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尊重幼儿是一个儿童观、教育观的问题。尊重幼儿实质上就是要承认幼儿是发展中的人,认真剖析一下这一观点,尊重幼儿的内涵也就清楚了。其一,幼儿是人,具有人格,他有受人尊重的权利。有些家长和教师经常出现一些伤害孩子人格的语言和做法,经常剥夺孩子合理的需要和正当的权利,其根源是他们没有把孩子真正作为人看待,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抑制幼儿能力的发展。其二,幼儿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尊重幼儿就是要尊重幼儿发展阶段的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从小就受到尊重的人,长大了才会自爱和尊重他人。孩子虽然年龄小,他们却也有思想,有自尊心,有独立的思维,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老师的肯定与理解。我们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能因为我们是长辈、是老师就可以不分青红皂白任意批评和指责孩子。尊重儿童不仅指尊重儿童的人格,学习权利等,还包括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尚不完善的特点,选择与其年龄特点相适宜的教育内容与手段,促进其基本素质的全面发  相似文献   

3.
陈洁 《考试周刊》2013,(25):194-194
<正>在幼儿园,与幼儿相处最多的是教师,在这相处过程中,因年龄小,往往处于被动状态。教师与幼儿相处得如何直接反映在孩子的评价上。对怎样赢得幼儿的好评,如何与幼儿亲密相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有如下体会。1.教师应该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因此,我们首先要尊重儿童,理解儿童,成为幼儿的伙伴,倾听幼儿的心声,使幼儿感受平等,感受被尊重;要用温和的目光、微笑、点头、抚摸等给幼儿安慰、鼓励和帮助。在一次区角游戏中我看到夏夏小朋友一个人坐在美工角安静地折手工,而且折了许多不同的手工,就主动走过去问她:"你这个电话机怎么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孩子普遍早熟,他们的童年和少年的心灵状态不是被发展得太晚,而是被破坏得太早。成人的文化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影响着他们幼小的心灵,所以在幼儿园,成人化的语言和行为越来越多见。可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本着回归的教育改革理念,人们反思发现儿童语言具有自己的特点。作为教师,应该遵循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正确审视和对待幼儿的儿童化语言,这是教师对幼儿语言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关键是懂得怎样去爱。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尊重孩子,欣赏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关心和爱护,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和个性。理解幼儿就是需要我们在一切活动中带着一颗“童心”,设身处地对待幼儿的行为、需要、兴趣和表现。尊重幼儿就是要求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从幼儿的需要和特点出发来爱护他们。在对事物的接受程度上有的幼儿接受得快、有的幼儿接受得慢。教师不能因为有的孩子接受得快就视他为“优生”,有的孩子…  相似文献   

6.
幼儿教育是人类的启蒙教育,幼儿阶段是为幼儿奠定人生基础的重要时期。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作为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我们应该及时更新教育观、儿童观,帮助幼儿在这一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要充分尊重幼儿、理解幼儿、解放幼儿,使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不要让幼儿在约束、枯燥、模式化中度过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和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能促进大脑的发展。而幼儿期是音乐智能发展的黄金期,孩子天生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乐曲中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激起他们不同的情绪反应。毋庸置疑,有意义的音乐活动应当成为人在追求终身发展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人生体验。一、在音乐活动中创设情景在音乐活动中创设情景及情景性语言的指导,不仅可以使教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更好地把握,也可以使教师更好的尊重幼儿的关键经验,以及尊重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创设情景及情景性语言的指导,更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对所学更好地把握。  相似文献   

8.
一、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更新教育思想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正确的儿童观认为儿童就是儿童,他们好模仿,喜欢游戏,好提问,喜欢成功,喜欢称赞。但在现实中有些教师对孩子的好奇、好问、好动等表现出不耐烦或过多的管束,有的教师甚至当众讥笑孩子的缺陷,随意数落孩子的缺点,这些都是不懂得幼儿年龄特点,不按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的表现。作为幼教工作者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重儿童的特点、需要和应有的权利,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爱护儿童,蹲下来与孩子平视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去滋润每个孩…  相似文献   

9.
自尊心是人类特有的情感,是人向上的内在动力。幼儿期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时期,这时,他们开始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保护自己的自尊心。日本宪章明确指出:“儿童应作为社会的一员受到尊重,应该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在我国,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已日益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广泛认同。然而这些大多还停留在观念上、口头上,在现实生活中,损害、挫伤幼儿自尊心的现象,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一些教师和家长身上表现出来,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观察,发现在幼儿园中损害、挫伤幼儿自尊心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1…  相似文献   

