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胶凝砂砾石坝内部存在的缺陷问题,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在不同缺陷状态下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的衰减,结果表明,内部缺陷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将试验数据作为随机事件的一个样本,借助数值模拟的方法是探究解决胶凝砂砾石坝内部缺陷影响强度问题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基于 8个碳纤维布约束高强混凝土棱柱体试件的试验 ,研究了碳纤维布对提高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改善其变形性能的作用 .试验发现 ,包裹碳纤维布可以提高试件的抗压强度 ,并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变形性能 ,其效果随碳纤维用量的增加而更加显著 .在试验基础上 ,根据理论分析和对试验结果的整理 ,归纳出碳纤维布约束高强混凝土的应力 应变全曲线方程 .最后 ,利用提出的全曲线方程编制计算机程序 ,分析了包裹碳纤维布对提高高强混凝土压弯构件的强度和延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在不同海洋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制作了三种混凝土试件:普通混凝土浸泡腐蚀试件、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浸泡腐蚀试件和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干湿交替腐蚀试件。将这些试件浸泡或干湿交替浸泡在5倍浓度的人工海水中,每隔60d每种试件任意取出3个测试其抗压强度。通过试验可知,掺入玄武岩纤维后混凝土强度有所增加。经过60d腐蚀后,干湿交替腐蚀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试件强度开始下降,而普通混凝土浸泡试件和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浸泡试件的强度仍在缓慢增加。相同腐蚀条件下玄武岩纤维的质量损失较平稳,后期质量损失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4.
针对花岗岩石粉混凝土抗冻性问题,制备尺寸为100 mm的立方体混凝土试件,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分别测定未冻融和冻融循环25、50、75、100、125和150次时花岗岩石粉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和动弹性模量,得到主要结果如下:花岗岩石粉混凝土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与冻融循环次数分别呈负相关、正相关、负相关;冻融循环150次时,编号为S52C10试件抗压强度与其冻融前。抗压强度比值、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分别为66.0%、1.81%和66.9%;试验表明当花岗岩石粉掺量在0%~20%范围时,掺量为10%的花岗岩石粉混凝土抵抗冻融破坏能力最强,试验结果可以为花岗岩石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测试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件为数值分析的对象,考虑试件内部存在贯穿整个试件1-2mm厚的细砂、中砂或粗砂形成的薄弱层缺陷,使得骨料与胶凝材料粘结不充分,针对混凝土的二、三轴强度,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缺陷的存在,不只是降低了材料的强度,同时也改变了分析试件的应力状态.当胶凝砂砾石材料施工方法不当时,骨料与胶凝材料粘结不充分现象是较难避免的,不容忽视;通过试件粘结质量对混凝土影响的分析,提供研究胶凝砂砾石材料筑坝问题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6.
对新拌混凝土采用了3个不同时刻作为振动的起振点,分别按照3种不同频率和振幅组合进行实验,将受振动的试件和基准(未振动)试件在标准养护室养护到一定龄期后进行抗压试验,从而判断受振动混凝土1d、3d及28d抗压强度变化趋势。测量了不同龄期的72组抗压强度,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有17组强度是降低的,降低的数据在6%以内的占了16组。试验结果表明:对处于初、终凝前后混凝土材料施加试验中设计的振动,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钢-地质聚合物混凝土(geopolymer concrete, GPC)栓钉连接的界面抗剪性能,对4组栓钉连接的钢-混凝土试件进行推出试验,分析其破坏模式、荷载-滑移曲线、抗剪承载力以及延性等力学性能,得到混凝土类型、GPC抗压强度以及栓钉直径对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GPC试件中栓钉表现出剪断破坏,与普通混凝土试件破坏形态一致,GPC翼板无明显裂缝,整体性较好;GPC栓钉抗剪承载力与普通混凝土栓钉试件相近,刚度偏低,但具有更好的延性;提高GPC抗压强度和栓钉直径可有效提高栓钉的抗剪承载力和刚度。基于实测结果,提出栓钉连接的钢-GPC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和界面黏结-滑移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学学报》2016,(3):13-16
本文试验制备了三种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试样,通过硫酸盐干湿循环耦合作用加速硫酸盐侵蚀速率,测试各个试件不同循环次数后试件的抗压强度和质量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硫酸盐干湿循环复合作用下的腐蚀机理。研究表明混凝土中加入掺合料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而且掺和量在一定范围内时,混凝土结构抗硫酸盐侵蚀的能力会随着掺量的增大而提高;不同配合比的试件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质量增长的都比较平缓,变化比较小。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对风积沙自密实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基于正交试验结果选择风积沙取代率、粉煤灰取代水泥率、颗粒级配这3个因素对风积沙取代部分河砂配制的自密实混凝土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试验共设计配合比10组,共计立方体试件120个,棱柱体试件30个.探究了风积沙自密实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劈裂抗拉及棱柱体抗压强度、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改变碳纤维在混凝土中的掺量,探讨碳纤维对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碳纤维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基本没有影响,但对混凝土劈拉强度的影响较显著。当碳纤维掺量为0.08%时,劈拉强度可较素混凝土提高43.3%。同时碳纤维还可明显改善混凝土试件的破坏形态,使试件裂而不碎。  相似文献   

