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万里 《新闻三昧》2006,(10):38-38
上半年到香港珠海书院任教,茶余饭后特别喜欢看《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节目。因为它选择的采访对象都是社会360行里有一定实绩或突出表现的人物,也可谓是新闻人物吧,所以特别能引人注目,加上陈鲁豫采访风格上的清新、夺目、自然,此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使人耳目一新。从新闻的归类看,虽属访谈类节目,但大大超过以往见到的杨澜的“妇女半边天”访谈类节目,甚至上海的“可凡倾听”也不及它有味,这是我的直感。8月31日晚11点多,打开上海电视“纪实”频道,正在播放“鲁豫有约”。陈鲁豫正在采访一位农民发明家,他能自制机器人。这个题材绝对新…  相似文献   

2.
武里 《今传媒》2006,(10):6
上半年到香港珠海书院任教,茶余饭后特别喜欢看凤凰卫视(总部在香港)的“鲁豫有约”节目,因为它选择的采访对象都是社会上三百六十行里有一定实绩或突出表现的人物,也可谓是新闻人物吧,所以特别能引人注目。加上陈鲁豫采访风格上的清新、自然,此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使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视节目的越来越多,节目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任何一个电视节目,都离不开人的影子,特别是近些年,电视现场直播和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兴起,电视采访越来越重视人文精神与平等观念,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对等的关系,营造融洽的“对话”语境,进而展开和谐的交流,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或节目现场交流,达到满意的节目效果。  相似文献   

4.
电视访谈类节目是近年来广受观众喜爱的一类电视采访节目,电视访谈类节目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现场感,让观众能够近距离地聆听主持人和访谈对象的对话,极大地拉近了观众与访谈对象的心理距离,让节目充满人文主义色彩。而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要注重采访的技巧和侧重点,要凸显访谈对象的心理特点,为整个节目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彰显整个节目的人文关怀。记者的采访更应该以访谈对象为中心,要结合节目的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为节目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而有价值的素材。本文笔者从事电视访谈类节目的记者采访工作多年,现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在本文中重点谈一谈电视访谈类节目的采访艺术。  相似文献   

5.
余昌顺 《视听纵横》2004,(6):118-118
电视采访由于其依赖设备的程度较高,我们不可能随心所欲地与被采访对象进行触膝般的交谈。我们不是为交流而交流,需要用摄像机记录这种交流,并使这种交流符合“我们的要求”。庞大的采访设备是对“场景”的一种破坏,被采访对象面对它多少会产生拘谨,如何将这种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是我们电视记,尤其是社教节目的电视记需格外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在人物采访中这个问题显得特别突出,怎样才能使人物处于“自  相似文献   

6.
访谈类节目是当今比较流行的节目形式,但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随意性大、主持人控制不住场面等等。笔者以自己的经验与心得,从节目运作的三段流程,对广播直播访谈节目的驾驭艺术进行粗浅的研究和探讨。一、前期准备约翰·布雷迪在《采访技巧》一书中提到:经验丰富的记  相似文献   

7.
王可 《声屏世界》2005,(9):53-53
许多台就同一种题材又同一种形式的节目同时开播好几个,一个题材、一个内容反反复复地说来道去,造成了资源上的极大浪费,这种电视节目“雷同化现象”最突出的表现是晚会类节目、每逢大小节日,各级别电视台无一例外都开始了“晚会聚餐”。从歌舞到小品,从主持到采访,观众都看厌了,看烦了,根多时候,观众必然只锁定大型的文艺晚会,  相似文献   

8.
张海英 《今传媒》2011,(6):125-126
这篇论文围绕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鲁豫有约》、《冷暖人生》等访谈节目,分析其谈话方式和主持风格体现出的不同的采访特征,对这些特征的分析能够为当下谈话类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有利于访谈类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池建新  谭芳 《声屏世界》2002,(11):34-35
“电视新闻评论是评论者、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表示的意见和态度。”(《电视新闻分类与界定》),这种评论方式不同于报纸或广播等其他媒体的特点在于,它是通过采访、画面、字幕和解说等多种元素有机地组合构成其节目形态。在这种节目中,访谈也成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访谈,它摒弃了以往述评节目那种带着观点找例子的先入为主的模式,整个论证过程都是通过对相关人物的访谈来完成的。这种评论中的访谈已不仅仅是一种采访手段,还是一种表现手法,受众能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记者…  相似文献   

10.
荆天 《新闻传播》2010,(5):61-61
明星访谈类节目是综艺娱乐类节目的一种。它的根基是娱乐,是在取悦受众,娱乐受众上,是受众对娱乐节目的消费。近几年来不管是港台还是大陆,在明星访谈类节目上都有很大发展,台湾的如《康熙来了》等都是非常好的节目。近些年来大陆的明星访谈节目也得到了飞快的发展,类似《艺术人生》、《超级访问》等节目也有自己的固定受众群。那么明星访谈类节目是如何做到如此深受喜爱的呢?下面我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社教类节目采访中,采访前的资料搜集、采访时的问题设计、采访中的信息优化是十分重要的技巧。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过程,也是提升采访质量、深化节目内容与主题的有效路径。社教类节目的采访与新闻采访既有相同性,也存在差异:案头采访的作用在社教类节目中尤为重要,在问题设计与内容表达上,社教类节目有其特殊性。本文旨在阐释上述三点技巧的含义与运用方式,结合新闻理论与自身实践,总结广播社教类节目采访的特殊技巧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按照北京广播学院吴郁教授的观点,电视访谈类节目是指。由主持人邀集有关人士及受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轻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展开讨论的群言式言论节目。”①因此,访谈类节目是建立在主持人对访谈对象本体开掘基础上构成的谈话体节目。从世界电视发展史上看,1954年美国NBC推出的《今夜》栏目可谓  相似文献   

