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剑 《视听纵横》2007,(6):82-83
所谓舆论引导能力,实质上就是用新闻舆论改造和同化公众舆论的能力,以媒体的立场观点改造影响公众的立场观点的能力,简言之,就是导致公众“态度的改变”的能力。本文从作者主播《经视新闻》的实践出发,探讨如何发挥主播在提升电视新闻栏目舆论引导能力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微博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平台,以信息的滚动性和聚合化的特点,借助于机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与互动。微博用户对社会新闻、事件、观点发表的评论、意见的集合就是微博舆论。本文引入社会心理学中的优势反应和群体极化理论,对微博舆论生成的路径和规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新闻舆论思想。新闻舆论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途径,两者关系密不可分。本文从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内容概括出发,结合意识形态建设的现状,探究从新闻舆论指导思想中得到的意识形态建设意义。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着眼,以期当下的意识形态建设能够得到更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斌 《新闻世界》2011,(7):161-162
本文用发展的观点,从新闻工作的定位、新闻舆论的导向和新闻媒体的领导等三个方面,论述了胡锦涛同志对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21,(3):11-20
近年来,极化现象成为了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现有的媒介环境,特别是处于转型期的新闻媒体,在诱发和加剧极化现象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遵循新兴的数字新闻学范式,从数字新闻的技术生态入手,在对既有研究的梳理和归纳基础上,总结了数字新闻通过赋能、固化与调和失效的路径为诱发极化提供土壤。研究从技术视角为理解极化及其动力机制进行理论补充,同时实践了一条建立在数字技术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上的数字新闻学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张文 《采.写.编》2022,(2):181-182
新闻舆论导向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和谐稳定,尤其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当下,对于新闻舆论的把控和导向更为重要.在长期的办报实践中,优秀的办报人邹韬奋逐步形成了一套珍贵的新闻观点,这一套新闻观点对于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守正创新有着深刻影响.本文通过探究邹韬奋的新闻观点对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守正创新的启迪作用,以及从受众本位、个性鲜明、...  相似文献   

7.
孙铭阳 《传媒》2023,(S1):62-64
数字经济是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是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是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蓝海。发展数字经济既是全球趋势,也是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必须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准有力。那么,地方党报该如何写好数字经济新闻报道这篇大文章?本文立足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视角,对创新数字经济报道方式、媒体行业与数字经济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数字新闻语境下,情感作为人与数字媒介的连接,重塑了新闻传播流程的全过程。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新闻也将情感作为重要因素纳入新闻生产实践中,以唤起用户情感共鸣,强化数字新闻时代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的能力。本文基于数字新闻语境,聚焦《人民日报》抖音平台短视频新闻内容,从媒介环境、新闻传播渠道、新闻消费方式三个方面探讨了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情感转向的成因;从短视频新闻的选题、叙事、文本三个方面探讨了情感表达的具体实践路径,为数字时代短视频新闻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从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目标出发,与舆论问题最密切相关的新闻业应被视为建设核心。但目前围绕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阐述较为偏重传播技术和媒体组织,对作为文化实践的新闻则强调不足。本文从侧重研究数字时代多元新闻行动者和行动者关系的“网络化新闻业”理论路径入手,阐释了中国网络化新闻业建设与塑造主流舆论格局之关系,探讨了其为何在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众多内容系统建设中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并提出中国网络化新闻业研究可从“主体类型-关系结构-动态机制”这三个层次递进深入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0.
常江 《新闻记者》2020,(2):12-20,31
本文以来自三个国家、共84位一线新闻从业者的深度访谈资料为经验基础,通过扎根理论,尝试对"数字新闻学"成为一种新新闻理论体系的现实性和可能性进行探索。研究认为,数字新闻学在四个方面对传统新闻学体系实现了范式性突破:技术在新闻业态中日趋扮演生态性角色,数字新闻从业者的技工化,基于情感网络的新闻业的成型,价值极化和价值虚无成为新闻业的持续性危机。上述突破使得"数字新闻学"作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具有了经验和逻辑基础。本文进而从价值内核、核心概念、研究实践和批判理论四个方面,尝试建构数字新闻学理论体系的具体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