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入课文】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出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来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介绍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1.本文节选自《水浒》71回本(也就是金圣叹腰斩水浒,梁山108将排定座位即结束的版本)第16回。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展示课件一(71回本封面)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大家可能已经…  相似文献   

2.
也说三国     
三国题材一直很流行.小说、评书、电视、电子游戏、动漫、电影中无所不有。是什么使得这个已经过了一千七、八百年的故事如此地长盛不衰?前段时间看易中天先生品三国,长了不少见识,却有一种不是很舒服的感觉,想来大概是出于他潜意识中对“少不读水浒,老不凄三国”的理解吧。  相似文献   

3.
老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文本塑造的角色对读者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人之初,性本善”,注意引导涉世未深的学生对文本角色进行有分寸、有选择的解读,则更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若能尝试以禅心去解读文本角色,特别是那些不如意、不完美甚至是反面的角色,教学行为当会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4.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因为人们的喜爱,伴随着名著《三国演义》,出现了太多与之相关的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关公喝酒——不怕脸红”“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歇后语,不都是那些“替古人担忧”的《三国》迷创编的吗?前人能编,我的学生(正在读《三国》)就不能编吗?  相似文献   

5.
都说,少不读“红楼”,老不访“三国”。在读罢“红楼”之后,叹一曲“红楼”绝千秋。几多儿女情长,几多哀恨离愁,字里行间缠绵缭绕。正如太虚幻境里那句“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相似文献   

6.
《饮水诗词》研究拾零马乃骝水驿《菩萨蛮》“荒鸡再咽”,在《瑶华集》中有副题为“水驿”,从词的三四句看:“毡幕绕牛羊.敲冰饮酪浆。”写的是北方景象.而且应是少数民族的牧区.容若赴东北是在康熙二十一年春.不会是“星榆落尽秋将老”的。只有在当年秋赴西域才会...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但少读《三国》好像没有什么歧义。《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被誉为"四大才子书之首"。该书以忠义谋略取胜,书中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很容易吸引青少年阅读。书中的许多经典故事和人物早就妇孺皆知,成为包括学生在内的平民百姓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吃东西要有选择:吃有营养的,不吃有毒的。 对精神食粮也必需选择:好书,开卷有益;坏书,开卷有害,可能有很大的害。 特别应当注意选择文艺作品。有的人管小说什么的叫做闲书,并且以为随便看看闲书不会有什么害处。这不对。“闲书”可能有很大的危害。旧日的坏书多数是利用小说等文学形式写成的,只为生意兴隆,不管害人多少。我们千万不可上当。 俗话说:老不读《三国》,少不看《水浒》。这并不是说《三国》与《水浒》不好,而是说它们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左右读者的思想感情,去摹仿书中人物。确是这样:一部好小说会使读者志气昂…  相似文献   

9.
近来一直在读历史书籍,目前手上的是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年初则一直在读日本史学家司马辽太郎写的《项羽与刘邦》。 后来与张纪中老师相识,他因明年要开拍“三国”,我自愿替他带书。书买了共七十七本,离交给他的时间还有些时候,心想不读白不读,先阅为快,于是开始昏天暗地地读“三国”系列。  相似文献   

10.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这句话,在旧社会曾经广泛流传,至今还能够听到它。前半句话,这里暂且不去管它,后半句话,在开展对于《水浒》的评论中,很有必要弄清楚。《水浒》既然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路线、为地主阶级服务的书,为什么反动统治阶级却装出一副教师爷的样子,“规劝”青少年不要去读它呢?原来,《水浒》这部书既以农民起义为题材,作者为了掩盖它宣扬投降主义的本质,就不得不在书里插入几个农民起义英雄的  相似文献   

11.
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课文《上枢密韩太尉书》中有“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之句.课本第200页将“百氏”一词注释为“指诸子百家”.笔者认为这个注释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读写》2009,(9):151-153
此间的少年,彼时的我们 关于《此间》,有太多话想说。第一遍看《此间》时,我正沉迷于金庸小说,并且处于将崇拜对象由杨过向虚竹再向令狐冲过渡的LOLI转型时期。看完全书之后没什么太深的感触,只是疑惑于书商的炒作:“进大学必读的书?”是吗?不读会怎样?  相似文献   

13.
乍一看,《狂人日记》与《红楼梦》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把这两部作品扯在一起.人们一定会以为是无稽之谈。但是.细心一点的读者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这两部杰作都自称为“荒唐之言”。《红楼梦》的“写作缘起”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狂人日记》在序言中写道:“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迹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  相似文献   

14.
导引 金圣叹先生曾经说过,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为什么呢?因为《水浒》教人造反,倡导“该出手时就出手”,年轻人血气方刚、易于冲动,若受其影响,碰到镇关西就打,遇着潘金莲就杀,那还不天下大乱?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还要不要?其实,阅读《水浒》,撇除这些暴力血腥的成分,对我们理解生活,明白做人的道理,成功的方法大有裨益.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名著,看《水浒》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认识和启迪.  相似文献   

15.
笔者是《咬文嚼字》杂志的老订户,每期细读,获益匪浅。尽管2005年合订本“在正式出版以前,逐篇进行过校订”(编者《前面的话》),但拜读之余,仍有不尽如意之处。请看:  相似文献   

16.
季雨 《山东教育》2004,(9):45-45
有一次,我在班上看各种幼儿杂志.发现《幼教园地》中“家庭教育”专栏很有特色。例如:“如何教育孩子艰苦奋斗”、“溺爱孩子的害处”等这些文章.对我触动很大。心想:为什么不把这些文章拿给老公公看呢?我便借了几期《幼教园地》给老公公看。老公公看后连声说:“这些文章太好了,它告诉人们如果真爱孩子,就应该为孩子身心健康着想,不能孩子要什么就满足什么,把孩子溺爱坏了。要用我们老人的苦难童年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17.
甲:现在是电视剧教历史,帝王将相历史名人一个个登上荧屏,比教科书讲义生动活泼力量大。新出现的大部头是《三国演义》。不谈电视剧,不妨谈谈这部小说。 乙:有个故事你大概知道。清朝的满族猛将额勒登保曾受他的长辈海兰察指教说:“你会冲锋陷阵,应当学点兵法。”因为他不识汉字,便把满文翻译的《三国演义》给他读。海兰察是行伍出身,从小兵一直升到福康安大帅的副手,是乾隆“十大武功”中起大作用的副统帅。他认为《三国演义》是教兵法的教科书。 甲:几十年前常听人说,“看了《水浒》学打架。看了《三国》学奸诈。”这话不论识字不识字  相似文献   

18.
《背景》教案江苏/张华国“背影”是《背影》内容的重点,又是叙事抒情的线索。我采用“中间开花、以线串珠”的方法,设置如下教案:1.出示油画《背影》,引导学生看图说图。2.讨论:从什么角度描绘文亲的形象最佳?父亲为什么要去买橘子?他当时是怎样想的?通过什...  相似文献   

19.
说《三国》     
近日吾拜读《三国》,甚有所感,作此三篇,看古防今,免己再犯古之旧错。
  近日吾拜读《三国》,甚有所感,作此三篇,看古防今,免己再犯古之旧错。  相似文献   

20.
《问说》注释辨正唐遇春一、理明矣,而或不达干事(课本注:“达干事”,[使道理]用于实行。达,通达。)案:从注释看,“达”译为“用”,“事”译为“实行”。达,通;不达,就是行不通。事,《说文》:“职也。”本义就是“事情”,名词。“不达于事”就是“干事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