似文献   

16.
avstar@sina.com问:我的孩子3岁7个月大,如果不答应他的要求,他要么哭闹,要么不断重复这一要求,哄也不管用,讲道理不听,非得动用武力不可。请问,孩子不达目的不罢休如何处理才好?
  答:在多数情况下,孩子不达目的不罢休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在语言发展尚未成熟时,孩子想要使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只能通过哭闹的方式来实现。起初,家长会因为孩子年龄小等原因而满足其要求,久而久之,他就会觉得哭闹可以达到目的。当然,每个孩子的脾气秉性各不相同,表达方式和坚持时间也有区别,有的孩子哭闹几声或重复几次要求就会放弃,有的孩子则会坚持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17.
不少孩子在入睡时会出现磨牙现象,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发出的声音可低可高,且多发生在夜间睡眠时,家长们听到孩子磨牙时发出的“咯咯”声,不免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患有某种疾病。  相似文献   

18.
国际上广泛关注的突发性耳聋发病机理和治疗研究在我国获得了突破,上海长征医院孙爱华教授经过20多年的潜心研究提出:铁代谢障碍是诱发突发性耳聋的重要原因,通过调节和纠正铁代谢障碍,可以恢复或改善患者听力。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特殊形式感音神经性耳聋,大多数病人是在早晨起床时单耳或者双耳突然失聪,病情突发,来势凶猛,是耳科急症。目前,世界各国都对突发性耳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病因仍然不明确,治疗效果不佳,病程超过3个月的通常被认为是不治之症。 孙爱华等研究人员运用组织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和免疫学技术,对数百只大鼠进行实验观察,对700多名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病程进行了流行性病学分析,结果表明,当人体内的铁元素代谢出现异常时,就会出现内耳含铁酶活性降低或者分布异常、螺旋神经节细胞减少、听毛细胞静纤毛损伤和线立体变性等情况。此外,铁代谢障碍还可造成红细胞膜硬性改变,进而引起内耳血液循环障碍,既可直接引起突发耳聋,也可能是病毒感染导致耳聋的体内发病病理基础。 在发病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孙爱华教授结合中医学理论,研制了铁必复冲剂等药剂,临床效果良好。研究人员通过调节患者体内铁代谢,先后对300多例病程在3个月以上的患者进行了治疗,60%患者的听力得到明显改善,其中近一半的患者听力基本恢复或者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9.
母亲一边细哼浅唱,一边轻轻摇动摇篮以助宝宝入眠,这也并非我国 独有的育婴传统,在西方的童话画册上,也能见到母亲一边编结、阅读,一边摇动吊篮的图景。这“摇摇摇,摇到外婆桥”的方式,究竟对宝宝有何益处? 日本医学博士高桥悦二郎对此有新的见解摇晃可使孩子更聪明。 高桥在研究这一课题时发现,保育院中8月龄以下的宝宝,只要没有入睡,大多会烦躁不安或哭闹,当母亲或保育员为其翻身或抱其走动时则会神色安详;8月龄以上的宝宝,有时会自己攀住婴儿床的围栏,使劲摇晃。高桥认为,婴儿需要摇晃,这是其在母体中摇晃的继续。从…  相似文献   

20.
1.倾听--让我们的耳朵更灵敏 以集体、小组等形式,灵活利用各种时间,让孩子或坐、或站、或闭上眼睛,欣赏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听完后让孩子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好听吗?"你会惊讶于孩子的听力:"这首歌曲是轮唱.""我听到了小提琴、吉他的声音.""好像有几个声部、很好听、很和谐.""这首曲子很优美、很平静.""好像小鹿在奔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