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展示成绩、推广经验为内容的新闻报道,在国内通常称之为成就报道,俗称“唱赞歌”。  相似文献   

2.
程粉艳 《军事记者》2003,(12):18-18
成就性报道,是各类媒体正确引导受众,发挥新闻媒体正面宣传作用,全面展示社会发展进步,记录国家现代化的阶段性历史进程,凝聚和鼓舞全国人民团结昂扬奋进的重要报道形式。纵观近年来几次大规模的成就性报道,我们可以发现:尽管这些报道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和以前相比,无论是在报道的理念上还是报道实践中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创新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代表了今后成就报道的基本趋势。成就性报道不再是新闻报道中一种被动应付的“规定动作”,它在观念、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着很大的可创新空间。成就性报道具有非事件性新闻的特征,属…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中的成就报道,是指在新闻中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对一个时期内某个领域取得的成就进行报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围绕各行各业成就进行的新闻报道,已经成为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新闻报道中,成就报道是比较枯燥的一种,因为,每当接到一个关于成就报道的任务时,  相似文献   

4.
眼下一提起经济报道,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报道,往往令许多记者“噤若寒蝉”,认为企业报道“枯燥无味”,“有做广告嫌疑”,因而对企业报道“避而远之”。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如何做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新闻的报道,笔者想把自己感受到的一些粗浅体会与各位同仁进行商榷。自身角色的转变经济新闻报道的角色,指的是经济新闻报道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  相似文献   

5.
经济新闻深度报道是有关经济新闻的高层次报道方式。这种集前瞻性、权威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新闻报道形式正在成为中国新闻报道中的一门“显学”。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的经济新闻深度报道仍存在诸多不足。本试图揭示这些不足,并提出一些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6.
袁治强 《新闻知识》2001,(10):49-50
我们常讲,新闻要真实,要可信,应该说,新闻的真实与可信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表达的本是统一问题的两个不同层面。新闻真实,指的是新闻报道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可信,则是指新闻发布后读者对它的信任度,按理说,真实的新闻应当是可信的,但实际中却并非如此,有些真实的新闻,读者却对其产生怀疑,这里面也包括大量的正面报道。比如:我们从正面大量地介绍一些工作做法和成绩,相当多的读者对这些正面报道的可信度大打折扣,有的甚至不感兴趣,要么看一下标题,要么根本不看,这除了与可读性和写法、编排不活难以激起读者的阅读…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有三 个任务:公开报道、内参报道、联通工 作.”①内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大创造, 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都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内参在革命和建 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相称的是,对它 的理论研究很少,而且一些说法并不严谨.比如把内参监督当成一种舆论监督, 认为内参是新闻等.本文对这些问题详加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内参的不公开性 公开与否是新闻与内参最重要的区 别.公开性是新闻报道的一个概念.“新 闻的公开性一方面是指新闻信息的内容 是可以公开的,另一方面是指信息应该 以公开的方式传播给公众.”②内参报道 则是不公开的.  相似文献   

8.
企业产品要讲求信誉,作为精神产品的新闻报道,更应讲求信誉。新闻报道的信誉体现在什么地方?除了新、真、活、准和客观公正等要素外,笔者认为新闻报道的“有头有尾”,即报道的完整性、也是关系报纸信誉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可忽视。平常,我们常见到一些新闻报道“有头无尾”,这不是说某篇文章写得不完整,而是就报道某一新闻事实的过程而言的,即是指在新闻发生时,新闻媒介作了报道,但没有随后对该新闻事实的发展、后果(结局)作跟踪报道(这里是指一次性报道不能给人  相似文献   

9.
企业产品要讲求信誉,作为精神产品的新闻报道,更应讲求信誉。新闻报道的信誉体现在什么地方?除了新、真、活、准和客观公正等要素外,笔者认为新闻报道的“有头有尾”,即报道的完整性,也是关系报纸信誉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可忽视。平常,我们常见到一些新闻报道“有头无尾”,这不是说某篇文章写得不完整,而是就报道某一新闻事实的过程而言的,即是指在新闻发生时,新闻媒介作了报道,但没有随后对该新闻事实的发展、后果(结局)作跟踪报道(这里是指一次性报道不能给人  相似文献   

