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汶  中健 《收藏》2009,(9):186-186
“一两紫砂十两金”“大师紫砂壶”选用最好的泥料制作,珍贵无比 全世界只有中国的宜兴才有紫砂泥。自古纯正的紫砂泥就被誉为“一两紫砂十两金”,属于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目前紫砂泥存世量已经不多,越用越少,越来越珍贵!从2007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已经禁止了对紫砂泥的开采。纯正的宜兴紫砂泥本身就是值得传世的珍宝。吕氏阴阳太极“大师紫砂壶”采用的紫砂泥是大师家藏的纯正紫砂泥,陈腐长达30年,堪称紫砂界的稀世之珍。  相似文献   

2.
《收藏》2009,(6):20-20
【艺术品介绍】 “吕氏阴阳太极壶”含两把壶,合二为一,高约5.7cm,直径约12.3Cm,以吕氏家藏陈腐30年的极品紫砂泥,经“吕派壶艺”天工细制。  相似文献   

3.
俞浩忠 《集邮博览》2013,(11):44-45
1994年5月5日,我国邮政发行了《宜兴紫砂陶》特种邮票一套四枚,选用的紫砂壶分别是明代时大彬的“三足圆壶”、清初陈呜远的“四足方壶”、清代邵大享的“八卦束竹壶”和现代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的“提壁壶”。四枚邮票以精美的紫砂壶为主图,上面有历代文人草书题咏紫砂壶的名句。同时,画面上各有一个方印,印文分别为:“园不一相”、“方非一式”、“泥中泥”、“艺中艺”,可见四把紫砂壶在历史上所占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朱有仪 《收藏》2010,(8):162-163
中国嘉德2010年5月举行的春季拍卖会中,一把顾景舟1948年制、吴湖帆书画的“相明石瓢壶”以1232万元的高成交价,刷新紫砂壶拍卖世界纪录。此成交价为七八年前该壶拍卖成交价约30万元的40多倍,比2009年画家唐云所藏的那把紫砂壶成交价300万元也要高出900余万元,可见紫砂收藏热已悄然而来。  相似文献   

5.
《收藏界》2009,(8)
"紫砂壶泰斗"吕尧臣、"新一代紫砂壶领军人物"吕俊杰两代大师四年磨一剑!绝妙"大师紫砂壶"献礼祖国60华诞!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全世界只有中国宜兴独有。用紫砂壶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名贵紫砂壶可用可藏,历来被视为珍宝。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发  相似文献   

6.
陶人 《收藏》2001,(5):44-44
“中华民族团圆壶”近日在陶者宜兴问世,“中华民族团圆壶”由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题写款名,由宜兴著名紫砂陶艺家顾惠君设计监制完成。该壶壶身镌刻有400多字的小楷“台湾简介”,壶柄似一道彩虹连接壶身和壶盖,上刻台湾岛地图,台上壶盖寓意两岸沟通,民族团圆。  相似文献   

7.
阎正 《收藏界》2011,(9):114-119,2
要见赵本山,真让人高兴。五月中旬在上海,高社长和本山传媒艺术总监刘双平、常务副总裁马瑞东一起参加"四海壶具博物馆"新馆开业仪式,大家都觉得赵本山和许四海两位大师在紫砂壶领域应搞点合作,由许四海大师制壶、赵本山老师题字,取赵本山、许四海每人最后一个字,命名"山海壶"。  相似文献   

8.
唐宋以前的古人称“壶”和“瓶”,与我们今人“壶”和“瓶”的称呼正好相反。古人所谓的“壶”和今人称之为“瓶”的形象相似;反之,唐朝人称之为“瓶”的器物上却有柄曰“錾”,有嘴曰“流”,与今天的“壶”的形象相差无几。由此可见世事沧桑,斗转星移,竟然连器物的名称也倒转了过来。  相似文献   

9.
改之 《收藏》2012,(5):149-125
从紫砂壶诞生的明代开始,紫砂装饰就已出现。紫砂壶“花货”从壶身到壶嘴的多部位皆有采用仿生原理制作的;“光货”与“筋囊器”则是通过立体线条对紫砂进行装饰,此点现今也成为鉴别与考量一把紫砂器物优劣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王宁  丛军 《收藏》2014,(19):104-107
近日有幸得见一“宝根”款竹鼎紫砂壶,拼紫泥料。全手工抟制,壶身上下共由5张泥片镶接,壶高13厘米,壶底径12.5厘米,容量700毫升,净重590克。底款为椭圆形篆书“宝根”二字。盖款是一长方形楷书“宝记”。壶身相向分别镌刻有书法和绘画,壶肩部斜面以行楷刻着赠送者及受赠者的名字。这  相似文献   

