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宏海 《大观周刊》2012,(5):228-228
我国新农村建设已经逐渐开展起来,针对新农村在环境艺术设计上所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尊重乡土整体性、以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等观点,以此来浅析一下新农村环境艺术设计的乡土整体性。  相似文献   

2.
张莹 《出版广角》2021,(12):88-90
乡土教材作为乡土知识和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和乡土认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梳理了我国乡土教材的基本内涵、特征、功能、发展过程、开发策略等方面的问题,认为应从多学科视角研究乡土教材:推动乡土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关注乡土教材的使用、结合信息技术进行乡土教材数字化转化.  相似文献   

3.
乡土人才对于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其在工作和实践中彤成的文件材料是农村发展的历史凭证,是发展农村种植、养殖、加工、经营、运输、建筑和医疗事业,进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推广普及、科技示范,促进乡镇企业、私营企业、民营企业、村办企业、民办实体提高实力的依据和参考。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收集整理和利用好这些文件材料。  相似文献   

4.
“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教辅面临着新的改革。如何将当地的乡土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历史教辅中,是教育出版界需要突破的难点。目前大部分的初中历史教辅较少融入乡土历史的内容,应在达成新课标和“双减”政策目的的基础上,做到内容上生活化与乡土化相融、形式上趣味性与开放性并存、操作上可行性与实践性兼具、目标上明确性与自主性结合,促进初中历史教辅多样化、兴趣化、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郭继友 《记者摇篮》2001,(10):32-32,30
什么叫“本土新闻”?这里关键在“本土”两字。现代汉语词典中把本土解释为乡土;原来的生长地:本乡本土。从地域空间的概念上来说,是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新闻。有人认为,在一个县的小圈子里搞新闻,无论是报道的版面,还是报道的具体内容较之省市大报、晚报、晨报、都市报等都要狭窄得多,要想写出有重大影响的作品不容易。  相似文献   

6.
张快 《中国档案》2006,(10):66-66
从我们呱呱坠地起,我们都是通过从认识周围的环境开始,从家庭、院落,到乡村、城镇,再到城市、社会、国家,进而认识大干世界的。就像水的涟漪,一圈一圈地向外扩展。  相似文献   

7.
自清末推行教育改革,要求地方进行乡土爱国教育以来,全国各地编纂了大量的乡土志书.自民国初年开始,就有学者对乡土志给予关注和进行整理,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仍有研究和整理活动,近年采有渐兴之势.论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不同时期对乡土志的研究和整理状况.  相似文献   

8.
自清末推行教育改革,要求地方进行乡土爱国教育以来,全国各地编纂了大量的乡土志书。自民国初年开始,就有学者时乡土志给予关注和进行整理,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仍有研究和整理活动,近年来有渐兴之势。论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不同时期对乡土志的研究和整理状况。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国家法律对农村的渗透及何所起到的作用明显增强分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论胤冢法井没有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民间法.因此在中国的乡土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治理模式。甚。至在大多数农村地区还是主要以乡土规则维系社会秩序。本文试图从法经济学的角角度分析农村治理模式。“根深蒂固”的原因,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农村法治建设提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乡土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乡土教材是对国家统编教材的丰富和延伸,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出版价值.我国乡土教材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如自发性、随意性、不可持续性等弊端,需要解决好编写组织、资金、教师培训、课时安排,以及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只有如此,乡土教材的开发和使用才能从“野蛮生长”走向“成熟状态”,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并且在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打开《半堵墙》,首先让你不能跳过的是“写在虫子的边上”的一组“动物肖像”和“植物”的描写。细读这一组散文,在分享妙趣横生的同时,又不禁对作者对于动物们的精密观察以及传神且不乏幽默意味的描摹肃然起敬。作者笔下的蜜蜂、蜘蛛、蜻蜒、蚕等昆虫群体,其生命体征与生活之姿居然都被呈示得那么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12.
王海云 《视听纵横》2002,(5):108-108
作为县级电视台,它的受众大部分是本县范围内的老百姓。所以对于一名节目主持人来说,保持地方特色、突出地方特点,将自己的主持个性自觉融入“此地此人、此景此情”中,就显得尤为必要。首先,必须坚持个人风格与特定乡土风情相结合。频道有频道的风格,栏目有栏目的风格,主持人有主持人的风格,但主持人的风格必须与整个栏目和整个频道的风格相协调作为一个县级电视频道,他的风格必须与当地特有的乡土风情相融合,而对主持人来讲,也必须将家乡的风土人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关注     
在日本临终关怀医生大津秀一所列出的“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里,有一件是“没有回故乡”。近年来,社会上有关“故乡沦陷”的讨论日益增多。星星落下的地方是故乡,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故乡渐渐成为一个回不去的地方。除了物质上最不乐见的持续破坏与荒芜,同样包括乡土中国在文化或者精神上的陷落。  相似文献   

