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在现代报纸竞争激烈的今天,你怎么看待摄影记者的图片编辑意识? 柴:在平面媒体中,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是图片工作的两个角色.一个是新闻影像的生产者,一个是图片使用的把关人.两者承担不同的职责.在实践中,两者更多的是互动关系,编采关系互动协调好了会产生许多优秀的摄影报道.  相似文献   

2.
图片,是一种比语言更为直观的思想表现形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读书看字成了都市人一种奢侈的习惯,因此图片对于读者的感染力就更加重要.因为忙碌,大家养成了看图来选择消费品的习惯,于是,有些人把这个时代称为"读图时代".  相似文献   

3.
一组春运图片,看后留下较深印象.其中一幅:两个孩子趴在候车室椅子上,睁大眼睛望着四周,眼神里有几分新奇,几分焦急,也有几分无奈.看着图片,让人心里升起一丝同情,一缕关爱,希望他们早点结束旅途颠簸,回到温暖的家.图片说明是一首诗:"在这拥挤的人潮中,我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身影,尤其是一张张稚嫩面孔,见证了这个悲喜交集过程中别样温暖."  相似文献   

4.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事故中,微博图片再一次走上前台.在开始这场对话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有关图片是如何从"草根"摄影师手里挖出来的.7月23日晚20点34分,甬温线发生特别重大铁路事故.新华社中国图片总汇图片签稿人任正来和他的团队迅速通联图片,至次日凌晨3点,抢到2组照片,合计17张.24日,这两组出自非摄影记者的照片采用率合计达418家.  相似文献   

5.
面对网络的冲击,报纸在转身的同时,其新闻稿件、新闻图片的采集,记者编辑的工作模式也发生重组和改变. 新闻图片的生产 一、摄影记者:转换角色、改变工作模式 摄影记者仍是新闻图片的主要生产者,全媒体时代应进行角色转换和工作模式的改变. 1.摄影记者应该由"单一"向"全能"转型.摄影记者运用"照片、视频-体机"工作便可超越"两翼齐飞",成为"图文影并重"的三栖传媒人.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报纸中,对于新闻图片的重视和专业使用已经成为媒体的一种共识,如何选择和使用好图片成了报社图片编辑需要掌握的重要本领。翻阅报纸,几乎所有的报纸头版都在图片的冲击力上进行比拼,其中人们谈得最多的话题是图片的视觉冲击力。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无论是摄影记者还是图片编辑,大部分人对图片视觉冲击力的认识依然处于对新闻图片简单的显性理解,本文以新华社记者拍摄的两幅照片为例,就新闻图片的视觉冲击力问题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7.
上海是近代摄影术传入最早的城市之一,与图片拍摄和出版有关的近代报刊杂志业、出版业也最为繁盛,许多在这里活动过的西方人,一些服务于报刊的华人、形形色色的画家和摄影爱好者,为这座城市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形成了丰富的图像文化资源。为便利学者们更充分地利用这一资源,本文将重点介绍笔者所见1949年以前出版的上海近代史有关图片集,挂一漏万之处,尚祈方家教正。一载有历史图片的著作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如早期的《点石斋画报》、《图画日报》,后来的《良友画报》,早已为人所熟知。一是以文字为…  相似文献   

8.
黑熊之殇     
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有两种人对山林的情况了如指掌,一种是盗猎者,一种是保护者,长白山变成了他们的角斗场,决定输赢的,除了他们对山的敬畏以外,还有智慧和胆量6月25日,一组黑熊惨死的图片被曝光。公开图片的是野生动物作家胡冬林,一位长年在长白山地区工作和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9.
我们曾做过一个让年轻人评价手机的实验:分成两组,一组在评价手机之前首先看些美女图片,另一组是看风景画,看两组有什么差异。结果很明显,看风景图片的人,对手机的功能要求很高;看美女图片的,对手机功能要求下降了,但对手机独特性要求很高。这其实就是,看美女图片的比看风景的有更多幻想、更多兴奋。不同兴奋度情况下对手机的要求是不同的,而年轻人更偏向于兴奋型。  相似文献   

10.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报业的“老大”,有不少名牌和权威栏目。但是说到对新闻图片的运用,前些年实在很难让人叫好,摄影圈内关注《人民日报》新闻图片的人也不太多。这种情况近年来有了不小的改进。最近,随手翻阅了今年的部分《人民日报》,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动,几乎每天报纸上都有比较吸引人的新闻图片,使人感到《人民日报》新闻图片的运用渐入佳境。从图文并茂到图文并重长期以来报纸编辑“重文字,轻图片”的观念根深蒂固,许多报纸只把新闻摄影作为美化版面、活跃版面的一种手段。有的同志曾说过,“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在党报做起来有难度,…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     
20年前,中国新闻界一批有识之士在宁夏聚会,就新闻图片在报纸上的地位进行探讨,提出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崭新理念。20年转眼过去了,传媒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新闻图片在报纸上的地位,早已今非昔比。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图片的作用及新闻摄影人将面临怎样的变化?本期专题栏目,  相似文献   