10.
济南幼儿师范学校幼儿园王清香:尊重孩子,是教师应有的职业素养,是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重要职业要求。能否尊重孩子,是衡量一个幼儿教师是否具有正确儿童观和教育观的重要标志。幼儿同成人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同样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作为幼教工作者,只有关心、爱护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正确对待他们的合理要求和情感需要,用公平、公正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成为素质教育的真正受益者。尊重孩子,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正确对待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和…  相似文献   

11.
杨李琴 《文教资料》2011,(17):139-140
尊重是人与人相处的前提。但大多数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称王称霸的"小皇帝"、"小公主",尊重他人的意识较欠缺。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文阐述尊重的内涵,对幼儿尊重意识现况进行分析,以孩子可以直接感知的日常生活为源头,通过观察讨论、随机生成、换位思考、潜移默化、主动尝试等多种途径来培养幼儿的尊重意识,让他们在相应的具体事例和情境创设中用感官去深入理解,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尊重意识。  相似文献   

12.
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从小尊重和培养幼儿的自尊心是非常重要的.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已日益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广泛认同.怎样才能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呢?用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懂得儿童".  相似文献   

13.
孩子的自尊     
长期以来受中国传统师道尊严文化的影响,儿童虽是被保护、被宠的对象但并不大受尊重。家庭中,家长更多的是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需求,而对孩子精神生活需要则不太重视。在学校,老师把儿童看作是知识的消极接受者,而很少把儿童看作是与自己平起平坐的人。儿童不仅仅是受保护的对象,还是享有人权的公民。人格上的平等。首先要明确幼儿是“人”,人与人是平等的。教师要摆正心态,放下老师的架子,蹲下身子来看幼儿,听他们讲话,与他们进行平等的目光交流,更要在言语行为上尊重幼儿的情绪、情感,尊重儿童的选择和判断,用协商的、建议的,而不是命令的…  相似文献   

14.
幼儿教育中,教师要用儿童图画书对一些文字故事进行图片化,用图片主题来吸引幼儿的眼球来代替各种传统的阅读活动,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不能代替孩子自己来认知事物,要从灌输概念的模式中走出来。教师应该把幼儿当成主体,关注幼儿思维,尊重和倾听幼儿自己对故事绘本的理解,给幼儿阅读及理解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从事幼教二十年“小有经验”的“老”教师,认真研读过三个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自认为比较了解所教幼儿的心理,尊重热爱幼儿,能较好地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是受幼儿喜爱、尊重的好老师。但自从参加(《比比和朋友》课程研究后,我发现了许多以前不曾接触的“孩子世界”。  相似文献   

16.
同一班级幼儿的年龄有差别,发展水平也不同,在语言领域的感悟总有表现超前的幼儿、发展滞后的幼儿,这时教师要有良好心态,接纳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接纳班级现状。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可让我们更理解接纳孩子、尊重孩子、鼓励孩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正>儿童诗人金波说过:"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引导、鼓励他们读诗、创诗,可以让他们学会欣赏和理解。"可是,儿童诗教学在幼儿教育领域并未获得很好的重视,很多搞儿童诗教学研究的教师没有一个诗教切实可行、值得借鉴的范本。教师有必要对儿童诗教学进行深入地探究,寻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儿童诗,培养幼儿对儿童诗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现状分析:(一)教师对儿童诗内容的选择:忽视"儿童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蔡英英 《教育导刊》2009,(10):50-50
《全球幼儿教育大纲》提出:“每个儿童都应有机会在一个尊重他们的环境里成长,这种环境还必须是安全的,对儿童间的差异性是宽容的。儿童有自己的需要、权利和内在价值,而这些都应该被认可和支持。”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把尊重儿童作为教育的第一原则.这种尊重包含着对儿童的自主选择、自我表达以及个人生活空间和时间的尊重,即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在尊重中体会到教师的“爱”。  相似文献   

19.
袁彩云 《陕西教育》2008,(10):65-65
沟通是心与心的交流,在幼儿教学中,教师与幼儿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年龄和心理等特点,加之他们刚入园,对周围的环境、教师、小朋友都比较陌生,所以他们对幼儿园、老师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紧张、反感情绪。虽然他们年龄小,但也有自己的自尊,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教师在与幼儿的相处中,怎样才能消除幼儿的顾虑与他们进行沟通呢?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人文性首先以尊重"童心"为基础。教师应该感悟并理解孩子的童心,关注并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重在培养兴趣,激活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阅读中有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