11.
"豫丰"紫砂壶是由豫丰陶器公司生产的,该公司由清末秀才吴启南于宣统二年(1910年)创办。吴启南是明正德时宜兴籍四川参政吴颐山嫡传后裔,精通壶艺,是紫砂巨子。其母也是做坯能手,又因家境殷实是地方绅士,因而既有能力又有条件创办"豫丰"陶器公司。吴颐山于正德九年(1514年)中进士,在未中进士前曾在金沙寺内读书,由书童供春陪伴。在读书闲暇时书童供春发现寺内老僧挑捡制作陶缸、陶瓮的细土,加以澄练,抟泥为壶。便"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做成"栗色暗之如金铁,敦庞周正,允称神明垂则"的茶壶,这就是后来闻名遐迩、被后人称谓紫砂壶鼻祖的供春壶。豫丰陶器公司的建立,开创了宜兴紫砂由家  相似文献   

12.
收藏严选     
《收藏》2020,(10)
正放心收藏从这里开始紫砂壶的闪在价值——工艺之美[王玉美]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宜兴人,中国地质大学艺术设计本科学历,紫砂七大艺人之首任淦庭先生第二代传人。欣赏紫砂壶,除了看壶色、壶形、壶款、题铭等,更要欣赏其陶刻技艺、泥绘手法等诸多工艺。紫砂壶的陶刻工艺起源于宋代,当时的陶刻实际上是艺人用竹刀在壶底划署自己的名款而已。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阶层出于对茶道的钟情,喜将诗文及书画意境融于茶器,力图在个人的心灵和紫砂壶艺的契合中寄托自己的畅想和感受。  相似文献   

13.
辛友 《收藏界》2012,(10):127-128
七月的江阴,夏日炎炎,闷热难当,当我迈进江阴宝壶斋茶具博物馆时,凉气伴着茶的清香扑面而来,顿觉神清气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一米多高的紫砂壶,容量达1250升,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中华第一壶"的称号。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紫砂壶了。古色古香的博物馆陈列着千姿百态的名品紫砂壶和各式茶具,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2,(8):5
紫砂壶之美可归纳为造型美、材质美、实用美、工艺美、品位美五类。为历代文人雅士宝爱。今之紫砂壶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细货"既可用于饮茶,又可把玩,工艺美术大师所制之壶,更是收藏佳品,升值潜力甚大。当代紫砂大师所制之壶,拍场成交价几破千万元大关。本专题从对历代紫砂大师、历代紫砂名壶的介绍及对当代紫砂市场是的分析等多方面入手,为您多角度地诠释紫砂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李宝夫 《钓鱼》2010,(2):31-32
中国有句谚语叫“哪壶不开提哪壶”,指的是在人们交往中,有些人好揭别人的短。而现在,我要将这个内容换成提垂钓的“不开之壶”,变我们可垂钓的“可开之壶”。我想,这样做又能为乐趣横生的垂钓再添一些乐趣。  相似文献   

16.
紫砂壶始于宋,发展于明清。在紫砂壶的发展历程中,从原来以实用为主的"素面素心"到许多文人雅士喜欢在紫砂壶题铭刻画并参与壶型设计的"曼生壶"之外,又出现了加彩挂釉的紫砂壶。加彩挂釉的紫砂壶其装饰以传统风格为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画以山水、花鸟、人物、博古图案为主,尤以梅、兰、竹、菊为胜。将书法、诗词、绘画集中在紫砂器上,使之与紫砂艺术完美结合,相  相似文献   

17.
谭文诚 《收藏界》2012,(12):63-65
钟灵毓秀的江苏宜兴,以盛产紫砂壶闻名天下。数百年来,茗壶重器冠绝一世,大师巨匠独步千秋。宜兴紫砂茗壶是我们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陶中瑰宝。喜爱收藏使用紫砂壶的壶友都知道,紫砂壶是由壶体与壶盖两部分组成,两者和谐配合构成了一把既可实用把玩又可欣赏收藏的艺术整体。但有些  相似文献   

18.
王云涛 《收藏界》2010,(7):57-58
鉴赏一把宜兴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归纳起来,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笔者最近有幸收藏到了一把清末的老紫砂壶(见图),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谈一下对此壶的鉴赏。  相似文献   

19.
紫韵     
雨岚 《收藏界》2010,(7):52-52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古来技巧能几人,陈生陈生今绝伦——汪文柏《陶器行赠陈鸣远》 汪诗中这一丸比珠玉还要珍贵的“阳羡溪头一丸土”便是宜兴的紫砂泥。江苏宜兴,古名“阳羡”,这里山明水秀,人杰地灵,水土宜陶,砂壶宜茶。用这里的紫砂泥烧制的紫砂壶,历来是爱茶之人的心仪之物。北宋苏东坡择居宜兴时,“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爱其茶、泉、壶,有“饮茶三绝”之说;明代李渔也有“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的赞誉。  相似文献   

20.
田宪孝 《收藏》2007,(12):130-131
泰山脚下一群壶友,对别人不屑一顾的残破了的紫砂壶却视如至宝,经过精心修整 ,破壶每每化为一件件精美的藏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