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鲁迅杂文的多趣多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中国古代文论关于“趣”与“味”属于不同审美要求的理论和鲁迅杂文的实际,提出鲁迅杂文趣味性的特征是“多趣多味”的新看法。“多趣”包括有理趣、奇趣、情趣、形趣和言趣等等。“多味”包括有新味、熟味、辣味、笑味和回味等等。在论鲁迅杂文的辣味时还总结了鲁迅的讽刺理论和杂文创作对中国和世界讽刺文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及讽刺与幽默的区别。文章最后指出,鲁迅杂文的多趣多味是对中外文学作品重视趣味性这个优秀传统的创造性继承与发展,对当代杂文创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杂文是以批评和讽刺为特征的,因其如此,杂文便以其短小有力在诸多文体中凸显出来,人们也更多地看到了杂文的力量而忽略了其柔美的一面,尤其在“鲁迅笔法”出现之后,“投枪”和“匕首”更是作为杂文精神被广泛推崇,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杂文的美的缺失。杂文需要力量,也需要柔美,需要借助柔美使力量得到充分的渗透,这就要求杂文写作中注重柔性笔法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3.
杂文有味.这是它的个性和特色.所谓杂文味?或称风格上的明快犀利;或曰表达上的说理形象;或指构思中的出奇制胜;或云审美效果上的文短味长.凡此种种,对杂文味的探讨和论述都是十分有益而且言之成理的.然而,从创作的角度看,杂文味的形成有没有共同的基础呢?如果从动态过程来考察,就不难发现,杂文味的形成导源于具体,即炼意的具体,用事的具体和说理的具体.  相似文献   

4.
首先对题目作点说明。加引号的“杂文”,指古代文献中的“杂文”之名,或古代的“杂文”文体;不加引号的杂文,则指大量存在的古代杂文作品,即古代杂文之实。这两者虽有交叉,但远远不能重合,关系较为复杂。本文将就此作些探索,故以此名篇焉。解题说完,下面进入正文。杂文是我国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文学样式。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早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就伴随着诸子散文和史传散文的产生而萌芽了,在以后的各个朝代里,这棵小芽不断成长,壮大,到唐代的中、晚期,还怒放了绚烂的花,结出了丰硕的果,形成了我国杂文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5.
写杂文要有杂文味。什么叫杂文味?除了在内容上迫近现实、针砭时弊的战斗性与讽刺性外,其中最主要的成分则是它独特的语言风味。杂文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与它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密切相关。因此,衡量一篇杂文的文体质量,就要勇敢地拿起语言表达这一尺度。杂文语体是杂文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的适合杂文文体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体式,是杂文语言形式的规范。它具有一定的表达形式规律和表述要求,这些规律和要求包含在许多典范的杂文作品中,很有必要从理论上进行概括和归纳,给杂文写作提供一种大体的…  相似文献   

6.
鲁迅杂文是从五四时期开始创造的一种新文体,也是鲁迅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贡献。它的根本特征是什么,究竟算不算文学作品,这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尖锐分歧的问题。早在二、三十年代,有不少人就攻击鲁迅创作杂文是“投机取巧”,“容易下笔”,是“创作上的末路”等等。近年来,港台及国外的一些研究者也不承认鲁迅杂文是文学作品,要澄清这种偏见确实不容易。其实早在三十年代,鲁迅就在《徐懋庸作<打杂集>序》中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的杂文,在新时期十年中情况如何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十年杂文扫描十年中,人们拿起杂文这种灵活机动的武器向“四人帮”丑类宣战,发挥了匕首投枪的  相似文献   

8.
提起“杂文”,就象提到通讯、报告文学乃至散文、诗歌、小说一样,在今天早已不是一个生疏的名词了.作为一种独立的特别文体,杂文,亦已登上大学的讲坛,被写进“文学概论”、“新闻学概论”的高头讲章,特别是在各种大小报刊上,确是坐了一把精致而稳固的“交椅”,并且围有十分好看的“花边”.所有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但在实际上,较之通讯、报告文学尤其是散文、小说、诗歌、戏曲来说,杂文其实并没有什么地  相似文献   

9.
提起“杂文”,就象提到通讯、报告文学乃至散文,诗歌、小说一样,在今天早已不是一个生疏的名词了.作为一种独立的特别文体,杂文,亦已登上大学的讲坛,被写进“文学概论”、“新闻学概论”的高头讲章,特别是在各种大小报刊上,确是坐了一把精致而稳固的“交椅”,并且围有十分好看的“花边”.所有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在实际上,较之通讯、报告文学尤其是散文、小说、诗歌、戏曲来说,杂文其实并没有什么地位。在世人和报界以及学者名流们的心目中,杂文恰如寓言里的那个声名狼藉的“蝙蝠”,它既不入于新  相似文献   

10.
杂文浅谈     
杂文是“五四”后新创的文学样式,还是“古已有之”的文学体裁?对这个问题,有人说:“杂文……是适应‘五四’新文化运动而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有人说:杂文是“古已有之”的,因为鲁迅早就在《且介亭杂文集·序言》中指出过。我们认为,作为一种文体的杂文,不是“五四”后才产生的新文体,而是古已有之的,问题只是古代没有杂文这个名称而已。不过,我们说的古已有之的杂文,与鲁迅当年解释过的“古已有之”的“杂文”的含义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他的文章对黑暗的旧社会言说是“投枪”、“匕首”,除了内容上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之外,与表现手法上、思维方式上惊人的逻辑力量,也是分不开的。鲁迅思想研究专家唐弢在《鲁迅杂文艺术特征》一书中指出:“鲁迅的全部杂文都是论战性的,雄辩的,表现了明确、肯定、无可反驳的逻辑力量。”单从鲁迅杂文中的推理形式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娴熟的运用了归谬法的逻辑推理;另方面是复合判断推理的巧妙运用。现分述如下:首先,鲁迅娴熟的运用归谬法逻辑推理,主要有四种做法最具普遍…  相似文献   

