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特别是我们寄宿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更是迫在眉睫。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作为班主任,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为目的,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规范行为,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2.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高对养成教育的理解与认识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最需要解决的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问题。什么是“养成教育”呢?首先理解“养成”一词,就是通过抚养、教育使孩子成为合格的人。“养成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是基本技能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李娟 《成才之路》2010,(26):6-7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人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从对中职学生实施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入手。简要地对中职德育中忽视养成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着重探讨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养成教育模式,就如何对中职学生实施有效的养成教育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我认为这里的行为习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习习惯,二是语言习惯,三是思维习惯。在养成教育方面,班主任的作用很大,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检验班主任工作是否到位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检验一个班级是否有朝气、有秩序、有凝聚力,要考察细节,细节最能考验一个班级的软实力。而软实力的形成源于好习惯,也就是养成教育,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年纪小,随意性大,是养成教育的起点,更应注重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6.
邓琴 《广东教育》2009,(6):10-10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青少年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同时也具有反复性,教师须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培养、训练他们养成良好习惯。那么该怎样开展养成教育呢?  相似文献   

7.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和谐班集体的保证。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学生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以人为本,因势利导进行教育,为其终生发展、和谐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8.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和谐班集体的保证。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学生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以人为本,因势利导进行教育,为其终生发展、和谐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9.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一、循序渐进中力求学校全面育人《小学生德育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种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可以说,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0.
任培忠 《学周刊C版》2019,(18):163-163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目前农村中低年级寄宿学生文明礼仪、饮食卫生诸方面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很好。教师根据他们随意性、可塑性等特点,经过严训练、强实践等方法进行耐心细致的培养教育,在行为养成教育方面收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的教育。小学阶段是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影响人一生的关键时期。在多年的班级及学校管理实践中,我尝试将“激情法”巧妙地运用到养成教育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的教育。小学阶段是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影响人一生的关键时期。在多年的班级及学校管理实践中,我尝试将“激情法”巧妙地运用到养成教育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养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其内容又是多种多样的.如何把握养成教育的特点,顺应时代变化,捕捉中职学生需要,较好地处理养成教育过程持续性和内容灵活性的关系,实现养成教育的不断创新和深化,是实施养成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的教育。小学阶段是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影响人一生的关键时期。在多年的班级及学校管理实践中,我尝试将"激情法"巧妙地运用到养成教育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在整个教育的大范畴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呢?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在师生交往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因此我们既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又要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培养学生一辈子都受益的良好的行为,需要全体教师尤其是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它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这正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张秀华  杨宏伟 《班主任》2002,(12):12-14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学会做人的起点,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应把养成教育做为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首先阐述了养成教育是教育的应有之义,然后说明了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最后提出了学生养成教育的策略,包括加强行为习惯引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加强学生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一、习惯的重要性 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中外教育家十分重视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期养成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