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名师是从普通教师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大都历经一番苦难与挣扎,如阿·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扉页所言:“在盐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他们几乎有共同的成长历程:热爱甚至痴迷这份工作,不简单地把它当作“谋生的手段”,每天不是“做事情”而是“做事业”,不做辛苦盲目的体力劳动者,  相似文献   

2.
《煮书》是一篇指导学生读书方法的应用性课文,于老师创造性地组合教材,课前让学生自学《煮书》,课上让学生运用“煮书”的方法“煮”读《荷花》,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把发现留给学生”,使其在创造性的阅读中展现个性。学生“煮”中见悟、“煮”中得法、“煮”中怡情、“煮”中显能,“煮”活了《荷花》。  相似文献   

3.
大观园     
冰释 《初中生必读》2010,(10):36-36
“免煮”稻米印度科学家通过使用杂交技术,成功培育出一种新稻米.只需泡在水里就能“煮”熟.且可以适应印度各地不同的气候。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第六册《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中的“游泳”二字,不少教师把它当作一个词,释为“在水里游动”,这不妥当。“翔”,回飞也,动词;“集”,群鸟停歇木上也,也是动词。这句的词序是名——动——动。但如把“游泳”作为一个词,则“锦鳞游泳”的词序就是名——动,与“沙鸥翔集”属对不工。其实,“游泳”是两个词,《说文》:泳,潜行水中也。《诗·邶风》:“就其浅矣,泳之游之”。朱熹集注:  相似文献   

5.
自从看了《马达加斯加》这部电影之后,我就特别希望自己能去那儿玩玩儿。终于有一天,电影里那四个“调皮蛋”来接我了——  相似文献   

6.
进入2003年秋季,常在泰晤士河畔散步的英国人发现,那儿成了一片“雷区”。他们时不时会“咔嚓”一声踩上一个硬邦邦的东西。这,就是最近让英国人头痛不已的“中华绒蝥蟹”。中华绒螯蟹就是大闸蟹,又称扣蟹、毛蟹,原产于中国的江河湖泊和水田中。2003年11月13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号召”英国人:赶快来吃这种入侵的螃蟹!  相似文献   

7.
论文主要是以曹征路的中篇小说《那儿》来探讨底层书写的写作面向。这些面向恰好也体现了《那儿》的书写窘境:其一、失声的‘独白’:从失声到“失身”;其二、凌虐身体的革命理想:从《英特纳雄奈尔》到《那儿》。前者体现了近年底层书写普遍存在的“失声的‘独白’”,主人公到最后只能寻死的悲剧—无望的诉求,无意中却为‘左翼文学’传统唱起了终结的挽歌;后者却演绎了底层人民凌虐身体的一面,半个世纪以来对群众快感的绝对服从又是如何跟个人身体欲望产生抵触,造就了一种排斥个人身体欲望的革命理想。从《国际歌》最初的原名《英特纳雄奈尔》高扬的大半个20世纪到新世纪中国被简化成两个谐音字的“那儿”,只说明了马克思的精神遗产在中国不断受到“窄化”、“庸俗化”、“口号化”、“泛政治化”发展到今天它注定要面临的“简化”窘境。论文认为《那儿》充其量只是体现一个工会领袖的悲壮和苦难,处在他底下那些工人们的辛酸和复杂命运并没有得到作者给予充分的描写和展开,作者并没有通过复调的手法教会他们“如何说话”,以致我们质疑这样一个知识者的底层表述的可靠性。人们理应对这种书写面向的历史叙事“合法性”进行反思:谁说话了?  相似文献   

8.
《干将莫邪》“当于汤镬煮之”一句中的“当”,常见的学习资料均认为它是“应该”的意思。如:浙江大学出版社《新版初中课本文言文译释》将“当于汤镬煮之”翻译成“应该在开水锅中烧煮它”;南京出版社《初中古文注译解说》把该句理解为“应该在开水锅中煮它”。笔者觉得此“当”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应该”,而是“判决”的  相似文献   

9.
番薯     
洋葱、花菜、胡萝卜、青椒……一篮一篮蔬菜水洗过般青翠。我拎起一个沾了土的番薯,心里一阵喜悦:十个月大的孩子今天将吃他生命中第一口番薯,世界上有这么多甜美的东西等着他一件一件去发现,真好。“你们是怎么处理番薯的?”有人在背后问我。是个五十几岁的妇人,带着谦和的微笑。不等我回答,又继续说:“我只会放在水里煮一煮,你们东方人一定有比较高明的吃法……”也许,但是我这个东方人只会把番薯丢在水里煮一煮。实话实说,她显得相当失望。“我是以色列人,在苏黎世  相似文献   