12.
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评论,这是瞿秋白在《(鲁迅杂感集)序言》中给杂文下过的定义。杂文不拘一格,没有一定的程式,但是古已有之,中国历史上除了诗词歌赋之类韵文外,似乎所有的文体都可以归结在杂文一类。到了20世纪20—30年代,经过鲁迅先生的倡导和垂范,便成为一种带有“杂”的综合性质的独立的文体。  相似文献   

13.
<正> “杂文”作为文章体裁是源远流长的。但杂文赖以独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却历来众说不一。笔者以为杂文的基本特征在于“扎”。一、说“扎”从现代文学史上看,“杂文”这一名称,正式通用于三十年代,二十年代称之为“杂感”。“杂文”名称的通用,标志着这一文体的成熟。这一文体是在“官民的明明暗暗、软软硬硬的围剿‘杂文’的笔与刀下”发展成熟的。把杂文的兴盛说成是一种“畸形的发展”,把写作杂文骂为“堕落”行为的“围剿”者,也不得不承认这  相似文献   

14.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有意识地写杂文,有计划地使用杂文这个武器,使它发挥最大的效能的,始于鲁迅。鲁迅先生的杂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的恢宏巨大的成就,使之成为杂文的象征。鲁迅逝世之后,杂文确乎也消沉了一个时期,有人甚至以为“杂文时代已经过去”。所谓“光明一闪,杂文逝矣!”时至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被摧残殆尽,而首当其冲并倍受蹂躏的则是杂文以及杂文的作者。这样一来,似乎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果真有一个“空前绝后”的“杂文时代”,而后学者只能对杂文进行横的断代的研究,而不能进行纵的发展继承。但,  相似文献   

15.
杂文是需要幽默的。构成杂文幽默的“超越”心态,是作者的一种较高境界的创作心态,也是吸引读者的杂文艺术魅力之一。现就这种“超越”心态及其表现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夸张变形—超越现实真实。杂文是有形象的,但杂文中的形象和小说不同,它是一种漫画式的形象,特别具有夸张变形的特色。这种夸张变形意在突出形象的某一特点,从而和杂文所要阐发的事理相吻合。鲁迅杂文中的著名形象,很多是一种超越现实真实的漫画式形象,如“叭儿狗”形象:“虽然是狗,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杂文创作扫描刘明馨纵观新中国文坛,40多年的杂文创作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1956年下半年-1957年为第一次勃兴期。首次的勃兴显示了杂文的锐气,明显地带有“鲁迅风”,因此也可称为“鲁迅风”的显现期。第二个发展期大致在1961-1964年初。由...  相似文献   

17.
贬损鲁迅,曾是很“时髦”的事,想不到,迅翁仙逝六十多年后的今天,还有人在向他叫板。   在前不久的西安书市上,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评价鲁迅作品时,竟然大言不惭地说:“鲁迅之杂文不如我 !”龙应台在社会评论、文学评论上,算是有一点的成就,其杂文集《野火集》一出版便在台湾刮起“龙卷风”,有评论家称她的杂文为“投枪和匕首”。这样,她便顺理成章地说:“鲁迅的杂文里头有相当多的尖酸刻薄的成分,一个大气的杂文里,尖酸刻薄是可以不必要的。”   我虽是一个高二的中学生,但看过的鲁迅的杂文也不少,如《为了忘却的纪念》…  相似文献   

18.
秦牧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多产作家。截至1990年为止,在5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和编辑的著作约有45部。 在秦牧所有的作品中,散文占了大多数。而在散文中,杂文又占了很大比重。仅1946——1949年在香港的3年中,秦牧就写了一、二百万字的“急就章”一百多篇。因为是“急就”,所以大多数是“随写随丢”,没有结集。现在要把这些杂文一篇篇找出来,确实很困难。当前,人们研究秦牧的早期杂文,主要靠的是1947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秦牧杂文》一书所提供的1945年以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是诗人、书法家,这是人所共知的。但他同时又是一位在杂文理论和实践上有杰出成就的人,对此,恐怕一般人就不太了解了。这并不奇怪,因为他的前无古人的社会历史功绩,他的博文宏论中所表现出的非凡的思想,是那么的光彩耀日、如日中天,以至使人们忽略了他在杂文领域的造就。毛泽东一生中都是很钟爱杂文的。他尤其喜爱鲁迅的杂文,他“读鲁迅的杂文著作,十分用心理解、思索,还有时发挥”,“也经常运用鲁迅杂文中的思想和言论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主张”。[1]他在著作中大量引用了鲁迅杂文中的一些材…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物教学》2005,(11):38-38
<正> 经常看到有人吃了一根黄瓜,再吃个西红柿;或者饭桌上已经有了盘“西红柿炒鸡蛋”,再来盘“黄瓜炒肉”,这些吃法都是不正确的。单从黄瓜本身来说,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纤维素以及钙、磷、铁、钾、钠、镁等丰富的成分。尤其是黄瓜中含有的细纤维素,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促进肠道蠕动,加速废物排泄,改善人体新陈代谢。新鲜黄瓜中含有的丙醇二酸,还能有效地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因此,常吃黄瓜可以减肥和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