10.
刘岩 《声屏世界》2005,(2):27-28
这里的“硬新闻”,是指我们电视新闻中常见的成就性、经验性报道等报道形式。在东北振兴、媒体先行的时代大背景下.如何做好这些新闻报道,啃下这块“硬骨头”.让此类新闻背后的大主题春风化雨般的为观众理解、接受,顺利实现新闻传播的“软着陆”。几乎成为电视记每天都要直面的问题。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举重若轻”的本领.为此.笔试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1.
“增强策划意识,加大策划力度”,这已成为新闻界的热门话题,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新闻策划与新闻报道策划”的争论。在新闻报道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新闻绝不能策划,而新闻报道的策划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尤其是电视新闻报道“策划”更显其重要,它是提高电视新闻报道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新闻报道的策划是记者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实的能  相似文献   

12.
申红 《青年记者》2003,(6):32-32
经济报道正在成为中国新闻报道中的一门“显学”,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当前的经济新闻存在着不少让人难以满意的地方,如经济新闻对经济工作的指导性太弱,大多为事后诸葛亮式的指导,再如,经济新闻的可受性差,要么文章令人难以卒读,要么成为企业简报工作总结经验介绍等等。本文试图揭示当前经济新闻存在的种种误区,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诞生使新闻报道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微博、微信、论坛等都成为个人发布消息的工具。网络成就了一个自媒体时代,也成就了公民记者和公民新闻。这些消息,经过巨大的网络人脉的阅读和热评,就会成为一种网络舆论,影响着主流新闻媒体对报道题材的选择,甚至是议程设置。但是网络上的虚假消息、失实消息也很多,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如果不加以选择、核实就采用,往往会“被新闻”,造成新闻报道中的被动、甚至是严重的后果。本文探讨了在复杂媒介生态下谨防“被新闻”的一些方法,以期对记者同仁们能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成就报道,一直是党报新闻报道的主旋律和重头戏。综观近年的成就报道,存在着偏重宏大叙事与深入人心不够的矛盾、语言“高端大气”与事实“细节不足”的矛盾、宏观“站位很高”与新闻“贴近性不强”的矛盾。如何让成就报道这种“硬”新闻变“软”,增加对读者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成就报道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15.
袁超 《新闻三昧》2007,(6):37-39
一、深度报道及其特点深度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来龙去脉、揭示实质意义的报道方式。其内容具备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即阐明新闻事实本质内涵的客观规律性。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唯物论的世界观不过是对自然本来面目的了解,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份”。坚持唯物论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新闻报道是网络媒体展开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它主要通过相关新闻报道影响公众舆论,进而对事件当事人或相关责任人形成舆论压力,促使事件的解决。此类新闻报道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以新闻网站,包括传统媒体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的监督报道;另一类是个人网站或主页、论坛、社区特别博客等自媒体的监督报道。在这样的新闻报道中,新闻价值取向问题也必然存在。本文所研究的网络舆论监督事件是指始发于网络的舆论监督事件,因此新闻传播主体指  相似文献   

17.
经济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媒体纷纷加大经济新闻报道力度。然而,在经济新闻繁荣的同时,还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动态性、工作性、一事一报的报道比较多,分析洼、解释性、关联性、建设性的报道少,尤其是地方媒体的经济新闻报道,由于缺乏对经济的整体性、前瞻陛研究,缺乏对经济事件、经济现象、经济问题的多重观察视角,使得地方经济新闻报道普遍存在着报道层次浅、报道视野窄、报道方式旧和报道效果差等问题。影响了经济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界日益加强经济新闻的报道力度,经济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更迎来了经济新闻的繁荣发展期,出现了新一轮的“经济新闻热”。但是,人们在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发现经济新闻报道中存在着结构重复、良莠不齐、质量不一等问题。因此,加强和改善经济新闻的流量调控,切实提高经济新闻报道的总体质量,应引起新闻从业者和新闻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蓝芳 《新闻记者》2000,(10):50-53
新闻侵权问题很早就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南方日 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本集团)主办的主报《南方日报》和各系列报如《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南方农村报》等,在新闻报道中,尤其是在舆论监督报道中,惹来了一些官司。这些新闻官司,从法律的角度看,其新闻报道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从客观角度来看,受到新闻时效要求、采访工具落后等因素的制约,采访工作不可能像司法人员办案、律师取证那样,使所有新闻事实都得到有效证据的支持;二是从主观角度来看,部分新闻工作者本身的群众观念、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界日益加强经济新闻的报道力度,经济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更迎来了经济新闻的繁荣发展期,出现了新一轮的“经济新闻热”。但是,人们在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发现经济新闻报道中存在着结构重复、良莠不齐、质量不一等问题。因此,加强和改善经济新闻的流量调控,切实提高经济新闻报道的总体质量,应引起新闻从业和新闻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