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成瑀在他的力作《语文课文读解理论与方法》一书中提出了“读解课文的三极走向”学说:①作者一极,以恢复作者的原意为读解目标;②文本一极,以作品文本自身为意义,依文立解,以文本为出发点或原点的读解理论;③读者一极,以读者为中心,认为作品文本的意义是读者介入后赋予的。其中,以“读者为中心”的读解理论启示我们:阅读教学要从接受者,即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珍视学生对文本独特的认识感受,引导学生多元读解,读出新意,培养阅读能力,使阅读教学从教师阐释课文转移到让学生学会阅读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2.
蒋成在他的力作《语文课文读解理论与方法》一书中提出了“读解课文的三极走向”学说:①作者一极,以恢复作者的原意为读解目标;②文本一极,以作品文本自身为意义,依文立解,以文本为出发点或原点的读解理论;③读者一极,以读者为中心,认为作品文本的意义是读者介入后赋予的。其中,以“读者为中心”的读解理论启示我们:阅读教学要从接受者,即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珍视学生对文本独特的认识感受,引导学生多元读解,读出新意,培养阅读能力,使阅读教学从教师阐释课文转移到让学生学会阅读的轨道上来。一、珍视独特感受学生作为文…  相似文献   

3.
阅读研究专家蒋成瑶先生根据构成读解过程的三大要素,将课文的读解分为三个读解走向,即以作者为中心的传统读解走向、以文本为中心的本体读解走向和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性读解走向,以作者为中心的传统读解走向,是以恢复作者的原意为读解目标。它的理论根据是作品文本最初是由作者创造出来的,作者赋予了意义,作者把自己的观念和意识注入到作品中。因而,读解的目的应该是追踪作者的原初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作者、编者、学生、教师四位一体唐山师专王相文所谓作者、编者、学生、教师四位一体,是指编者的意图要体现作者的写作主旨与《大纲》对学生的要求;教师的指导既要落实编者的意图,又要适合学生读解的心理。作者、编者、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优化为合四而一的有目...  相似文献   

5.
所谓作者、编者、学生、教师四位一体的含义是指编者的意图要体现作者的写作主旨与《大纲》对学生的要求;教师的指导既要落实编者的意图,又要适合学生读解的心理。作者、编者、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优化为四合而一的有目的行为的信息传递、接收和反馈的系统。课堂教学系统最基础的要素是教师、学生  相似文献   

6.
读解理论是在阅读实践中产生的,作者中心论、文本中心论、读者中心论可以说是同时共生的,它们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平时的阅读教学,教师若能将这三种读解理论引入语文课堂,并加以灵活运用、相互配合的话,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朗读则是达到此目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教师的范读在教学中积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是引领学生肘课文进行读解的“催化剂”。但是随着电教器材进入课堂,教师范读课文越来越少。很难见到教师声情并戍的朗读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强烈共鸣的情境。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中加强教师的范读。  相似文献   

8.
文本读解能力是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元能力,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文本读解理论将读解方法分为作者、文本和读者中心三极走向,三者均具独立存在的价值又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文章以短篇小说《百合花》为例,对作品所涉时间、事件、情感变化线索细致梳理,探索在战争年代,“我”、通讯员、新媳妇在短时间相处过程中建立“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真挚情感,试图从“作者中心”“文本中心”二极出发,围绕“创作谈”,通过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追踪作者原创本意,为语文教师读解文本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阅读由作者、文本和读者这三极构成,受不同阅读思想的影响,阅读理解的指向在三个方面依次移动,产生了以恢复作者的原意为读解目的,以研究文本自身的意义为读解目标,以读者参与构建作品的意义为读解核心的三种读解理论。阅读理解不同指向的出现有其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了解阅读理论的变化,驾驭读解的指向。一传统读解理论传统读解理论以复现作者的原意为阅读的根本目的。这种阅读主张源远流长,至今仍是读解理论的主流。我国的传统阅读理论由孟子正式提出,“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是我国正统的…  相似文献   

10.
阅读研究专家蒋成瑀先生根据构成读解过程的三大要素,将课文的读解分为三个读解走向,即以作者为中心的传统读解走向、以文本为中心的本体读解走向和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性读解走向。以作者为中心的传统读解走向,是以恢复作者的原意为读解目标。它的理论根据是作品文本最初是由作者创造出来的,作者赋予了意义,作者把自己的观念和意识注入到作品中,因而,读解的目的应该是追踪作者的原初意义。以文本为中心的本体读解走向,是以掌握作品自身的意义为读解目标。他们认为作品一旦脱离了作者,进入社会流传系统,自身就有独立的生命和意义,而不应以作…  相似文献   