10.
《煮书》是一篇指导学生读书方法的应用性课,于老师创造性地组合教材,课前让学生自学《煮书》,课上让学生运用“煮书”的方法“煮”读《荷花》,还学生以真正的“读”地位,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把发现留给学生”,使其在创造性的阅读中展现个性。学生“煮”中见悟、  相似文献   

11.
《水能溶解别的物体》这一课,要求指导学生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认识水有能溶解别的物体的性质,教材中有两组实验: 第一组:典型的不溶解——“沙子会逐渐沉到杯底”;典型的溶解——“把食盐放进水里,食盐却看不见了”;在前两项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灰锰氧的溶解过程,想象“溶解”是怎么一回事,把握溶解现象的共同特征,形成溶解概念。  相似文献   

12.
教学分析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以“固体和液体认识”为基础,围绕“提出问题——寻求问题答案”安排了四组教学活动:想办法使橡皮泥和铝箔浮起来、研究小潜水艇的沉浮原理、探究鸡蛋或土豆浮起来的方法、用沉浮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希望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秦杰 《历史学习》2006,(4):37-38
近日,在辅导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权利法案》理解为英国的宪法,仔细探询起来,原因大概有三:其一是《权利法案》本身就有“法案”二字,极易给学生以误导;其二是教材中将其内容概括为“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似乎其法律地位至高无上;其三,教材中还说,“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既然是一部“法案”,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英国的政体——君主立宪制,因此学生便认为《权利法案》就是英国的宪法了。其实,英国的宪法是不成文宪法,也就是说,它不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只是由宪法性法律、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组成的宪法体系。英国宪法这种特  相似文献   

14.
番薯     
洋葱、花菜、胡萝卜、青椒……一篮一篮蔬菜水洗过般青翠.我拎起一个沾了土的番薯,心里一阵喜悦:十个月大的孩子今天将吃他生命中第一口番薯,世界上有这么多甜美的东西等着他一件一件去发现,真好.“你们是怎么处理番薯的?”有人在背后问我. 是个五十几岁的妇人,带着谦和的微笑.不等我回答,又继续说:“我只会放在水里煮一煮,你们东方人一定有比较高明的吃法……” 也许,但是我这个东方人只会把番薯丢在水里煮一煮.实话实说,她显得相当失望.  相似文献   

15.
煮花生     
两处增加引号,构思别具匠心!一是在标题上加引号;二是在第二自然段中添加带引号的“煮花生”,即将第二自然段中的“爸爸指着后园说”改为“爸爸重重地叨念‘煮花生’三字,指着后园说”——以“挖”扣题中的“煮”,让“花生”——“我”——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率先基本完成,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此时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到最繁荣的阶段,人们称之谓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同时,这一时期也是英国历吏上最辉煌的时代——维多利亚时代,而夏洛蒂·勃朗特的传世之作《简·爱》正是诞生于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本文以《简·爱》为视角,透析这一“黄金时代”的英国社会。  相似文献   

17.
幽默·忧默     
关于这个标题乃是在余光中那儿受到的启示。对于“幽默”确实有蛮多人谈过,但群龙无首,挑几篇佳品比讨个老婆还难。其中我比较喜欢的属余光中《幽默的境界》与钱钟书的《说笑》。记得朱光潜《谈美书简——“还须弦外有余音”》中说丰子恺的老友有一话颇有味,我这里拿来充个“余音”——“尝喜小中能见大,还须弦外有余音”。  相似文献   

18.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也是“湖畔诗人”的领袖人物。文章结合华兹华斯的创作风格分析了诗人的代表作之一——《孤独的割麦女》(“The Solitary Reaper”)。  相似文献   

19.
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只有让幼儿真正理解歌词,幼儿才能很快学会歌曲。为此我在教小班幼儿学习《小朋友爱上幼儿园》这首歌时,做了以下尝试: 我先出示一幅鱼在水里游的图片,请小朋友自由组织语言,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小朋友们纷纷举手说“小鱼在水里游”、“小鱼在水里做游戏”、“小鱼在水里玩”。最后我小结“小鱼爱在水里游”,让幼儿跟着念一遍,幼儿很高兴地接受了。  相似文献   

20.
英国《国家校长标准》于1 998年开始实施,十余年来在英国校长培训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它在实践中得以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英国实施了国家级校长专业资格培训项目.这一培训项目将“资格培训”与《标准》联系起来,基于《标准》选拔参训人员,确保其具有达到《标准》要求的基础;培训内容切合《标准》,使参训人员可以达到《标准》的要求;“资格培训”法制化,为《标准》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资格培训”机构专业化,为《标准》的实施提供专业保障,实现了《标准》从“文本”层面向“实践”层面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