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将作文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习作,在习作过程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睛操得到真正的陶冶。生活化习作教学必须植根于丰富的生活,放飞童真,返璞归真,让学生写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具有生命活力的作文。  相似文献   

2.
所谓生活化习作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生活化习作教学植根于丰富的生活,它消除了传统习作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使多元智能都有了充分发展的机会,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学生的全面、综合的发  相似文献   

3.
周泳宏 《今日教育》2008,(11):47-47
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语文课堂应着力实施生活化教学。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为此,我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4.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即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  相似文献   

5.
语言来源于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生活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出"语文教学死啃书"的误区,走进生活,让学生真  相似文献   

6.
白霞 《甘肃教育》2014,(20):54-54
正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更应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让语文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7.
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它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相似文献   

8.
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也就是说,教学生活化是为了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内外需求,并将生活中的知识融入到学习中,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就高中语文作业教学生活化实践进行相关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语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生活化教学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情感,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1.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相似文献   

12.
所谓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指将语文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的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在教学中,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  相似文献   

13.
生活化教学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中,从而 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 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 得到真正的陶冶。也就是说,教学生活化是为了将教学的目的 要求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内外需求’并将生活中的知识融入 学习中,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就高中语文作业教 学生活化实践进行相关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存生活中学习,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相似文献   

15.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为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做了一些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6.
王娟 《陕西教育》2011,(7):41-41
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它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相似文献   

18.
曾小平 《新疆教育》2012,(18):189-190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相似文献   

19.
汤艳 《文教资料》2008,(7):137-139
品德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品德,这是道德教育的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使教学返朴归真,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相似文献   

20.
生活化教学,即将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促使学生以生活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获得更加丰富多维的知识。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前导入生活化、课堂教学生活化、课后作业生活化,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生活元素,从而迅速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