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康莲 《教师》2015,(4):104
"余数除法计算"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此章节引入了余数的概念,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余数除法计算的知识。本文试以余数除法计算的教学理论着力点,通过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并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对小学"余数除法计算"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表内除法"教学中,学生已经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有余数除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学生初次接触"余数",认识竖式计算除法,更是以后学习复杂余数除法的基础,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教好"有余数的除法"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3.
对比,能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促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概念。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把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进行比较,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六年制教材第三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是一个难点,难在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产生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不易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难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68页例1。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余数”概念,弄清楚什么叫有余数的除法,掌握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在继续教育中引导小学教师运用较高的数学观点研究小学数学概念,以达到准确、深刻、全面理解概念之目的的必要性,并对整除、有余数的除法和分数3个概念作了深入的探讨,旨在为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广大小学教师提供这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3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感受除法意义的发展和延伸;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写出相应的算式,能正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2.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发现并理解"余数应比除数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2~53页。 教学目标: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9~51页例1、例2。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了解余数的产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借助实际操作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初步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3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相似文献   

11.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芜湖市柳春园小学张爱群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第66、67页,练习三十八第1—3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教学准备:...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四册第1~2页。教学目标1.通过分一分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通过联想以往计算除法的经验,引领学生猜想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2.通过研究计算有余数除法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3.通过有余数除法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除法应用的广泛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试商。教学关键试商。教具准备根据例1的梨和盘子制成可以演示的教具或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7个圆形卡片…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数学课本中的“小数除法”部分,出现“余数”字样。这些地方的“余数”是适应于小数除法的一个新概念吗?对此问题,笔者试作阐述。余数问题只在整数除法范围内讨论,在小数除法中不存在余数。这是因为:(1)小数除法是以整数除法为基础的,两者紧密相关,但也有区别:在整数除法中,任意两个数的商不一定是整数,这就产生了余数概念。而小数是分  相似文献   

14.
《有余数的除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时,要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并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写出相应的算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曾刊登洪涛老师《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一文,在“有余数除法”的教学片断与反思中,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师根据学生操作后的回答板书“9:3=3(盘)……0(个)”,同时从中总结出“除数为3时,余数只有0、1、2这三种可能”,出现了0是余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一、概念剖析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是完整地理解除法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有余数除法的教学中,余数的概念是学生最感陌生的新概念。要使学生理解余数的概念,就必须使学生明白余数的由来,掌握余数的表示方法,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二、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1-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平均分,并能根据图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理解余数的含义,知道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1-52页例题2和例题3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巾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使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四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通过联想以往计算除法的经验,引领学生猜想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相似文献   

20.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它明确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清楚、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进行正确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先决条件.可以说,一个人数学能力的高低,是与他对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分不开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下面以数学课中"有余数除法"的教学为例,对数学概念的教学作一些摸索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