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对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实然之境与应然之境进行研判,通过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对“武化教育”内涵进行深入挖掘,认为:“武化教育”是个体从“术”至“道”过程中的“修炼”方式,它是摆脱野蛮而对人的一种“修饰”,注重培养对象的“灵与肉”和谐统一,其不在于知识灌输,而在于通过“武”的手段达到对人生意义之“觉”“悟”的亲切指点。“武化教育”对当今的学校体育具有重要的补给作用:对学生的补给体现在对“德”的培固从“有”到“全”,对“智”的涵养从“一”到“多”,对“体”的养护从“量”到“质”,对“美”的转向从“外拓”到“内聚”;对教师的补给体现促进教育理念从“行为主义”向“建构主义”演进,教育模式从“传统”向“现代”迈进,教师培养由“粗放”向“集约”转向;对体育课程补给体现在对运动认知的自明、健康行为的自省、体育品德的自觉。  相似文献   

2.
运动训练中的“技艺”、“明智”与“科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运动训练从操作角度看是“技艺”,而“技艺”又是“专项化”和“个体化”的;运动训练实践的智慧包含着“非理论的智慧”和“理论的智慧”;“非理论的智慧”即属于“明智”,唯“明智”达“技艺”,竞争和协作促进专业“明智”的发展,“理论的智慧”则达于“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2010年度流行词“给力”虽滥觞于网络,但它的直接源头却是运用于武术、体育、乐器演奏等领域的行业术语,即同形的动宾词组.“给力”兼具形容词和动词两种性质.作为形容词的含义有“有用”、“得力”、“效果好”、“热门”、“火爆”、“行情好”、“让人震惊”、“疯狂”、“出格”等;作为动词有“推动”、“推行”、“助力”、“加强建设”、“着力推行”、“强力影响”、“进入”等义,以及被泛化后的其他义项.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中庸思想,有其内在的逻辑:“尚中”是中庸的逻辑起点,“时中”是中庸的内在本质,“中正”是中庸的规范准则,“中和”是中庸的理想目标。“尚中”的基本内涵是“无过无不及”,“时中”的基本内涵是“无可无不可”,“中正”的基本内涵是“礼义”,“中和”的基本内涵是天人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5.
苏轼论“营度”以“知”“物”为前提,强调保持“空”、“静”的心态,达到“竹化”(“物化”)的精神境界,以营造“成竹”的意象。  相似文献   

6.
通过《说文》等材料解析“凋”的造字本义,说明“凋”的本义为“半伤”,分析本义与引申义“凋落”在词义轻重上的不同,引证其它“凋”作“半伤”解的例子以及比较其它古籍中与《论语》“松柏之后凋”类似的说法,考证说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中的“凋”为“半伤”义,否定了杨伯峻等“凋”指“凋落”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老子》的“柔刚”思想蕴涵着丰富的“对立统一”、“矛盾转化”等辩证原理。乒乓球弧圈打法历经时代的考验,成为当下最流行的打法。以横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为范例,阐释弧圈打法在比赛竞技要素和制胜因素方面与《老子》“柔刚”思想存在的共性。对乒乓球弧圈打法元素特征中,“稳”与“凶”、“轻”与“重”、“近”与“远”、“快”与“慢”、“正”与“反”、及“发”与“接”6对对立统一的关系进行辩析。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对《中国古典武学秘籍录》中所收录的明清武学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理分析与唯物辩证法,结合逻辑推理对中国武术中所存在“势”的机理进行了理论探研与阐释。研究发现:“形”与“神”,“气”与“节”是“势”的一对互补概念,“形”“神”兼备是“势”的构成要素,“气”“节”合一是“势”的转化条件。并认为在“形”“神”兼备的基础上,只有做到“气”“节”合一,才能“势”“势”相连。这一研究使武术中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势”能较清晰地展示出来,为进一步理论构建提供一定启迪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体育健康问题上升国家战略高度。“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是一个在青少年体育领域内,由“体育健康”和“体育公共服务”综合而成的全新概念,学界还未深入探讨与挖掘。充分结合“健康管理”理论,基于对“青少年体育健康”和“体育公共服务”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归纳“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内涵与特征。概念特征包括:“学校体育”“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核心供给主体;健康医疗等事业、非营利性机构是重要支撑;始终强调青少年受众被动接受“体育健康促进”与主动应用“体育健康素养”相结合;供给产品具有“纯公共物品”性质,公共财政补贴是解决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矛盾关键方式;“互联网虚拟社区”是实现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技术基础与激励条件。最后,基于概念属性展望“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的未来研究趋势,包括:开发“运动干预”“心理调试”和“营养膳食”三维评估指标体系;完善“学校”“社区”“医疗部门”“健康管理机构”和“家庭”的协同供给机制;深度开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联赛体系”营造“体育健康素养培育”空间;实现“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均等化局限,以及加快“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互联网平台建设,破解公共服务资源闲置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体校学生学习语文现状的分析研究,指出体校学生语文课不良行为的喜“听”厌“说”,喜“读”厌“写”,喜“大”厌“小”,喜“叙”厌“议”,喜“新”厌“旧”等5种表现,并提出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