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幼儿园艺术领域教育活动,应使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应通过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与审美情趣,增强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乡土资源主要由民俗风情、民间艺术、文物古迹、乡土自然等要素组成,  相似文献   

2.
谈谈幼儿的美育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校肖艳茹幼儿美育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情感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美育被列为教育任务之一。而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对培养幼儿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美育要从培养幼儿对美的兴趣开始,启发...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而语文教材中,最具美育功能的内容要教诗歌,它最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美育的重要部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诗歌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诗歌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那么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主要应从诗歌的"三美"——音乐美、思想美、意境美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国家教委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美育培养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这是根据现代教育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而制定的,旨在幼儿中进行美的启蒙教育,激发幼儿感受美与表达美的情感与兴趣,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 近年来,我们在幼儿美术教学改革中,就如何萌发幼儿艺术情趣教育进行了初步探索,现总  相似文献   

5.
殷秀兰 《早期教育》2011,(11):49-50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6.
美育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其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发挥化学美的教育功能,对开发学生的非智力、智力因素有促进作用.审美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能力及对科学的审美感受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达到以美启智、求美至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起源于民间的美术活动,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剪纸因其直观、形象、艳丽、多变的图案,方便、简单的工具材料,较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而学习剪纸不仅能锻炼幼儿双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幼儿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美的情操。但现在幼儿园缺少系统的剪纸教学模式,结合教学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如何将情境式教学融入剪纸活动中。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工作规程》在幼儿园保育教育目标中明确提出的美育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在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中提出“体、智、德、美诸方面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依据《规程》中提出的美育目标,结合我们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我制定了我班美育的具体培养目标是:“(一)  相似文献   

9.
林珍 《西藏教育》2008,(3):27-27
所谓美育,通常亦称冠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以培养审美的能力,美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趣为主要任务的教学。美育是培养和提高人们改善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树立和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的教育;是陶冶人们性情,净化人们情感,美化人们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的教育。美育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美育。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对中学生进行美育尤不可少。  相似文献   

10.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的艺术活动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张莉 《小学生》2013,(8):63-63
"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是《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培养幼儿审美情趣方面的要求。结合多年的幼教艺术教育实践,我谈谈在中国画学习过程中,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一些粗浅认识。一、感知中国画,积累幼儿审美经验1,欣赏国画,初步感受国画的意境及技法国画作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简洁的笔墨,情景交融,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画的美妙意境。当老师简单地介绍山水风景画时,  相似文献   

12.
幼儿美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审美能力。而美的欣赏能力比美的创造能力更重要,一个不会如何欣赏美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创造出美的事物来。幼儿美育教育就是对幼儿教育进行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而美  相似文献   

13.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审美教育模式,正是充分利用游 戏的学习保健功能,让幼儿在自由、愉快的游戏过程中体验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发展审 美能力。这是我园多年课题实验的结论。这种变传统灌输为主动学习的教育模式,在运用操 作中应注意三个要点:  一、把握游戏与审美目标的结合转化  幼儿美育的目标是让幼儿体验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发展审美能力,与其他各育相 比略显抽象。因此,实验中我们将美育目标化整为零,分解转化到具体的游戏中去,以提高 其直观性、可操作性。  1根据培养目标,创编…  相似文献   

14.
徐欣 《宁夏教育》2004,(10):50-51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它不仅能培养人的情趣、陶冶情操,培养正确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还能影响人的思想感情、聪明才智和精神面貌。教学中如果缺少了美育,课堂活动将会变得苦燥乏味,毫无生机,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美育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语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马克思曾说:“按照美的规律建设生活,教学也要按照美的规律创造教法。”把美育融入英语教学中可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也易使学生对教育目标产生强烈的感悟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剪贴画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我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开展剪贴画活动,正好贴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激发幼儿积极动手、动脑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独创性,同时促进幼儿在大自然、社会、生活、学习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充分挖掘生活情趣,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一、转变观念,培养幼儿思维能力传统美工活动,教师比较注重幼儿的技能培养,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16.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文课实施美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中,及时捕捉美的素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标准、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而且还能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明晰美育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幼儿园应基于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和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富有地域特色的美育环境。从增强幼儿对地方文化的认同与理解、丰富审美感知与体验、鼓励审美表现与创造等方面,创设富有文化意蕴、可感、宽松自由的幼儿园美育环境,实现文化美、形式美与内容美的有机统一。注重并支持幼儿的自主感知、无限想象与个性创造,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培养审美能力是幼儿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指导纲要》强调,要在艺术活动中,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从而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楼娇青 《中国教师》2020,(4):115-116
剪纸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它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折射出民族的精神风貌和生活趣味,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艺术。在幼儿园开展剪纸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也有助于幼儿全脑开发和创造力的提升。一、营造艺术氛围,创设以美育人环境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中的美,我们为幼儿营造艺术氛围,建立起与教育目标之间的联系,承载课程的内容,展现课程进程,呈现课程的结果,加强幼儿对美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20.
钱钰 《考试周刊》2014,(30):193-193
一切的创造都源于生活,要引导幼儿接触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扩展幼儿的审美视野,在创作活动中让幼儿萌发创作的欲望。作者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开展剪贴画教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