13.
谈话类节目也可以说成是“主持人的节目”。我们常常因为一个有趣味有深度的谈话类节目去持续关注一个频道,我们也常常由于特别欣赏一位独具风格的主持人去持续关注一档谈话节目。我们不禁思考,为什么(《实话实说》、《真情》、《鲁豫有约》和《杨澜访谈录》这些金牌访谈节目能够如此成功?究竟是什么因素促成主持人让谈话类节目如此出彩?主持人成功的密码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14.
吕萌  丁一 《视听界》2006,(1):17-18
“真人秀”是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从电视节目理念看,以前的电视节目纪实类节目与虚构类节目的区分非常明晰,而在“真人秀”节目中,这种界限已经被打破,它是纪实类节目和虚构类节目的综合体;从节目形态看,“真人秀”节目广泛吸收了电视剧、纪录片、益智类节目等多种节目样式。真,体现节目纪实特色;人,是节目的核心;秀,是手段,意味着节目需要靠虚构的规则来完成。火爆2005年整个暑期、余波未平的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使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进入了一个以海选、全民娱乐、民间造星为特征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司熠 《新闻传播》2022,(5):106-107
新闻访谈节目中,情感引导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元素.然而一些新闻访谈节目,过度催发观众泪点,显然并不是良久之策.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做出正确的情感引导,而新闻访谈节目也需要采取更高级的情感引导策略.鉴于此,围绕国内知名新闻访谈节目,探讨了新闻访谈类节目中情感引导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郑竑 《记者摇篮》2010,(7):62-62
谈话节目在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新闻谈话类节目,从央视到地方台更是比比皆是。它以新闻为由头和内容,以谈话为形式,注重体现人本主义,成为观众喜爱的节目类型。抚顺电视台从2007年开始也积极尝试新闻元素介入谈话类节目,开办了一档新闻谈话节目《新闻演播厅》(后更名为《沟通零距离》)。本文将以《新闻演播厅》节目为例,探讨新闻谈话类节目中的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17.
湖北日报记者自己带车,到农村采访农民负担问题。一开始,记者就随意在一个村边,问个过路的农民,并要到他家看负担记录情况时,被人发现“这是记者在采访”。于是村干部送水上来了;不一会儿,乡里、县里都来人,“为了方便工作”。“尽地方之礼之责”等,可说出成百上千个理由“非得陪同”。一位记者感叹道:“陪同采访,想躲也躲不了,甩也甩不脱啊!” 笔者曾与一位陪同采访的行政干部交谈:听说您手中的急事很多,我看就没必要来陪同了。他回答:客人来了不陪不礼貌。我不是搞宣传报道的,想想只给你们采访方便联络一下就行了,可领…  相似文献   

18.
李元红 《传媒》2018,(14):68-69
人物访谈节目属于众多电视访谈类节目中的一种,是主持人与特定的采访对象就特定的话题在特定的场景中进行谈话的一种节目形式,一般都是事先沟通好的、比较自然的、对特定的人物进行的专题采访.央视的《面对面》《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名人面对面》《鲁豫有约》,以及阳光卫视的《杨澜访谈录》等都是很典型的人物访谈类节目.访谈的对象一般是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人,如各国政要、商界精英、劳动模范、演艺明星等"公众人物",或者是具有争议性的社会人物.观众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取得成就背后的故事有很强的好奇心,这也是人物访谈类节目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隐性采访的涵义及作用 隐性采访,相对于公开采访(显性采访),它指的是记者通过偷拍,偷录(录音、录像)及秘密收集(主要指文字记者)等手段进行采访从而达到获取事件真相的行为。其采访的方式包括两类:一类是记者不干预新闻事件的发展,始终保持中立,只是将事态发展过程偷偷记录下来,成为新闻事件的“旁观者”;另一类是涉入采访,即记者在不公开真实身份的前提下涉入新闻事件之中,成为新闻事件的“经历者”。新闻实践中,这两类隐性采访都经常得以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隐性采访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满足了人们的知情…  相似文献   

20.
广播访谈类节目是指主持人对邀请的访谈嘉宾就某些话题进行采访、交流和讨论的节目。这类节目在进行过程中往往会根据内容的需要或为了调动现场的气氛,采取听众参与、电话连线场外嘉宾、文艺作品的欣赏等不同的表现手段,其所产生的互动效果,看起来像是不经意间产生的连锁反应,其实这里面隐藏了节目策划人员和主持人的很多"心机"。本文试从不同侧面来解读广播访谈类节目的创作,以期引起更多人来关注和研究其创作规律,不断推动广播电台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受听众喜爱的并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艺术效益的优秀广播访谈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