14.
田晓光 《西安档案》2006,(4):F0004-F0004
江南千年古镇——乌镇,位于我国浙江省嘉兴市,系我国文学大师茅盾先生的故乡。春秋时期为吴国成兵防御越国之重地,古称“乌戍”。如今在这千年古镇里仍然完整的保存着上百座明清时代的古建筑及浓郁的江南水乡乡土风情。留连期间,谁都会为闻名于世的这江南水乡所特有的古风古韵所感染、所陶醉。  相似文献   

15.
这是春天的阳光。 春天的阳光总是柔情万千的,它从树梢头泼下来,原本在冬日的寒凛里掉光了叶子的树,忽悠悠就绿了开来。这绿,蘸满了阳光的温暖和清香。这温暖和清香,在透彻的空气中弥漫,散发,精灵般唤醒那些藏在枝枝叶叶间含羞的花蕾,点亮了所有被冬日封存的憧憬、期盼、向往和故事。  相似文献   

16.
马梅 《现代传播》2023,(3):111-117+150
在数字媒介时代,涉农纪实影像的存在平台、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其生产主体也有了更多的农民和新农人,其内容也有了更多原生态的、直接反映朴质的乡村生活、劳动场景、乡村风物风俗的部分,这些涉农纪实影像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唤醒、对乡土朴质本色和自强精神的记忆书写中,通过对乡愁和怀旧的疗愈、对多维冲突的疗愈、对他者体验的供给,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弥合,对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新与旧、代际之间、古今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一定的弥合作用。而这种记忆保存和文化弥合的实现,是因为涉农纪实影像的内容与形式对中华民族核心文化心理有所反映,对中和、平等、天人合一、生命真性的价值观与艺术观有其体现。  相似文献   

17.
乡土小说曾一度兴起,繁荣于20年代末到30年代后期,忠实地记录了近百年来中国的变迁,给文坛吹来了清新的风。可如今,在名目繁多、乱花迷径的学术语境中,乡土小说成了一个略显寂寞的领域,令人遗憾和惋惜。此时,一部反映中华腹地百年沧桑的乡土小说,如同一泓清澈的溪水般向我们展示了黄淮大平原腹地的一个河流交错、柳林遍布的豫中四个县的边界土地上近百年的社会变迁、世态人情。这一小小一隅所演绎的陈年旧事、生老病死、爱恨情仇,真实地反映了那个年代社会最底层民众与命运抗争的草根传奇。  相似文献   

18.
人贵有自知之明,韩少功的高明不仅在于他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清醒者,而更在于他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更是一个清醒的迷失者。历史是由一连串无言的事实累积而成的,历史无法自身言说自己,历史的出场所依赖的乃是作家的智慧与精神高度。于今天回首韩少功长达二十多年的写作历程,可以发现他的收获颇丰,而他那对人生独到的思考也显得特别的深。在这个过程中,韩少功似乎已经找到了某种答案,虽然这答案好像并不完整,或许他自己对此也并不满意,但这毕竟是作家自己一种可贵的人生思索的结晶,是一位思想型作家对人生与世界的真诚叩问。而这…  相似文献   

19.
如今中国文坛上有那么一批作家,居住在繁华都市舒适的寓所,身着名牌服饰,一出入于灯红酒绿之所,  相似文献   

20.
徐旭 《声屏世界》2007,(10):32-34
中央一套黄金时段热播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乡村爱情》《喜庆农家》《福星临门》等成为央视新“风向标”,描绘出了一幅幅建设新农村的优美画卷。它们以鲜明的时代主题、深刻的思想内涵,向广大受众阐释了农村正在发生、发展着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