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设计与当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是当代哲学批判反思的一个重要问题.技术设计与当代人类生活方式变革图景的内在矛盾,凸显技术设计与当代人类生活方式重构的必要.文章从生活世界、技术编码、价值诉求三个层次敷陈,阐明技术设计与当代人类生活方式重构的根本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强调:<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生命力的四个层面是:健康和安全地生活、愉快和积极地生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和有创意地生活.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带领学生体验、探究、交流.品德教学才会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真正体现我们课程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体质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们健康的60%取决于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对个体、群体甚至社会的健康起着决定或中介作用.笔者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生活方式静态化、体力活动减少、生活作息不规律等问题普遍存在,体力活动不足已影响到大学生身心健康,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让生物教学回归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春喜 《科协论坛》2008,(4):149-149
教育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教育不能失去与生活的联系,生活本身就含有教育因素,尤其是生物科学这种与学生生活世界密切联系的科学.因此,生物课堂教学必须由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从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5.
美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高效经济的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将获得环境、经济和社会的三重效益.美国在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上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介绍了美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性质、分类、收集及处理,并以加利福尼亚州一废弃物处理公司为例描述了美国以商业运转模式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方法、程序及效益.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特性、收集系统、处理方法以及收费制度与美国有很大的不同.根据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水分大、有机含量高等特点,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技术或技术组合来进行处理处置.  相似文献   

6.
建立绿色、环保、全新的低碳生活方式,使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也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让"低碳"的生活方式社会的主流,用每个人的贡献的力量来共同呵护美丽的地球家园.‘低碳生活",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唯一的选择就是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紧密联系生活的"源头性"的数学问题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因此,应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受物价波动和收入快速增长的影响,地方政府开始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价格和收入调整机制.从各地的做法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调整机制存在调整手段单一、调整标准不规范、调整参数设置不当等问题.建议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价格挂钩,保持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购买力不变;而且还应与收入挂钩,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随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为此,需要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划分为食物贫困线和非食物贫困线两部分,食物贫困线随价格调整,非食物线随平均收入水平调整.同时还应建立临时价格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9.
首次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回收与填埋处置相结合,借助自行设计和建设的两座库容为150 m3的垃圾填埋单元.分析了垃圾分类收集与资源回收对填埋库容节省量和填埋初期两个月内物流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每分类收集与资源化处理100 t城市生活垃圾,可直接为后续填埋处置节省库容量约57.3 m3.在18项渗滤液指标当中,次生生活垃圾填埋单元渗滤液8项指标包括Cu2 、Pb2 、色度、Total-P、SS2 、Cd2 、Zn2 和Cl ̄均高于原始生活垃圾填埋单元渗滤液的1.5倍以上,5项指标包括NH 4、Total-N、Mn、BOD5和CODcr略高,3项指标pH、TCr和EC二者基本相等,只有Fe和DO低于原始生活垃圾填埋单元.另外,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次生生活垃圾填埋单元的填埋气体中甲烷浓度明显高于原始生活垃圾填埋单元.因此,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资源化处理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省后续垃圾填埋库容量,而且有利于渗滤液的集中化处理,加速有机物的降解,促进填埋堆体提前进入产甲烷阶段.  相似文献   

10.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过程中,由于中央政府没有规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具体计算方法,且由于管理层次太低,造成我国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多达教千个的局面.大部分地区的保障标准过低,保障效果不良;且各地区间标准差距过大,影响地区统筹发展.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之策在于:统一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计算方法,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管理层次.与上述改革相配套,需要建立中央、省市与区县的三级财政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1.
