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猪蹄灯     
三十年前,猪蹄灯在我幼年求学时增添了一抹亮色,那个贫瘠的年代虽离我越来越远,但像我这样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却保留着温馨的回忆。小学是在三里外的邻村上的,四五年级时开始上夜校,那时还没有通电,学生每人点的都是自备的煤油灯,尽管如此,煤油灯也是奢侈品,每当课间休息都要把灯吹灭,上课再点着;进了腊月猪蹄灯代替了煤油灯,尽管猪蹄灯灯苗小,但节省了很多煤油,解决了在  相似文献   

2.
灯光     
村里很早时修了个抗旱用的小水库,能发些电,让学校接上了,供我们上自习用。可那电不正常,有一天没一天的,我们就备下个墨水瓶作油灯。每个星期上学前,从家里拿个鸡蛋,到合作社换煤油,一到没电的日子就点起它。学校每个月发给老师一斤煤油,用瓶子装着,放在床底下最稳当的角落,生怕洒了一星半点c余老师的卧室里,我就看见她跪下来小心拿油瓶添油又谨慎放回的情景。余老师还是有摸黑的时候,我们每个星期从家里出来时并不是总能拿到换油的鸡蛋,余老师就把她装得满满的灯拿过来,给没油的灯添上,几下过后,余老师的灯里就空了。余…  相似文献   

3.
灯之忆     
小时候,一个家庭每月只供应二两煤油,父母总要把油省下留到收割大忙季节用,家里经常摸着黑.我上学后,天黑之前要帮家里干活,只有晚上才能学习.我便企盼着能有盏灯.我找到一只墨水瓶,又找来一个铁皮盖,在盖子上钻个小洞,用旧棉絮捻成两寸多长的捻子,晚上写作业就有灯了.  相似文献   

4.
古人说:“将谷取之,必先与之。”在市场营销中,为了达到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平衡协调,就必须采取对买卖双方均有利做法,使双方的需要得到满足。 半个世纪前,美孚石油公司为了打入中国市场,采用的办法是给每户居民赠送一盏崭新的煤油灯和两斤煤油。煤油灯当然比豆油灯要亮得多,而且不要钱白送的。于是家家用起了煤油灯。当第二斤煤油  相似文献   

5.
心灯不灭     
佚名 《中学教育》2006,(11):63-63
有一个孩子,13岁时到一个贵夫人家里做小杂工。一天深夜,他为贵夫人熨一件高贵的礼服。由于实在太困,不小心将油灯打翻,灯里的煤油洒到礼服上。贵夫人硬要孩子赔偿,孩子哪有那么多钱?只好答应帮贵夫人白打一年工。为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孩子把那件被煤油弄脏的礼服挂在自己的床头作为警示。  相似文献   

6.
母爱     
有人说,母爱是一段舞,一段很优美很优美的舞。如果真是这样,我想说,母亲你就是那个美丽的舞者; 有人说,母爱是一盏的灯,一盏充满了柔光的灯。如果真是这样,我想说,母亲你就是那个用双手托着灯照亮我前行的人;  相似文献   

7.
打开记忆的窗户,一丝光亮便照进了心房。哦,那是一盏煤油灯。我的家乡是一个边远的穷山沟,小时候家里很穷,一直点桐油灯和煤油灯。外婆在世的时候,家里一直点桐油灯,虽然那时已从外地进来了煤油,但外婆一直不让点。外婆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受过许多苦难,所以特别珍惜东西。外婆不让点,我们就只得依了她。那桐油灯是特制的,有一个高高的灯座,灯座上面有一个小小的圆盘,桐油就盛在那个圆盘里,另用个灯芯放在桐油里,到晚上便点燃那个灯芯照明。那盘上的小火苗只有豆瓣那么大小,整整一间屋子一片朦胧。当地有句俗谚:“桐油灯盏,拔下亮下。”尽管…  相似文献   

8.
元宵节看灯     
胡纯莹 《小朋友》2004,(10):2004
今天是正月十五,我期盼的日子,因为今天我可以看到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灯笼了。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人民广场看灯,远远望去,前面一片通明,似乎是一片灯的世界、光的海洋。我们跨进展览区,迎面一盏猴子灯,活泼可爱的猴子似乎正在  相似文献   

9.
乡下火车     
乡下孩子的梦,很单薄,如同十一月问他们身上依旧薄薄的衣衫。上个世纪70年代末,川西北丘陵深处的夜,大多还是用煤油灯盏点亮的。纤细的灯草芯,在漫无边际的黑暗中摇曳,孤独而又凄惶。为了节约煤油,母亲总要早早吹灭桌上的灯盏,逼着玩兴正浓的孩子归家。于是,乡下的夜,被母亲与生俱来的节俭拉得更长。夜更长,梦更多,在梦里,许多人、许多事、许多风景都来过,可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梦见过火车。真的,从来没有。  相似文献   

10.
我是富翁     
我是个穷学生,我为三五十块钱写这篇稿子。我有个穷家庭,父母为春耕的农肥彻夜难眠。我在一所穷学校读书,70年代的烂校舍昨天才拆掉。因为停电,我在全村惟一的煤油灯下,写着这篇朽文,恍若回到了幼年的煤油时代,看着自己在灯下数飞蛾,数着数着,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表弟把我摇醒,拖到床上,准备和我摆那些不着边际的龙门阵。那时,我可以穿着补丁的衣服和小伙伴在房前屋后捉迷藏,可以大冬天穿两件衣服静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嘴里几乎是唱出来的课文,还有那美丽的“公主和王子”的故事。我开始迷恋上了书,只有在那里幼小的我才得以安静地幻想“秋天…  相似文献   