11.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cube specimens (100 mm×100 mm×100 mm) and plate specimens (100 mm×100 mm×50 mm) were tested under biaxial compression-compression (CC) and compression-tension (CT) load combinations. For comparison, normal concrete plate specimens (100 mm×100 mm×50 mm) were tested under the same load combinations.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 a two-level strength criterion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in both octahedral stress coordinate and principal stress coordinate was suggested. The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cube specimens (100 mm×100 mm×100 mm) were then tested under triaxial compression-compression-compression (CCC) load combination with corresponding tests on normal concrete cube specimens (100 mm×100 mm×100 mm). The effect of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on tr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is further examined. A "plastic flow plateau" area was apparent in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s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but not in normal concrete. A quadratic formula was suggested for the expression of strength criterion under triaxial compression.  相似文献   

12.
大骨料混凝土在双轴压应力状态下的变形和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连理工大学自行研制改造的液压伺服静、动态三轴试验系统对不同骨料级配和尺寸的混凝土试件在双向压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强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所用试件有3种:采用大坝原级配最大骨料粒径为80 mm的立方体试件以及相应的湿筛混凝土试件,尺寸分别为250mm×250mm×250 mm,150 mm×150 mm×150 mm和100 mm×100 mm×100 mm.试验过程中,测得了所有试件两个加载方向的应力和应变,以及未加载方向上的侧向变形,并根据试验结果,系统地探讨了不同级配混凝土的双轴抗压强度、极限变形、应力-应变曲线以及破坏形态的变化规律,发现大骨料混凝土在双轴压作用下的极限强度和变形能力要比相应的湿筛小骨料混凝土提高的更多,最后分别在主应力空间和主应变空间建立了不同级配混凝土的破坏准则,这为水工大体积混凝土按多轴强度理论进行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4种不同水胶比(0.52、0.48、0.44、0.40)自密实混凝土试件(N1、N2、N3、N4),分别在不同养护龄期(7、14、28、56、84、112 d)时进行超声波速与抗压强度的测试,得出强度与波速随龄期增长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其变化规律作回归分析,获得合适龄期内两者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试件抗压强度随养护龄期延长而增加,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在一定龄期内,强度与波速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又因不同水胶比的试件波速增长速率不同,故回归方程不同;水胶比为0.52的自密实混凝土以幂函数拟合性最好,水胶比为0.48、0.40自密实混凝土则以指数函数最优,而对于水胶比为0.44的自密实混凝土,线性函数最佳;建立无损模拟曲线方程,可为预测适用本地区低水胶比自密实混凝土强度提供理论支持,也为检测加固工程中自密实混凝土质量问题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精度,利用改进果蝇优化算法(IFOA)优化RBF神经网络的参数Spread值,建立IFOA-RBF预测模型用于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以UCI数据库中的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数据集为例,以每立方混凝土中的水泥、高炉矿渣粉、粉煤灰、水、减水剂、粗集料和细集料的含量以及置放天数为网络输入,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作为网络输出,进行仿真测试,并将结果与参考文献中的其它方法比较。结果表明:优化后的RBF网络既体现了广泛映射能力,又明显地提高了网络的泛化能力。验证了IFOA-RBF模型在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 of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on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concrete skeleton theory. For this purpose, 30 mix proportions of concrete with target cube compressive strength ranging from 20 to 60 MPa were cast with normal coarse aggregate and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from different strength parent concretes. Results of 28-d test show that the strength of different types of recycled aggregate affects the concrete strength obviously. The coarse aggregate added to mortar matrix plays a skeleton role and improves its compressive strength. The skeleton effect of coarse aggregat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strength of coarse aggregate, and normal coarse aggregate plays the highest, whereas the lowest concrete strength occurs when using the weak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There i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rete strength and the corresponding mortar matrix strength. Coarse aggregate skeleton formula is established, and values from experimental tests match the derived expressions.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devastating disasters in which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collapsed have causedmajor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damage around thworld. Investigation of these incidents showed thathe collapses were mainly due to the poor concretquality (NCREE, 1999; SECL, 1999; Watabe, 1995)Therefore, high quality assurance in reinforced concrete (RC) structur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is onof the most important safety factors. To promote threliability of structure, co…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四种不同外加剂分别按不同比例掺入加气混凝土中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试验表明掺入适量的外加剂能有效地提高加气混凝土抗压强度,分析了掺入外加剂后加气混凝土强度提高的机理,探讨了利用加气混凝替代粘土砖作为砌体结构承重墙体材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一个用于估算FPR加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引入了FRP强度发挥系数(套箍发挥系数). 实验结果表明, 混凝土达到极限强度时, FRP并未达到极限强度, 其强度发挥系数在0. 28~0. 59之间, 与FRP的弹性模量有关. 该计算方法可用于估算FRP加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其理论计算强度高于实测强度10%~30%, 偏差主要来自FRP与混凝土的界面粘结状况不理想及混凝土抗压强度数据的离散性等.  相似文献   

19.
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干缩与徐变。研究表明,和普通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抗压强度低,弹性模量小,干缩与徐变较大。最后提出了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