韩海 《大众科技》2007,(7):165-166
中学生物教学与生活实际是相互为用、双方得利的关系.在教学中适当结合生活常识可对生物教学起辅助作用,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和知识;运用生物教学又能指导生活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能力和增强素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与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这些变化相适应,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也在增强.经济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活动的多样化, 对社会成员的心态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保持宽容大度的心态,尊重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进而与他人和谐相处; 只有保持宽容大度的心态, 积极吸纳社会生活中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技能,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才能做到与时俱进.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融入成为浦东社会转型非常迫切而重要的问题.浦东在推进社会融入的进程中,大力探索以丰富文化生活为纽带、以文化认同为导向的社会融入工程,在语言的认同与学习、生活方式的认同与效仿、价值观的认同与迁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形成了以丰富文化生活为纽带的社会融入模式.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进一步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情感量表对346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平均得分偏低,负性情感显著高于正性情感(P<.01),且大学生依恋类型以惧怕型为主,依恋对象以朋友为主.②成人依恋、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在生源地和年级上没有显著差异,在性别和依恋类型上部分差异显著(P<.05).③相关分析表明,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与生活满意度显著负相关(F=-.380**,F=-.227**),与消极应对显著正相关(r=.300**,r=.214**);依恋焦虑与负性情感显著正相关(r=.356**);积极应对与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r=.152*),而消极应对与生活满意度显著负相关(r=-.245**),与负性情感显著正相关(r=.324**).结论: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手机媒体发展方兴未艾,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手机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会对新闻传播学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还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各方面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生活教育哲学将成为未来教育哲学的主导理念.儿童在教育中以一种儿童本真与教育引导相结合的独特方式生活着,教育应体现生活意义,即在教育中关注学生当下生活,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引导学生提升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新课标下对数学与生活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为载体,结合自己对于数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提出对数学与生活有效整合的感悟:内容选择向学生的生活开放;创设情景向学生生活贴近;返璞归真感悟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煤炭开采对农户生活用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煤地区农户生活用能,对于科学地制定区域农村用能政策,更好地认识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区域新农村、促进人地协调与社会和谐有重要价值.本文利用陕西渭北“黑腰带”白水县的调查数据,深入探究采煤对农户生活用能造成的影响.研究认为,煤炭开采破坏耕地,农户的非商品用能大减,多依靠煤炭、电能等商品能源,户均与人均用能的数量较非采煤区少;煤炭开采影响农户收入,影响农户生活用能的费用支出、结构与水平、行为与模式以及用能的正常机理,造成生活用能的贫困,影响生活质量;采煤区的农户生活用能受农业生产影响小,煤炭与电能的利用受家庭总收入影响大,非采煤区的农户农业收入(农业生产)与非商品能源作物秸秆、薪柴显著正相关,家庭总收入与商品能源煤炭、电能、液化气、太阳能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反映了采煤对区内农户生活用能造成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体育是指根据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依据人体生长发育、动作技能和机体机能提高的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体育产生以来,伴随着人类与进步,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在对健康、力量、和谐与美的执着追求中,为了寻求美好的生活方式,不异倾注心血,努力使自己向至善至美的境界升华.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整治中农民居住方式变化的生态环境行为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会广  李浩华  张耀宇  邹伟 《资源科学》2013,35(10):2067-2074
土地整治带来了农民由分散到集中的居住方式变化,由此也对农民生活及农村生态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基于南京市高淳县、溧水县以及六合区18个村183个农户的调研数据,分集中居住(10个村,101个农户样本)与分散居住(8个村,82个农户样本)两个组,并运用描述性分析、对比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对集中居住区与分散居住区农民生态环境行为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 土地整治中农民居住集中化,与此同时其生活方式、生态环境行为方式也出现了与分散居住区农民显著不同的变化.集中居住区农户与分散居住区农户相比,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置方式、能源及户厕使用种类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集中居住区农户生活废物废水的处理方式得到好转,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因下水管网建设不完善或缺少处理设施,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大多集中后外排,这种排污模式对社区外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使农民生活排污的外部性影响由社区内转变为社区外.这对今后改进土地整治工作而言,必须考虑到农民居住方式变化的生态环境行为效应.在相应评估基础上的土地整治才能处理好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生态之间的关系,对三生空间格局的优化才具有真正的指导意义和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