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云南少数民族丰富的婚礼资源,开发民族特色婚礼服务产品具有可行性,对满足个性化的婚庆消费需求、传承云南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提升公司的经营业绩意义重大。为此,本文在分析云南少数民族特色婚礼市场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表现形式和服务内容、提升规模化运作质量、整合产业链优势资源、培育品牌竞争软实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化旅游景区中普遍存在的婚礼展演是民族传统婚俗际遇文化经济的现代建构,而婚礼展演舞台行为的意义互动与社会象征则是婚礼文化经济化的基础。其以生活真实的艺术生产形式,体现了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特征和商品经济属性。作为一种旅游文化商品,婚礼展演的经济伦理基点在于提高了少数民族的生存能力,改善了民族地区的生活质量,丰富了文化旅游商品种类。  相似文献   

3.
古代婚礼服饰和中国历史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婚礼服饰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欢乐喜庆的符号,是男女青年追求幸福的象征。我国婚礼服饰自古以来一脉相传,尽管几经演变早已不是最初的样式,但它所承载的民族传统文化却源远流长。婚礼服饰之所以能在民族传统文化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因为人们精神需求和物资需要,婚礼服饰已被深深地融入到百姓的生活当中。婚礼服饰的演变过程与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通过研究历朝历代的婚礼服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4.
尹建强  姜献生 《文教资料》2021,(3):118-119,137
民族文化资源,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积累的大量丰富多样的具有浓郁地域特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广西河池境内,世代聚居着壮族、汉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苗族、侗族、水族等八个少数民族,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微型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价值。有关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加以开发利用,使之进入实践课堂,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少数民族服饰大多色彩斑斓,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既是其民族顺应自然的实用之物,又是其传统文化的载体。其色彩同服饰款式、纹样等都在各民族的认同性上具有规定性,并以其独有的象征意义成为区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符号,各民族内部支系、年龄身份的符号,表达了该民族的宗教信仰、性格气质与审美情趣。这些丰富的民族服饰色彩,囊括了自然崇拜、社会形态、角色规范等一系列寓意深远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赵树理的小说乡土气息浓郁,蕴含着丰富的民俗资源。作家能够深入民间话语系统,在讲述农民故事的同时,呈现了与农民一生息息相关的人生仪礼,主要涉及人生仪礼中的婚礼和葬礼。赵树理小说中的婚礼描写展现了封建婚姻对人的毒害和进步女性追求婚姻自由、勇敢抗争的两个面向,表现了婚礼中新思想与旧思想的激烈对抗;葬礼描写展现了在丧礼费用和高利贷盘剥下农民的惨状,并呈现了一场特殊葬礼的民俗价值。在时代潮流、社会变革、乡村社区的背景下,婚礼和葬礼犹如两个相对稳定的横截面,沉淀着民众世代传承的情绪,也凸显出要求变革的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接轨,大量优秀的外国影片涌入了中国市场,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让人们了解了浓郁的异国特色。影片《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体现了浓郁的英国文化的魁力,在探讨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以及当今青年人对爱情的看法的同时,展现了一幕啼笑皆非的喜剧,却又含有一丝淡淡的哀愁。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史的线索,勾勒出了反映羌族生活的电影两部,从《羌笛颂》(1960)到《尔玛的婚礼》(2007)所处的社会语境,指出了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抒写实际上是从属于意识形态的要求,完成了从"阶级话语"到"经济话语"的转变,从而突出了《尔玛的婚礼》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比汉英传统婚礼,分析汉英婚礼传统方面的文化差异性,汉族婚礼遵从"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英民族婚礼恪守上帝、基督的神旨。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那达慕特点及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由于蒙古族栖息地的特殊自然环境和以游牧为主的独特生活方式,使蒙古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具有浓郁草原特色的体育文化。蒙古族那达慕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浓郁的民族特点,它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积累、发展并形成的独特的蒙古族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1.
拉祜西的婚姻文化是其历史与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对拉祜西婚姻文化的考察,实质上是对该民族文化的一种深层解读。由于自然地理、人文社会及历史文化等原因,拉祜西形成了独特的婚姻文化。通过调查,对拉祜西的婚配范围、婚姻缔结的方式和婚礼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从中得出拉祜西的婚礼习俗遵循重礼轻物、平均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2.
王瑞 《保山师专学报》2012,31(5):101-104
四川薅草锣鼓是巴蜀地区人民生活的反映,特殊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形态造就了其中的历史信息价值、文献价值、文化载体价值。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思考,目的在于挖掘其中多样性的价值,有利于薅草锣鼓研究方法及理论的系统化。  相似文献   

13.
从话语分析角度对比英汉婚礼致辞中的隐喻及其文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礼习俗在整个中华文化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是对中国传统婚礼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婚礼致辞的研究却只局限于社会文化研究及民俗研究层面。文章从话语分析角度对中美两国的英汉婚礼致辞进行对比阐释,揭示两国在婚礼致辞中最常使用的隐喻,并分析与其相应的社会文化模式。一方面证明了婚礼致辞是一种特殊的话语行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隐喻表达,不同国家因受到其社会文化模式的影响,既有相同点,又都各有特点;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个社会的文化模式会影响人们的话语表达,而话语表达又可以鲜明地反映出整个社会的文化,两者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研究婚礼致辞的隐喻表迭,对社会发展,对文化进步以及我们的现实生活都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力图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剖析当今时代婚纱影楼业的发展状况及个中真情,认为无论从商业视角亦或是消费者角度来说,婚纱影楼业是一个富含文化气蕴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美丽的温柔陷阱。  相似文献   

15.
婚俗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本身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心理.作为单一民族的国家,韩国的婚俗原本很简单,影响婚俗变化的最大因素是中国儒学的传入并成为国家统治思想.韩国在中国"六礼"的大框架之内对其内容进行了本土化的改善和使用.近代以来,由于受到日本和西方文化的影响,韩国传统婚俗又不可避免地融入了新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东乡族的族源及民族风情的多元化,使得其婚姻行为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同时兼容并取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乡族婚俗。东乡族婚姻的缔结恰当地融入宗教文化因素,同时注重对人的主体的关怀与尊重。随着新的思想观念的渗透,东乡族婚俗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民族团结等方面显示出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羌族婚俗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从羌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和羌族婚礼的形成及其特征看,羌族婚俗具有其深层的文化内涵:羌族婚俗不光是一种单纯的民俗现象,而且是羌族宗教意识的体现物,民族精神的象征物,民族的人文观念、伦理道德的寄托物。  相似文献   

18.
变形的花轿与走样的棺木——二十年代中国现代乡土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民风民俗表现着民族精神.民俗中的婚娶、丧葬习俗更是民族文化精神蕴含深刻的载体之一.民俗产生于土地,又反映着母体的发展变化.本文欲就二十年代中国乡土文学中的民俗现象尤其是婚丧民俗从其作用和美学价值方面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以引起人们对于民俗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塔吉克族有着独特的婚姻习俗,塔吉克族的婚姻规则以及隆重的婚礼仪式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高原气息。同时婚礼仪式对塔吉克族社会造成的积极影响也是较为显著的。  相似文献   

20.
石柱土家族的民俗化现象是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并沉淀在该民族的观念体系、价值取向和化传统心理中。搜集整理其服饰、饮食、狩猎、戏曲、婚丧嫁娶等方面的风俗习惯,是绘制完整的土家民俗化宏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化人类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