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鲁迅是最早翻译海涅诗歌的中国作家,留学日本期间就曾翻译过海涅的两首爱情诗——《余泪泛澜兮繁花》和《眸子青地丁》,对海涅诗歌的喜爱贯穿鲁迅一生。"我看见了一座惊人的美丽的花园,我高兴地在那里徘徊:数不清的鲜花在闪耀着光,欢喜充满了我的心情。小鸟从许多长满树叶的枝头,唱出许  相似文献   

2.
那是1981年,这一年对我来说有几个第一:第一次在外常驻,第一次来到北京,第一次怀孕,然后是第一次生孩子。一个清晨,我的大儿子来到了这个家庭,准确地说,他是早上4:15出生的。我确实知道他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是在北京首都医院出生的,我记得太清楚了。  相似文献   

3.
彭洋 《生态文化》2003,(5):44-44
面对这么厚实有些沉甸的长篇报告学作品,不由得叫人不顿生崇敬之情。我并不信教,但我觉得人却极需要有几分宗教精神,否则,很难想象他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如何保持住一种坚韧和激情。我想,大陆也不信教,但大陆却有一种与他名字色泽十分贴切的情怀,这肯定是他自己的宗教——绿色。  相似文献   

4.
一位很要好的文友向我推荐郭爱东以及他这部将要付梓印刷的《心语》,并且非常恳切地请我作序。我开始有些犹豫,甚至还有隐隐的不安。我觉得凡能为一部作品作序,首先应该比较熟稔作者的人生道路和文学道路,因为文学的感觉是以人的生命意识为依托、以人的心灵律动为底蕴,以人的情感传递为表达方式的。我和郭爱东素昧平生,此前也从未阅读过他的作品,现在竞贸然作序,岂不是雾里看花不负责任么?  相似文献   

5.
张玉兴 《文化学刊》2012,(4):181-185
2012年,辽宁社会科学院迎接建院50周年,回顾过往,人们不会忘记为其做出贡献而早已离世者,我的同仁英年早逝的杨余练便是其中佼佼的一位。他的科研成就,他的献身精神,他的高尚品德永远值得纪念。  相似文献   

6.
我有一个学生叫威廉,是个黑人学生,很有礼貌,也很聪明,一年前选过我的逻辑课,可上了几节就不来了。后来他说他爸爸死了,所以缺了很多课。我谅解了他。威廉依然缺课,一直缺到期末考试。他请我不要给他不及格,给他一个"课目未结业"。他说他的部队要到前线去打仗了,因为他是现役军人。我一听立刻同意。这天,我突然接到军人驻校办公室的电话。一个军人问我:"为什么威廉一年前的课到现在都没有结业?"我说:"威廉到前线去啦。"那边立刻提高了嗓门:"他到什么前线?他撒谎。他知道在他读书期间,部队不送他去前线!"我一听很生气,立刻给了他一个不及格,送到成绩部去了。没想到,部队三番五次打电  相似文献   

7.
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他也因此成为大家公认的学术大师。在这里,我不想谈先生的学术成就,因为他的许多成就不是我能够谈得了的。我要谈的是他的学术风格和学术品德。  相似文献   

8.
出乎预料,接待我的是一位清瘦的、个儿高高的、戴着眼镜的知识分子,穿着像学生那样的蓝色制服,年纪并不比一般大学毕业生大很多,能讲英语和俄语。还有一位军官,他长得颇为英俊,满脸笑容。两位都比我想象的要年轻和洒脱。这使我轻松自在多了,便无拘无束地谈了起来。他们是什么人呢:那位职人员自我介绍说是秦邦宪(亦名博古),他曾任西北苏维埃政府主席。那位军官是叶剑英,他曾任红军参谋长。  相似文献   

9.
在武警迪庚藏族自治州森林大队,我遇见了素不相识的一级士官黄震,觉得他圆圆的脸蛋、结实的身躯、憨厚的面容非常可爱;但是没有想到,在他对我连续几次的讲述中,他还有更加可爱的梅里雪山故事。  相似文献   

10.
《陶非陶:我在陶瓷国度的明星历程》一书是《外国人在中国丛书》系列的第一部,由外出版社出版。此书讲述了一位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普通留学生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经历和感受。他本人聪明、善良、多才多艺,是中国名相声演员丁广泉的弟子,加拿大留学生大山的师弟。当他本人听说让他写书时,他非常吃惊。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经历和每一位在中国的外国人都一样,经历太平常了。  相似文献   

11.
告别知青点的时候,发生把我接到家里,杀了家里惟一的一只老母鸡招待我。但这,还不是他最穷的时候。几年后的一天,我到他那里去玩,他领着我看他新开的十多亩荒地,荒地上种的都是当时卖价很好的苎麻,苎麻都长到小腿高了。他说等到秋天了。这些苎麻收获后能卖几千块钱呢。可是到了秋后行情大变,他种的苎麻一钱不值。他把它们都砍倒了,翻到土里沤肥。那年冬天,他度过了他一生中最穷的日子。"有一天下午,米缸里一颗米都没有了,我搜遍身上所有的衣袋,只剩最后一个5分钱的硬币。我  相似文献   