11.
《买灯》阅读又到元宵夜,十里长街十里灯,到处飞红溅绿,流光溢彩。我在灯河里游弋,却无心观赏,只为尽快见到她——一位卖灯女孩。去年元宵的晚上,我正忙着批阅学生的试卷。老伴拖我去看灯,说是放松放松。这几年是我半生里最艰难的岁月。由于连年任教毕业班,工作紧张,饮食起居没有规律,我落  相似文献   

12.
正"在各种赞美教师作用的比喻中,我比较能接受的是‘灯’"。这是吴非在其近期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一书的一句话,我很是赞同。的确,教师是一盏灯,也许我们的能力有差异,但是我们多多少少能照亮一个学生一点点路,仅此而已。而要照亮学生,我们自己就应做一盏亮灯:一盏明白的、精干的、实在的、正派的、普通的灯。一、做一盏"明白"的灯。所谓"明白"的灯,  相似文献   

13.
我家附近有一个玻璃店,我上学、放学时都要经过它。一天,我很好奇,跑进去想看看师傅们究竟是怎样切割玻璃的。只见他们先用尺子把要切割出的玻璃长度量好,做上记号,然后把尺子放在标有记号、要切割开的地方,用一把蘸煤油的刷子沿着尺子刷上煤油,再用  相似文献   

14.
节日的夜晚,我在靠路边房间的台灯下写作业,抬头往窗外望去,就能见到外边到处是灯。有造型美观的路灯、彩色广告霓虹灯,还有变化无穷的电子礼花灯、反射照明的地下灯,还有些我叫不出名字的灯,再环视一下室内有吊顶灯、壁灯、台灯、床头灯,真可以说是一片灯的海洋。闪烁灯光引起了我深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穷人家的孩子,13岁时就到一位贵夫人家做了一名小杂工。一天深夜,他为贵夫人熨一件高贵的礼服时,由于实在太困,不小心将煤油灯打翻,灯里的煤油滴在贵夫人的礼服上。贵夫人知道后,硬要孩子赔偿,孩子哪有那么多钱,便只好答应帮贵夫人白打一年工。为避免自己再犯错误,孩子把这件被煤油弄脏了的礼服挂在自己的床头作为警示。一天,孩子突然发现,那件礼服被煤油浸过的地方不但没脏,反而将原有的污渍清除了。这个发现令他眼前一亮,通过在煤油里添加其他一些化学原料,再经过无数次反复试验,他终于研制出了干洗剂。一年后,孩子离开了贵夫人家,…  相似文献   

16.
命运的灯盏     
有一个穷人家的孩子,13岁时就到一位贵夫人家做了一名小杂工。一天深夜,他为贵夫人熨一件高贵的礼服时,由于实在太困,不小心将煤油灯打翻,灯里的煤油滴在贵夫人的礼服上。贵夫人知道后,硬要孩子赔偿,孩子哪有那么多钱,便只好答应帮贵夫人白打一年工。为避免自己再犯错误,孩子把这件被煤油弄脏了的礼服挂在自己的床头作为警示。一天,孩子突然发现,那件礼服被煤油浸过的地方不但没脏,反而将原有的污渍清除了。这个发现令他眼前一亮,通过在煤油里添加其他一些化学原料和无数次反复试验,他终于研制出了干洗剂。一年后,孩子离开了贵夫人家,自己开…  相似文献   

17.
初三物理课本<焦耳定律>实验是电热转换的一个重要实验.通过这个实验要证明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课本原来实验是利用煤油受热膨胀的原理.在两个烧瓶中装满煤油,各放入一根电阻丝,甲烧瓶中的电阻丝阻值比乙烧瓶中的大.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使煤油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煤油在玻璃管中上升,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煤油在玻璃管中上升越高.观察煤油在玻璃管中上升的高低,就可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这个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煤油封闭问题.当煤油受热体积膨胀后,并不能完全按设计的实验目的只从玻璃管内上升,而是会从橡皮塞和烧瓶口的结合处以及玻璃管外壁溢出煤油,由于煤油的溢出会影响实验效果,污染了实验环境,为此,我对本实验作了改进.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个矿山里出生的孩子,从小在这个小矿山里过着无忧 无虑的生活。 我最喜欢的就是当天蒙蒙黑的时候,一个人偷偷地从家里 溜出来,走在一排排路灯之下,慢慢地散步,我认为那是最快乐 的事情。每当我看见这些亮光闪闪的灯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 的轻松感,好像在这时我自由了,一天沉重的学习,全在这灯的 照射下,被它给吸收了。在这我可以什么也不想,在这我可以什 么也不做,在这我可以无拘无束。灯亮了,我会有种依偎感,当灯 突然熄灭时,我会感到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感。我需要更多的 灯,让我漫步于你们吧,我非常地需要你们。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常常想。 这天晚上,我在灯下看书,一抬头看见了灯,便想起了灯的创造者。我想:生命的意义就是创造。当一个人创造了某个东西,而这个东西让别人十分受用,那么这种创造就会流芳百世。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盏灯,一颗美好的心灵——灯,是《深夜,那盏灯》的“文眼”。灯是一个美丽的“谎言”,灯的故事是姐姐为“我”苦心设置的一个谜语。姐姐为抢救落水儿童而不幸牺牲,使姐姐的形象升华为“我”心灵的灯,成为坎坷人生路上的灯塔,也成为读者心中不灭的灯。闪闪的灯,是姐姐美好心灵的象征。本文以《深夜,那盏灯》做题目,画龙点睛地揭示了主旨。一个人物,一个高尚的灵魂:记叙文——关键是把人写活。“我”在本文中虽贯穿始终,却只是一个线索人物。本文的中心人物是姐姐。本文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没有像一般记叙文那样去一味正面描述姐姐的故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