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SNS正成为一种新的互联网交往方式。SNS对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当前,如何结合新形势和学校实际,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与SNS的有机结合,开创思  相似文献   

2.
目前,SNS搭建网络社区的理念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文章通过SNS的定义入手,首先进行了SNS相关理论的研习,进而谈及其功能用途,分析出SNS社交网上进行教育与学习可行性和SNS网络学习的社会教育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结合个人学业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理念规划出SNS社区学习方式及其流程设计,同时探讨SNS网络社区测评的方式,并结合实践给出在线学习者学业能力测评的策略.最后对此在线测评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SNS正成为一种新的互联网交往方式。SNS对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当前,如何结合新形势和学校实际,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与SNS的有机结合,开创思  相似文献   

4.
SNS(社交网络服务)是用于帮助人们建立社交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说,SNS网站能为师生构建学习交流的新平台。该文以学生大本营中"在线课堂"和"学习笔记"中的案例为例,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受众四个方面着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从直径、密度、中心性和结构洞四方面进行社会网络分析,总结并构建了基于SNS网站的教育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现实背景下,传统的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SNS作为一种以网络为载体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其借助极自身的娱乐性、知识性等吸引了广大学生的注意力。将SNS与传课堂教学相结合,实现混合学习,不仅可以开拓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还使得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在本文中,我主要谈一谈SNS混合学习在教育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其中。  相似文献   

6.
应用SNS网站功能构建网络学习环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b2.0的诸多新的应用模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于互联网的认识,促进了更多的交互,其重要应用之一--SNS技术及SNS网站对有效交流与协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极大地拓展了个体与他人互动的范围和层次.本文介绍了SNS与SNS网站的关系,阐释了SNS网站在构建网络学习环境方面的四大优势,包括:主动推送机制、丰富的交互功能、按需定制组件及依据主题的分组,论述了这些功能对于优化网络学习形态、构建新型络网学习环境的应用价值,阐明了SNS网站对于促进网络学习的重要价值.最后,详细说明了如何应用SNS网站功能构建网络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7.
SNS对大学生具有深远影响,利用SNS可以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开展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心理危机个案、积极开展网上心理咨询等。但SNS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蕴含着一定风险,需采取相关措施,让SNS心理健康教育与常规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基于“六度分隔”理论的SNS网站以其良好的互动性改变了传统虚拟网络的人际交往模式,该系统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传播与互动,体现信息获取背后人的需求,倡导分享、互动、协作的理念.社区成员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收集并加工信息,并与其他人开展互动,共同创造和分享资源.就教育教学的角度而言,经过功能优化和改良后的SNS网站可以为师生构建一个教学型的学习交流的平台.该文分析了Phpwind环境下的SNS网络学习交互系统的“五层次”结构,阐释了基于该系统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并构建了新闻与传播学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基本模型,为研发基于SNS的其它学科甚至多学科互动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方昆阳(广州市电化教育馆)我认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中数字化支持应具备以下功能:1、提供网络学习空间和各类SNS等工具,为师生泛在交流提供支持;2、计算机智能分析支持下的教学反馈和评价,如客观题的自动批改和反馈,主观题如口语、写作、设计等的智能化测评等。3、体现计算机的仿真和虚拟现实功能,提供沉浸式的网络学习环境,取代传统的情景教学。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3G和各种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正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引起了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浓厚兴趣,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一个新热点。而社会性网络服务(SNS)作为一种互联网方面的新型技术正逐渐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之中。本文首先对二者各自的特点进行概述,其次分析二者强强联手的可能性,从而对构建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SNS移动学习平台的可能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性网络服务作为一项网络技术的新兴技术,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首先对SNS进行概述,列举其特点;其次论述自我导向的学习与在线环境下的自我导向学习的相关理论;最后,对构建基于SNS平台的自我导向学习模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presents and evaluates the educational potentials that Social Network Services (SNS) offer to student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context. The first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Facebook Learning Groups (ie, Facebook Groups that were created for learning purposes), and the learning and affective benefits that SNS offer to students. This study further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four identified factors (ie, self-efficacy, privacy, trust and presence of teaching members) in moderating students’ perception and learning engagements on SNS. Findings from an online survey demonstrate the usefulness of these learning groups. Trust and presence of teaching members were also indicated to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in affecting students’ perception and engagement in Facebook Learning Groups.  相似文献   

13.
提高网络学习社区黏度之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Web2.0技术和SNS工具的引入促进了网络学习社区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文章试图从提高社区黏度的角度来探寻建设网络学习社区的良方。参考商业模式下SNS社区的成功范例,并结合网络学习社区的核心要素,从知识黏度、社交黏度和技术黏度三个层面综合着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SNS技术及SNS网站作为一项迅速发展的基于Web 2.0网络平台的用户创造类媒体,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它们为学习者进行有效交流与互动协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服务。因此,基于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选择目前可用于深度学习的五类平台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和内容分析法,从知识维度、技术维度、交互维度、学习维度四个方面对SNS平台促进深度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SNS平台能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最大帮助,基础技术功能和交互方式完善,多采用内外链接结合的交互链接结构,基本支持各类学习工具和实现深度学习的认知方式。但部分SNS平台缺乏深层次知识和反映知识框架的形式,且技术支持和交互效能仍有待提高;认知效果也和设想不完全一致,部分网络学习者仍处于浅层学习的阶段。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社交网络的日益成熟发展,学校教育与网络相结合、师生学习社交关系圈形成的新型教育模式,将是成人学习的新型模式。在校园网中建立学习型SNS社区,可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好的平台,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自主、协作的学习氛围,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为教师打造专业平台,快捷知识和观点分享。如何利用学生的网络活跃性和群居性为教学服务,是目前学校网络建设与发展的热点、创新点。在校园网中建立学习型的SNS社区网站就是一个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SNS-WIKI整合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应用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NS是当前应用广泛的社区网络,具有分享互联网知识、创建群组论坛、发起活动等功能,将WIKI与SNS整合创建学习共同体可以进一步增强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文章介绍了SNS整合WIKI的主要功能,以六度分隔理论和Captology理论为依据,通过实例构建了网络学习共同体,并分析了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SNS) that are embedded with networked infrastructures serves as an ideal platform for developing a networked learning environment connecting geographically dispersed learners. Unlike the traditional learning systems which provide only limited sources of data, the learners engaged in virtual networked social environments tend to produce huge volumes of digital footprints that cannot be analyzed using conventional analytical techniques. Two new branches of analytical sciences – Educational Data Mining (EDM) and Learning Analytics (LA) – are being employed for processing digital data derived from online educational platforms in order to obtain meaningful inferences and data-driven insights.

Hence, the present experimental study involving a small group of geographically dispersed learners intend to examine the engagement level and interaction patterns that occur within a feminist networked learning environment created in Facebook using popular EDM and learning analytical techniques such as K-means Cluster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mining. Upon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the peer network influence played a vital role in activating passive learners, eventually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closely bound networked learning community over time.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