12.
来琳娜 《新闻实践》2009,(4):F0002-F0002
对报纸版面来说,图片和文字是两种重要的传播手段,图片显然是吸人眼球的大板块。但对于一份财经报纸来说,图表也许会比图片更具动感和吸引力。图表能更直观的表现某个内容,强调某个方面,让人更深入地了解、分析事物。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有一些不想让别人知道的文件的时候.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对这些文件进行加密。但一些加密软件总有其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下面我就来向大家推荐一款另类的加密软件——“渗透3.O”.它能将多个文件保存在一张图片中,而且保存后的图片与保存前的图片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并且在使用了该软件提供的识别码后,文件将无法被破解,这也增强了文件的安全性。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渗透”的奥妙吧。  相似文献   

14.
阚敬侠 《传媒》2021,(17):78-80
视觉中国网站因黑洞照片引发热议并遭受行政处罚,凸显了新媒体时代的图片版权贸易及其法律问题.引发争议的图片交易行为,属于冒用版权人名义进行非法牟利、未经许可违规从事新闻图片传播的行为.这一违法行为反映了四个方面的版权法律问题,即对于他人作品、作者身份不明作品、公有领域作品、国家作品,可否进行经营获利?该案例对我国图片版权贸易和图片版权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以下三点启示:图片生产、贸易与服务面临产业化;图片版权交易秩序需要规范;图片的版权法律概念需要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5.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新闻图片中,一张照片令人印象深刻:刘翔在前面飞跑,记者们在后面追,前奥运跨栏冠军将他们轻松甩开,身后的记者仓皇而无奈.这幅照片,成为当天很多报纸的头版图片或者重点图片.  相似文献   

16.
陈耀贤 《今传媒》2004,(4):49-49
2003年12月18日,《羊城晚报》在广东新闻版发表了一条《昨午饶平樟溪发生大山火》的图片报道,一张图片配上不足100字的说明。好多人看后觉得这是一条“小新闻”,但殊不知为了这条“小新闻“,我们两名通讯员和记者却付出了不少艰辛和代价。  相似文献   

17.
期刊图片使用中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期刊图片使用中的两个问题汪保安【南京】法国GEO杂志做了一次读者阅读习惯的调查,一个读者将会很快浏览一遍整个杂志,然后停留在最吸引他的图片上,在这之后再进行阅读……从这个调查中,人们不难看出,在当今的出版物中,图片的分量变得越来越重。在新华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8.
图片网站的建立和发展使新闻图片的传播方式产生了一个飞跃,打破了以往那种记者自发将新闻照片邮寄给某家报纸杂志发稿的传统方式,而是采用签约摄影师方式,通过图片网站销售照片来传播新闻,不仅把新闻图片变成了"商品",更采用"集约经营"的方式,使新闻图片市场一诞生便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9.
美联社在为报纸提供全球性图片传真服务方面,已经成为一支具有统治地位的力量。90名美联社的专职摄影记者和无数供稿人以及纽约总部的60名图片编辑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图片送到广大读者的眼前。目前,经管着美联社新闻图片业务的重要人物就是56岁的霍尔·布尔(如图左一)。他是美联社新闻图片部总经理助理。布尔自1956年起在美联社工作,当时他是一个文字记者,三年后调至图片部工作。他平易近人,具有自控能力和自信心,领导着一大批摄影记者,监督美联社新闻图片的发布。  相似文献   

20.
2011年6月23日16时30许,北京突降十年来罕见的最强降雨.《中国日报》图片编辑第一时间打开北京交通台了解实时路况信息,并根据地铁进水、立交桥下积水等情况,分派五位摄影记者从不同位置紧急赶往陶然亭、苹果园、安贞桥等事点采访拍摄.另有图片编辑则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文字和影像信息.17时04分,一位图片编辑在新浪微博发现名为"水葆拉"的网友发出的一张"地铁瀑布"的图片,联系发布人黄琰和图片拍摄者杨迪,了解这张手机照片的拍摄经过并确认其真实性.一小时后,新闻图片中心的邮箱收到作者的原图电子文件和报纸署名刊发的授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