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行的以课堂、学科、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必须改变,现代化的学校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尊严。贵州省实验中学从多方面实践“开放办学”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开放办学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
终身教育时代的到来和学生闲暇时间的增多,使得闲暇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闲暇教育不是任何一个组织或行业能独立完成的,必须通过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教育力量,构建以“家庭为桥梁,学校为基础,社会为根本”的横向一体化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早在“八五”期间我校就开始了实施创造教育的研究 ,为探索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基本模式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家庭和社会的普遍要求却常常与学校教育思想不一致 ,这就造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在某些方面的脱节。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到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 ,必须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的创造教育一体化。为此我们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承担了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校、家庭、社会创造教育一体化”实验研究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创造教育实施的方法与途径1 .开设创造…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2009,(8):F0004-F0004
黑芝麻胡同小学围绕创造教育特色,提出“依托胡同文化,促进学生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形成“我实践、我快乐、我成长”的课程理念。学校依托地缘优势,充分挖掘地域教育资源,构建课程体系,摸索出。“走进胡同,感受古老文化;走进胡同,感受现代气息”、学科联动的社会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素质教育普及和深入到学生居住的社区街道和家庭,我市一些学校少先队组织和社区街道居委会相结合,因陋就简地建起了“多功能社区少年儿童活动站”.这些活动站,是里巷、胡同、大院、自然村等城乡居民区少年儿童校外活动的阵地实体,是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新创造,值得推广.社区活动站的优越性第一,社区少年儿童活动站,是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的新的结合点.便于使三个方面的教育相互通气、衔接,相互支持、配合,形成“立体化”教育网络,建立优化的“教育场”,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小学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中学教育脱节的客观现状,为了使学生的教育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绵阳市涪城区探索出一条适合普通初中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行了“1(学校) 1(家庭) 1(社会)>3”的衔接教育。这“两个衔接”就是中学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衔接。  相似文献   

7.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思想和理念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转变教育观念 ,校长、教师和学生转换角色 ,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白沙中学经过二、三年的新课程改革 ,形成了“以教学为中心 ,育人为根本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课内外有机结合 ,学校和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正>“家校社一体化”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基于一种教育共识形成合力,在某种共同的价值追求、教育目标引领下,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发挥各自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体音美学科指导中心以“家校社一体化”体育作业设计为突破口,本着安全、可行、有趣、全面等设计原则,探索出“教学延展、亲子合作、户外实践、特定场所”四种作业类型及其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
最近,攀枝花市炳草岗小学“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改实验通过了由省教科所组织的专家评审组的结题鉴定。这是攀枝花市第一个通过省教科所鉴定的教改项目。炳草岗小学从1988年开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改实验,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取得了较明显的实验效果,探索并建立了以思想品德课教学为中心,学校教育为纽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的“一体化”模式,制定出了既符合实际又便于操作的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和“德育三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儿童;在学校是个好学生)的评价量标,推动了教师、家长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和家长德育意识的变化。本刊对该项实验内容作了简要介绍以供交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德育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新《义务育法》中“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要求,创建城乡学校德育一体化管理机制,着力提高德育质量和实际效果。全力做到:  相似文献   

11.
所谓《思想政治》训练课,它是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开放型的教育结构,吸取了传统教学法、实用教学法以及学法中的合理因素,而创设的《思想政治》课整体改革的新格局。 系列训练课的总精神是:以教材为训练材料,以学生“善学”(学生为主体)为前提,以教师“善导”(教帅为主导)为条件,以发展思维为核心,四者统一在一个“善练”(训练为主线)为归宿的序列之中。 出发点:改革班级授课制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独角戏的弊端,让学生个体有自学、群体有议论的机会,锻炼学生自学、表达等能力,发展非智力因素。 落脚点:利于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初中新课程标准本着“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这一重要理念,强调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应渗透到家庭、社会、学校、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基于这一观点,在情感教育理论指导下,结合新课程理念及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我在对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家庭-社区-班级-学生”四条教育途径,以培养和加强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3.
家庭、学校、社会要协同推动劳动教育,在社会中形成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将劳动教育列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三方要密切合作,家庭要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自我生活能力,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学生掌握劳动知识,社会要为学生提供运用劳动的场所,发挥支持作用,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基地。下面,我从“一、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二、小学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三、家庭、学校、社会推动劳动教育的意义”“四、家庭、学校、社会推动劳动教育的举措”四个方面入手,就“三方协同”构建劳动教育课程,育劳动新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美国家庭学校兴起的背景当代美国越来越多的家长拒绝把孩子送往学校,代之让孩子在家里接受教育。这样一种家庭学校教育及其实践作为一种教育自由选择运动已推及其他国家(如加拿大、英国、泰国)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家庭学校教育”指学龄儿童不通过公立的或私立的学校,而以家庭为基础和地点接受教育。家庭学校教育在美国各个州不断发展,并且逐渐得到社会、政府和学校的支持,走上了合法的健康的道路。1993年,父母自教自养的法案在美国50多个州均获通过,“在家上学”获得了法律支持。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2001年7月发布的…  相似文献   

15.
<正>家校社一体化体育是把家庭、学校、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共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的体育教育理念。学生的体质健康不只是学校的责任,而是家庭、学校、社区三者的共同责任;也绝非仅仅依靠学校一己之力,而是要依靠家庭、学校、社区三者联动。本文以家校社一体化体育作业(以下简称“一体化体育作业”)为抓手,简要论述其具体实施过程中家庭、学校、社区各自的角色定位,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是家庭、社会、学校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如何把各种教育途径联结起来,使德育工作形成合力,形成统一的思想品德强化训练过程,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和人格精神,这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1987年开始,我区在市教研室的直接主持下,在研究学校内部德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构想,并进行了近三年的实践。“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是指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统一指导下,以学校  相似文献   

17.
<正>学生的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协力的结果,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和主导,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成都高新区“校社共育协同治理”教育联动融合发展行动,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企业为辅助,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企业“四位一体”立体教育服务体系,有力推进高新区联合研究项目“家校社共育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成效突出,形成区域家校社共育大格局。  相似文献   

18.
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了切实发挥教育培养人、塑造人的功能,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一、学校、家庭、社会在德育中的作用(一)学校的作用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往往离不开学校教育,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不同于家庭、社会的影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村社区教育的十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村小城镇的社区教育发展迅速,这对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并参与学校教育,促进社会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新格局,优化教育的外部环境;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农村两  相似文献   

20.
四、开发多种渠道。小学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教育内容上的多因素,教育途径上的多渠道,教学方法上的多样化。我们在开发多种渠道教育学生时,主要研究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条渠道的结合问题。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学生的发展与家庭、社会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应该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统一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比较协调的整体,为学生创造最佳环境,力求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现在的家庭结构正趋向小型化,多数是由父、母、子(女)3人组成的小家庭,而家庭教育却趋向“大型化”,一根独苗,父母祖辈都视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