11.
从《金瓶梅》研究的历史来看,取得的主要成就是作者读解,即对作者生平、籍贯及作品与史实的考证。而这些作者读解既没有可靠的材料作依据,又对读解《金瓶梅》无大意义。《金瓶梅》文本读解则成就极低。当前,《金瓶梅》研究所关注的应当是建立以文本读解为主,作者、文作、读者相结合的文本读解体系。摒弃只注重作者的作者读解主义。  相似文献   

12.
读解课文,可以朗读,也可默读、速读,用对话的方式不过是课文读解的方式之一。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是倡导让学生自己去“倾听”,维护学生读者在教学中的“言说”权。课标要扭转重复、模仿他人(教材编者、教参、教师)的阅读教学状况,摆脱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思维,提倡把教学看成是师生分享彼此的观念和人生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在平等与合作的平台上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方式建构知识的过程。从笔者对初中语文教学近三年的观察走访看,绝大多数教师都重视在课堂上“对话”,  相似文献   

13.
张小华 《文教资料》2005,(16):55-56
一、“三个极向”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课文读解的三极走向是由蒋成禹在《语文课文读解理论与方法》中提出来的。他认为,由古到今,读解由作者、作品文本和读者这三极构成,它们各有不同的读解方向。作者一极,以恢复作者的原意为读解目标,是最基本的方法,因为作者把自己的观念、意识注入作品,赋予了作品意义。因而追踪作者的原初意义,就成为读解的第一步。要理解作者,必须遵循着他的思路进入他的胸境,才能与之契合,这是读解的基础,是理解课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井》的阅读教学中,教者要充分相信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应放手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自主地参与阅读实践。在此基础之上,再展开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来深刻感悟文本。一、引题,重表象1郾城市里的孩子,大部分人没见过井。教学伊始,可出示一幅井的画面,先让学生对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脑海中建立起“井”的表象。这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读解。2郾让学生交流各自对井的了解。例如:你见过井吗?它是什么样儿的?…  相似文献   

15.
尤维萍 《云南教育》2004,(25):39-40
阅读教学中的补白,通常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又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补充、解释或说明,教师可结合课文介绍作者、或提供资料、或解释词语、或引用相关文段……适时地利用相关资源对教材进行补白。这样,既能活用课程资源、缩短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又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体验作者的经历,揣摩作者的情感,最终实现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  相似文献   

16.
"个性化的阅读"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与读解,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惑,甚至是混乱.当前混乱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学生对阅读鉴赏的理论、方法缺少必要的理性认识.没有理论指导的"个性化的阅读",只能是热热闹闹,乱乱哄哄,浅尝辄止,难有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李君山 《考试周刊》2012,(67):37-37
语文教学应当是训练学生对一切文明符号理解力和创新力的活动。语文的理解力,即读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价值标准去体悟、涵泳、读解文字背后的丰富意蕴,去体悟作者之所以为文的真意,去揣摩作者表达、概括和思考的内涵,从而形成认识、理解、阅读、初步鉴赏的能力。作家用文字编织的生命密码,能够穿越时空,感动读者的心灵,引起情感的共鸣。他们的笔下或嬉笑怒骂直刺贪佞,或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对作品的同一内容或形象,学生往往有着不同的认知和读解。这就是“误读”。误读,并不是“错误的读”或“误解”之类,它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文学领域,误读是对文学作品的别有所解,是对  相似文献   

19.
本行动研究对作者在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工作第四年里的个人日记作了整理,从教师的感染力,性别优势,理想与现实,独立性培养和个体差异这几个视角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当学生的表现与作者原有教学理念冲突时,它可能是教师观念更新的起点,也可能使作者强化(正面坚定或反面固执)原有的教学理念。而且在这过程中作者的个人受教育经历无意识中强化或淡化了学生反应的影响。本研究主要意义不在于对一些具体教育观念的价值判断上,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成长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课文中的“课题研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教师引导提出研究课题鉴于对研读专题的功能具有较高的要求 ,因而不能随便拿一个问题或质疑便可以充当。研读专题是师生纵横捭阖 ,凝聚了课文精髓的产物 ,自然应当是教学智慧的结晶 ,所以 ,在教师的引导下来提出研读专题是一般状态下的专题研成机制。如读解《五彩池》这篇课文 ,在第二教时深读阶段 ,教师一开始就组织大家听写“玲珑多姿、鲜艳多彩、镰刀、漫山遍野、石笋、凝结、细腻、变幻、格外神奇”等 9个词语 ,校正后要学生找出哪些词语是直接描写五彩池的美的 ?五彩池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 ?学生找出了直接描写五彩池美的词语 ,并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