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司法改革的大力推进,引发了学者对基层法官司法的关注。与社会基层关系最为密切,并在司法中起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的基层法官的角色在法律人、社会人、行政人之间游荡,这也是是转型时期中国法官所特有的现象。基层法官在司法过程中运用了独特的司法策略,来确保审判之"公正",乡土社会特有的规则、司法者的法律工具主义观念和使审判获得合法性的司法目的是司法情理化的重要因素。以法治优先为原则,寻求法治与情理的合和之境是基层法官应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会人的法官分化为“法律世界中的法官“、“权力结构中的法官“、“社会文化中的法官“三种角色.不同角色的主导性、司法是否独立、法律精神与文化观念的吻合程度是影响法官角色冲突的重要因素.对法官司法不公现象应作理性透视.从体制入手,为司法建立和谐的规范环境是实现法官依法办事、公正司法的根本之路.  相似文献   

3.
法官依其扮演的司法角色行使司法裁判权,在裁判过程中依法自由裁量,但由于其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并承担着特定的国家职务,故法官是一个由司法角色、社会角色、国家机构中的职务角色构成的复合体,这些角色之间又存在着内在冲突,使法官在自由裁量时受到限制,本文即试从法官的角色构成及冲突对自由裁量的影响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中的基层法院处在审判工作的最前沿,它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司法保障。本研究通过实证调研的方法,运用社会角色理论,分析社区居民对基层法院的角色期望;揭示基层法院的司法实践与社区居民的期望角色之间的差距;最后提出通过两方面的角色调适——法院的自我调适和社会调适,以达到基层法院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角色实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法官员额制源于晚清,在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与司法责任制的推动下,法官员额制改革得到了显著发展。法官员额制改革具有实现法官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塑造法官职业身份的功能。法官员额制改革与司法去行政化相辅相成,互为保障。法官员额制改革基本全面"落地",而法院职能异化的深层困境与法院管理体制的表层困境,阻碍了司法去行政化的进程。为此,实现法院司法审判职能与司法行政管理职能的分离,并优化法院管理体制以保障法官员额制改革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干扰法官独立审判因素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对干扰法官独立审判的内、外部体制及自身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改县党的领导、规范人大监督、减少行政干预及提高法官素质等建议,力图通过改革我国现行司法体制手求达到法官真正独立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7.
角色意识支配角色行为。在高校内部行政管理中,须强化行政人员角色规范的建设与教育。使其认识自己的角色,实践自己的角色,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避免出现角色意识的偏颇,避免角色行为偏离角色规范。进行角色规范的建设与教育,应把理性引导与个体提升相结合、法规规范与自我约束相结合,从而实现高校人事行政部门、高校行政管理相对人(即广大师生)、高校行政人员自身三方面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法官员额制改革是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司法公平的重要保障。对员额制改革的研究,可从法官的自我实现与实现自我的角度切入。法官的自我实现是在遵守司法审判规律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是个体自我实现与群体自我实现的统一,是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彰显后主体性获得的承认。法官的自我实现是实现自我的目标,实现自我是自我实现的目的。“行政控制型”和“法官自治型”关系模式都存在各自的不足,“法院整体本位”关系模式能够推动法官实现自我与实现司法公正目的的达成,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官实现自我的内化激励机制、履职保障机制和回应型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裁判文书的情理说理是指在对裁判文书阐明的认定事实和适用的理由及结果说理时,其所依据的情理应符合社会生活常识、常理和常情.在当今我国注重司法公信力的语境下,运用常识、常理、常情的情理说理,有利于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因此,在情理说理的实践中,应深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高法官的司法智慧,同时要把握情理说理进入司法的限度.  相似文献   

10.
网络技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正日益介入社会各个领域,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角色也由传统授受者角色相应的的转变为学生学习合作者、知识建构者、学生道德引导者、生态教育者。为达成角色转换教师应转变观念、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多元化的知能结构,同时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师资培培训。  相似文献   

11.
江西近代法律人经历清末留日学习法政,民初兴办法政专门学校两次求学高潮后,已形成较为庞大的职业群体,基本垄断了地方司法行政的主要社会资源.但因为个人事业经营路径迥异,使得同为法律人的成长轨迹显得千差万别.而律师蓝鼎中坎坷的职业生涯,从一个侧面较为完整反映了近代江西法律人成长的基本路径,也折射这一群体生存发展的复杂环境和频繁变换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12.
Much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is affected by the law and many social workers can expect some involvement with the legal/judicial system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ir work. This paper reviews social workers' historical commitment to justice for their clients and in a broad societal context and examines current and evolving roles of social workers vis-ä-vis the rapidly changing judical system. Based on the increasing involvement of social workers in legal and justice-related functions, specific proposals are offered for upgrading the legal/judical content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依法治国不仅要有一套完备的法制体系,还要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秩序所内含的基本价值的信仰.法律信仰是法治化进程的精神动力,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关键.培养法律信仰的基本路径包括:破除权力本位,树立法律权威;增强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执法、司法人员的教育和管理;疏通从利益需求认同到法律价值认同的渠道;完善赏罚机制,促进司法公平.  相似文献   

14.
论法制诚信     
法制诚信是一种不同于人格性诚信的制度性诚信,它是法治社会中组织社会生活的首要力量.法制诚信由立法诚信、司法诚信和守法诚信所构成.立法诚信包括立法过程方面的诚信与法律设计方面的诚信.司法诚信包括对法律忠诚及法律运用过程的公正(包括司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守法诚信则体现在公民真诚地认同法律、自觉地遵守法律和积极地使用法律上.  相似文献   

15.
良好司法公信力具有维护司法权威、培育法律信仰、促使公民守法和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价值功能。从司法自身的内在要求而言,良好司法公信力在我国的实现有赖于司法主体、司法过程和司法结果这三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公信力。从司法的外部因素来讲,良好司法公信力在我国的实现有赖于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赖于民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有赖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有赖于司法经费的充足供给。  相似文献   

16.
社区建设中参与主体角色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的灵魂。社区参与的主体除作为自然人的社区居民外,还包括社区内的三类法人:政府、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社区居民在社区建设中起到基础作用,三类法人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分别扮演着主导者、支持者、中介者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影响和作用。各参与主体之间既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彼此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劳动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是社会活动和司法实践中最普遍的法律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根据目前我国有关民事、劳动法律法规,从主体、内容、客体三个方面对两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法律规范不可能包罗万象,而社会生活却是变幻莫测的,欲以有限的规范把握无限的社会就不可能将法律设定为一个封闭的体系。法律条文中一般规定与特殊规定的设置既可以满足实在法对法的稳定性与可预见性的需求,又可以达至法律灵活适用的境界。旨在实现普遍正义的一般规定与意在增加法律弹性、为个案正义留出余地的特殊规定在实现普遍正义与个案正义进而实现法治理想的追求中有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规范的刑事判例体系,对于弥补成文法缺陷,限制司法机关权力,促进法制统一,满足公民预测可能性以及解释和理解刑事制定法都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判例已经成为促进法律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应适应刑事司法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规范性的刑事判例体系。  相似文献   

20.
法学教育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法治建设的重要标尺,《刑法学》教学在整个法学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司法考试语境下,高校《刑法学》教学面临巨大冲击。高校为应对《刑法学》教学困境,应变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正确处理教学与司法考试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