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游补》是一部瑰丽、奇特的神魔小说。它接《西游记》“三调芭蕉扇”唐僧等四人过火焰山之后,写了孙悟空化缘途中为鲭鱼精幻造的青青世界所迷的故事。最后又与《西游记》第62回唐僧金光寺扫塔接衔。小说虽然在形式上是给《西游记》补上这么一段故事,但其实质内容和原著已无甚关系,它是一部独立的完整的著作。  相似文献   

2.
作吴承恩,明朝名小说家。《西游记》主要描述了孙悟奎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是浪漫主义的杰作,而在幻想世界中,现实人生是它的基础,现实性是这部佳作有着长久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师徒四人的人性化形象塑造、神仙系统里的人间色彩、妖魔世界里的人情世故、妖魔鬼怪行为寄寓的社会现实等方面蕴含着作品中的神魔形象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片断】课即将进入尾声——师:同学们,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赞《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仔细品读它,你一定会被作品丰富大胆的想象,跌宕起伏的情节,幽默诙谐的语言,个性鲜明的人物深深吸引。那通过今天的品读,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谈谈对他(她)的看法。生:我觉得,孙悟空是个好徒弟,不管唐僧怎么说他,他即便生气、无奈,但还是紧紧跟随唐僧。即使唐僧最后要赶他走,他也是"半路停步,望向唐僧"。师:看来孙悟空真的是忠心耿耿啊!  相似文献   

5.
【原著简介】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也是最优秀的神话小说。它以神奇的笔墨,讲述了孙悟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曲折经历,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通过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相似文献   

6.
玄奘就是明代长篇章回神魔小说《西游记》里唐僧的原型。唐僧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华人都知道。唐僧是根据玄奘的壮游故事来塑造的小说人物,真实的玄奘又不是唐僧。人们所谙熟的小说唐僧形象,几经嬗变,跟他的原型玄奘已经相差十万八千里了。从宋元的拟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记》等演变到《西游记》,唐僧和他的四个徒弟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一直在变化着。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构建了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妖魔世界。作者在塑造这些妖魔形象时,将人性、物性与神性有机地揉和在一起,处处体现了“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西游记》中妖魔的人性化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追求长生不老;其次是具有浓郁的人情味;再次是具有人的普遍的弱点;第四是具有凶残、狠毒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神魔形象论刘松涛吴永忠的《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浪漫主义的长篇小说。、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浪漫情调和丰富的想象用他汀。个光怪陆离的幻想境界。它以神魔为主要描写对象,塑造了以孙悟空为代表的众多的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为我国文学人物面廊增添了...  相似文献   

9.
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的师徒四人以及经典的故事环节都成为了文学研究以及教育的重要素材,虽然这是一部古典名著,但是这部小说却深受儿童的欢迎,而其中孙悟空的更是儿童们最喜欢的人物,探究孙悟空角色形象的童话色彩以及蕴含的童话精神,对于进一步理解人物人性,丰富和发展儿童教育理论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研究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发展也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孙悟空形象的童话色彩,并分析其蕴含的童话精神,最后探究孙悟空形象对于儿童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为读者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师徒四人形象.本文从文本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的表现,分析四个人物形象代表的四种不同性格,并探究其性格中蕴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内容概览】 《西游记》共100回,60余万字。小说叙述了唐僧(唐三奘)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四人,带着一匹白龙马,经历81次磨难,到西天取经的经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西游记》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孙悟空、猪八戒和唐僧——进行了分析,可以使人们了解到:《西游记》打破了塑造人物类型化的模式,使人物性格趋于复杂化、人性化。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西游记》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以优美的笔调,丰富而瑰丽的故事情节,生动地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成功故事。小说将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形象化为妖魔鬼怪所设置的八十一难,以动物幻化的有情的精怪生动地表现了无情的山川的险阻,并以降妖伏怪歌赞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小说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作者吴承恩。孙悟空是从石头中进出的赤身裸体的石猴,这个赤身裸体的石猴象征着人类的起源,也象征着一个人初生的赤婴阶段。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以优美的笔调,丰富而瑰丽的故事情节,生动地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成功故事。小说将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形象化为妖魔鬼怪所设置的八十一难,以动物幻化的有情的精怪生动地表现了无情的山川的险阻,并以降妖伏怪歌赞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小说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作者吴承恩。孙悟空是从石头中进出的赤身裸体的石猴,这个赤身裸体的石猴象征着人类的起源,也象征着一个人初生的赤婴阶段。  相似文献   

15.
那是在上二年级艺术教材“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一单元。课上我设计了发生在取经路上的故事这一活动,先让学生给大家讲述自己最喜欢的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的故事片段之后,再让学生学唱《西游记》主题歌,然后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组讨论《西游记》中四个人物角色的主要特征(从外貌、服饰、道具等几方面谈起),再请学生分组戴上悟空、八戒、沙僧、唐僧的服饰进行表演。由于学生非常熟悉、喜欢《西游记》中的故事,所以在表演时学生都达到“亢奋”的状态,积极性非常高,参与率更不用说了。学生对剧中人物的模仿可以说是惟妙维肖,大部分学生选、演的…  相似文献   

16.
论《西游记》前七回与西天取经故事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由两个故事群构成,即孙悟空学道和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这两个故事群之间,人物行为模式同构,故事内容相关,前者从反面映衬后者。作者构思是完整统一的。  相似文献   

17.
成就了周星驰后现代主义喜剧大师地位的香港影片《大话西游》,一方面固然使用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方式破除了古典小说《西游记》的权威话语、颠覆了唐僧等人的传统文学形象,而另一方面它却也从更为人性的角度重新阐释了唐僧师徒取经的深刻意义,弥补了《西游记》小说创作的缺陷。本文将以小说和电影对取经主题的表述分析入手,从电影"孙悟空"形象的的塑造角度进行分析,去论述《大话西游》对小说西行取经主题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是我国一部著名的神话小说。它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巧妙地结合起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它“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因而能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西游记》所展示的生活画面是广阔的,所“讽刺揶揄”的“世态”也是丰富而深刻的。作者吴承恩为我们塑造了许许多多典型形象,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正面的有炼就  相似文献   

19.
成就了周星驰后现代主义喜剧大师地位的香港影片《大话西游》,一方面固然使用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方式破除了古典小说《西游记》的权威话语、颠覆了唐僧等人的传统文学形象,而另一方面它却也从更为人性的角度重新阐释了唐僧师徒取经的深刻意义,弥补了《西游记》小说创作的缺陷.本文将以小说和电影对取经主题的表述分析入手,从电影“孙悟空”形象的的塑造角度进行分析,去论述《大话西游》对小说西行取经主题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较为特殊的一部作品。用浪漫和诙谐的笔法描绘了众多形象各异的妖魔鬼怪,为师徒四人取经过程增添了奇幻色彩。小说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核心人物孙悟空。这个人物始终贯穿全文,从出世到成为斗妖胜佛,都表现了他从追求自由的斗争到失去自由的过程,不仅是人生的发展历程也是精神轨迹演变的过程。本文从孙悟空生命升华过程入手,分析孙悟空悲剧形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