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为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我对“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与学的方式,学生能力的培养上着力,改革课堂教学.整个课堂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一节课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反馈,巩固落实、归纳整理等学习环节,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是其学科素养的最佳体现。“以读促写”教学理念倡导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注重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通过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灵感,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基于“以读促写”理念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目标中明确要求,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自信心”。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教学效果正如吕叔湘先生说的那样“少、慢、差、费”。作文教学的改革,应是使学生乐于写作文,轻松写作文。作文教学实践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李敏 《中学文科》2009,(16):77-77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目标中明确要求,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自信心”。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教学效果正如吕叔湘先生说的那样“少、慢、差、费”。作文教学的改革,应是使学生乐于写作文,轻松写作文。作文教学实践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需的个体心理特征,是通过实践将个人智力和教学所需知识、技能转化而形成的一种职业素质”。教师缺少了这种职业素质,就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很难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真实体现,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6.
“三维目标”的实现,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对于“三维目标”不甚了解,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的一组文章,从不同的方面对“三维目标”进行了探讨,观点不尽相同,希望对大家深入思考与讨论有所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基本要求在不同学科中的具体体现。同样,也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应用必须实现的目标。在大量实践案例中,我们却看到有些教师只重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与实施,忽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教学目标中提出要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因此,在初中三年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教学目标中提出要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因此,在初中三年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试论教师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教师继续教育培养目标,必须坚持实用性、针对性,突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着眼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其知识目标是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拓宽学术视野;其态度目标是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教学观;其能力目标是增强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培养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等。  相似文献   

11.
写作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教”学生“学”写作。“教”这一行为就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这一行为就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作文的个性化,源自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思想和方法。所以,个性化的“教”是个性化的“学”之前提,个性化的“学”是个性化的“教”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吴蓉瑾 《中国德育》2006,1(9):69-71
一、基本理念:“写真话、说真事、抒真情”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通常是“教师命题一学生写作一教师改评”的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容易造成大多数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害怕作文,作文脱离生活,缺乏真情实感。《上海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要求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写作应有感而发,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作”。 小学生往往不会挖掘身边题材,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小学语文写作指导方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小学生情绪晴雨表”(以下简称“晴雨表”)是我结合我校情感教育办学特色而设计的一种写作教学新样式。其特点是,让学生通过记录自己生活中的“阴晴雨雪”、点滴小事,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内心世界的变化真实、准确地表达出来,从而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晴雨表”将写作定位于“我手写我心”,鼓励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教师关注的重点不是作文的文字技巧和表达形式,而是学生是否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教师对作文的评改不仅是对文本的评改,还是师生之间真情对话、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过程;写作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教小学生作文,更在于教他们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3.
一、作文教学总目标与学段目标、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在课标中,对总目标的表述侧重于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学段目标中,则更多地体现三维教学目标,每个学段目标第一条都是着眼于习作兴趣的培养,后面的几条才是有关观察、表达等能力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要求“乐于书面表达”;第三学段则要求对写作的意义有所认识而发展写作兴趣,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上习惯于“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一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学生写作”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的个体任务,学生处于一个放任自流的状态,无法与他人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交流写作心得。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校语文组经过三年的实践,进行了“互动写作”的教学课题研究,旨在加强对写作过程的控制。什么是互动写作?就是让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因素充分参与到写作实践的各个环节中去,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施影响,共同完成写作的过程,积累写作…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的“语文味儿”,是学生言语实践活动的本味,是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出“语文味儿”,就要注重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这是语文课程能够体现“语文味儿”的根本出路。这条路应该分三步来走。第一步,设计语文教学目标,要以语文课程的学科立场为出发点,以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的发展为重点。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不能偏离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例如:《孔雀,八哥,母鸡》这篇课文,其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应该如下:学生(行为主体)自读课文后(行为情景)找出(行为动词)孔雀,八哥,母鸡想搬进这…  相似文献   

16.
张颖辉 《云南教育》2004,(11):36-36
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只重视阅读、写作,而忽视了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敢说、会说呢?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是教案中一个最基本的要素。教学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当达到的质量标准,它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是在具体情境中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强调“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学会了什么”,而“目的”的内涵更多的是体现教育者的主观愿望“要求学生学什么”,它是一种理想,一种方向、指针,实现它时间跨度也比较长。新的课程标准不同于以前的教学大纲,在表述时,全部用教学目标来代替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  相似文献   

18.
李辉 《学周刊C版》2010,(4):138-139
语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基本训练。其中写作至关重要,占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因为写作能力直接体现着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交流的效果。但长期以来,“作文难,作文烦”是中学生的通病。每次写作文时,学生不是草草了事,就是东拼西凑,作文水平总是提不高。同时,也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作文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作文次数有限,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可有可无,谈多了耽误时间,谈少了无济于事。正是教师的“轻”和学生的“畏”造成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活动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的预期。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也是化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首要条件。它关系到一节课将选择什么样的课堂形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也关系到整体的课程目标的最终达成。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关于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也比较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兼而有之。然而,在一线的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在进行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时仍存在不少问题。 1.教学目标设计体系不规范 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目标设计的,课程目标应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内容范围应该是一致的。依照《化学课程标准》或《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将这三方面的目标整合在一起实施,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综合实现教学目标,真正体现课改新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也许是习惯使然,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依旧沿用旧的目标体系:“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或者是干脆把所有的教学目标写在一起,用“教学目的”表示。试想,如果课改新理念在我们的教学目标中都没有得以体现,那么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呢?  相似文献   

20.
铁欣霞 《青海教育》2021,(1):48-48,50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表现或学习效果的明确阐述。本文探讨了“读写教室”阅读课堂教学目标的分级与细化,结合整本书阅读,从渗透阅读策略方法的目标设定、关注故事中人物的目标设定、关注学生表达的目标设定、关注真实活动的目标设定等方面,阐述了“读写教室”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目标细化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