12.
中央电视台附近,一间环境优雅的茶座里,总是处在紧张忙碌状态中的水均益终于在我对面坐下来。对于这个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采访之前,本想请他从屏幕里走出来,给我一点很幕后的东西。但几十分钟的时间过去了,对面的他,一样平和而又内敛的眼神,一样“焦点访谈”节目里或《前沿故事》书的封面上,人们所熟悉的那种“胸像”  相似文献   

13.
父爱的表现无论有多荒唐,但总让人有着老情人般的亲切。我在念中学那会儿,总是受到女友父亲的威胁。我知道,他总怀疑我会对他女儿做出什么越轨的事儿。每次他开门一看见是我,就立刻装出一副和蔼可亲而实际上却凶神恶煞的表情。在握手时,他将我紧紧捏住,就像要把碳原子硬压进钻石一般。  相似文献   

14.
与美国同事乔治一起喝啤酒,他以轻松自然的口吻告诉我,他的妻子有婚外性行为.我吃了一惊,因为我知道他俩的感情很好,他说他妻子这样,是因为他不能够满足她.  相似文献   

15.
金秋送爽的8月,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德国波恩大学教授莱因哈特·泽尔腾先生利用会议间隙,来到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世界语部的同志们进行了热烈友好的座谈,因为他也是一位坚定的世界语。他说:“是世界语的理想,即世界语的内在理想,激励我学习世界语的。”早在法兰克福上大学时,他经常参加当地世界语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给自己减刑     
一位朋友几年前进了监狱。有一次我应邀到监狱为犯人们演讲,没有见到他,就请监狱长带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话:"平日都忙,你现在终于获得了学好一门外语的机会。"几年后,我接到一个兴高采烈的电话:"嘿,我出来了!"我一听是他,便问:"外语学好了吗?"他说:"我带出来一部60万字的译稿,准备出版。"他是刑满释放的,但我相信,他是为自  相似文献   

17.
100分的谎言     
我看着作文发呆.作文是杜卡卡写的,题目是《我的爸爸》:"我的爸爸是一名科学家,他高高的个子,穿着漂亮的西服,戴着眼镜,他还戴着金子做的手表.他非常了不起,因为他发明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他常常坐飞机去许多地方,每次回来都给我买最漂亮的衣服.他有许多许多钱,多得能买100栋房子……我的爸爸,他是个伟大的人."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西郊的一座公寓楼内,我拜访了山水画家张复泉先生。年届六旬的张先生为人豁达开朗,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一走进他那小小的画室,我便看到四壁墙上挂着一幅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都是出自他的手笔。画案上还放着一幅尚未完成的作品。我坐下后,张先生拿出一本厚厚的相册给我看,里面都是他画的山水画的照片。他喜欢画大  相似文献   

19.
我一向敬佩和热爱陈毅同志,特别热爱他那忠诚、耿直、豪爽的性格,还有他那儒将风度和笔下充满革命激情的诗词。从50年代后期起各报刊上发表的陈毅同志的诗词,我都陆续抄录下来,并保存着。  相似文献   

20.
周瑾 《对外大传播》2005,(10):28-30
对冯骥才先生的采访,是在天津小白楼他的工作室里进行的。在约见冯先生的过程中,笔深深感觉到冯先生太忙了。据冯骥才说,他几乎每天凌晨一两点才入睡。可每次笔打电话到工作室时,在电话那头,总能听见他宽厚、响亮的声音。 “在我发表的小说中,大概以《三寸金莲》争议最为激烈。”但是这部小说被翻译成七种字,有英,有越南,有俄。冯骥才的书为什么总是被国外出版界所关注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个跟我的小说背景有关,我的小说都有中国化和地域的背景,外国人看你中国的小说看什么?他看的是你的味道,属于中国的味道。《三寸金莲》当年引起争议的内容中,最主要的就是有读认为我在宣扬与赞美‘三寸金莲’,实际上这是读对小说的误读。《三寸金莲》不是那种以暴露中国历史传统上落后的东西来博得外国人眼球的东西。日本有学评论家认为(《三寸金莲》是讲化的束缚力,我比较赞同这个观点。《三寸金莲》写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儿,可我认为,小脚里藏着一部中国历史,但是现在被裹着得可能是眼睛,也可能是脑袋。” “除去《三寸金莲》,我还写过一本小说,叫《感谢生活》,这本书也被翻译成不少种字,《感谢生活》写了一个做陶瓷的艺术家在大的历史背景下,他的个人命运和爱情经历,书强调了中国民间化的美。因此,我觉得是因为我的书里有了化内涵,才有了它受外国读的喜欢。第二呢,是我的小说里有中国人的特点,《俗世奇人》里就介绍了很多有性格的入,这本书被翻译成法、俄、日本,它和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不同,这些入只能存在在天津码头上。即使这些人可能不在了,但是化会留存下来,他们的气质还在,依旧个性鲜明地活在读的心里。”[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