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山市东区中学生超重及肥胖现况,探讨影响中学生肥胖的因素,为相关卫生部门制定青少年卫生和学校卫生的工作规划提供参考。方法调查中山市东区所有在校中学生,对全校学生进行体检,问卷调查、测定身高、体重、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使用BMI法筛查超重及肥胖学生。结果共调查1879人,其中有男生1001人,有女生878,超重率及肥胖率分别为4.47%和8.99%,男生超重和肥胖率为3.90%和10.59%,女生超重和肥胖率为5.13%和7.18%,BMI指标总体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生BMI值均高于女生,中山市中学生BMI均值低于全国水平(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重及肥胖目前在该区域中学生发生率低,应继续保持并大力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上高县小学生的肥胖发生情况,为防控小学生原发性肥胖提供依据。方法:制定纳入排除研究对象的标准,随机抽取上高县实验小学的学生,调查其肥胖状况并分析其肺活量、肺活量指数等指标。结果:共获得调查对象645名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4.3%和2.0%,男生、女生超重、肥胖和超重肥胖合计的检出率分别为6.2%和2.1%、2.8%和1.0%、4.3%和2.0%。超重、肥胖小学生的肺活量均大于正常体重小学生,但肺活量指数前者均低于后者。结论:县城小学生尤其是男生的肥胖问题已较严重,应加强预防控制,以保障和促进其心肺功能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3.
《教育》2007,(28)
据我国最近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在我国青少年中,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同时存在,其中18岁以下儿童、少年超重及肥胖率分别为17.6%和5.6%。专家介绍,儿童肥胖的一大原因是由于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于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肥胖儿童的饮食习惯,《教育》旬刊记者通过问卷和数据收集的形式,对肥胖儿童的饮食习惯、身体状况以及家长对其不良习惯的态度展开调查了解,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小学生的体质下降异常明显,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2005年小学生实力不良率31.67%,比2000年上升8.5%。男学生肥胖率增幅较大,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已大因素。以城市男生为例,2005年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3.25%和11.39%,比2000年分别上升了1.4%和2.7%城市女生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8.72%和5.01%,分别上升了不到1%。除了身高和体重有所上升以外,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度、柔韧素质都呈下降趋势。本文通过对这一现状的研究,总结出循环训练法在小学体育中的有效运用方式,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生目前孱弱的身体素质,并且提高小学体育课的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5.
王若懿 《教育》2007,(10S):30-31
据我国最近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在我国青少年中,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同时存在,其中18岁以下儿童、少年超重及肥胖率分别为17.6%和5.6%。专家介绍,儿童肥胖的一大原因是由于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于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肥胖儿童的饮食习惯,《教育》旬刊记者通过问卷和数据收集的形式,对肥胖儿童的饮食习惯、身体状况以及家长对其不良习惯的态度展开调查了解,并以图表的形式一一呈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3):107-110
采用体成分测试仪分别对石家庄市826名城市小学生和679名乡村小学生进行测试,以了解当前城乡小学生肥胖及体成分现状.结果显示:城市男生的肥胖率高达36.21%,女生为15.00%,乡村男生的肥胖率为11.54%,女生为8.57%,城乡间男、女生肥胖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城乡学生之间的体成分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城乡男生各指标(体脂肪量、肌肉量、体脂肪率、骨量、水分量、肌肉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城乡女生除体脂肪率、肌肉率外的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研究表明:城市小学生的肥胖率远高于乡村小学生,特别是男生的体脂肪率远高于乡村学生,而肌肉率远低于乡村学生,这对健康的影响是较为严重的;乡村小学生的骨量远低于城市小学生,这将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建议城市学生应注意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饮食,同时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保证每天足够时间和强度的体育锻炼;乡村学生在膳食中应注意高钙饮食的摄入,这有助于骨量的增加和骨骼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第49届国际营养专题研讨会上披露的资料显示:中国现4至16岁少儿,男14.8%、女9.3%已成为小胖子,超重加肥胖少儿已达25%至27%。中国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马冠生研究员指出,从广州、上海、济南、哈尔滨4城市城区抽取4至16岁9356名儿童少年进行调查,4至6岁幼儿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身高、体重,结果发现:幼儿超重率、肥胖率为12.1%。 专家惊呼,中国城市幼儿肥胖率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8.
由教育部、卫生部等联合组织的2002年全国学生肥胖调查数据显示:7-12岁的学生肥胖率上升迅速,城市和农村小学生肥胖率分别为12%和5%。因此,在中国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已成为迫切的任务。统计表明,北京市的中小学生肥胖率竟达20%。部分地区已高达25%。  相似文献   

9.
分析上海市随迁中学生超重肥胖的社会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随迁中学生超重肥胖提供依据.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法,于2018年6月对上海市687名12~15岁随迁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试,分析超重肥胖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其与社会因素的关联.不同性别组间随迁中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男生(58.6%)大于女生(44.6%),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3.35,P<0.05);不同来沪前居住地、来沪时所处阶段、在沪生活时长中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35,P<0.05);不同来沪前居住地、来沪时所处阶段、在沪生活时长中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89,7.278,24.29,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性别因素,随迁中学生来沪前居住地、来沪时所处阶段和在沪生活时长与随迁中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相关,来沪前居住地为农村的随迁中学生的超重肥胖率发生风险为城镇的2.68倍(95%CI,P<0.05),来沪时所处阶段为学龄前期的随迁中学生的超重肥胖率发生风险为学龄期的1.93倍(95%CI,P<0.05),在沪生活时长为>10y与5~10y的随迁中学生的超重肥胖率发生风险分别为<5y的2.62倍(95%CI,P<0.05)和1.25倍(95%CI,P>0.05).上海市随迁中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与来沪前居住地、来沪时所处阶段、在沪生活时长相关.来沪前居住地为农村、来沪时为学龄前期、来沪时长越长均为随迁中学生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近年来,我国小学生的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根据我区六所农村学校2010-2012年,1-6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调查统计:六个年级龋齿率为22.48%;六个年级平均视力低下率男生为56.2%,女生为67.5%;肥胖和超重学生男生中占21.56%,女生中占30.78%,与上一学年相比分别上升1.57%和1.82%;营养不良和体重较轻的学生,男生中占36.92%,女生中占34.92%;肺活量中下等和下等的学生,四至六年级分别占年级总人数的37.56%、15.56%、32.65%,年级越低,  相似文献   

11.
王慧颖 《早期教育》2001,(22):30-30
第49届国际营养专题研讨会上披露的资料显示:中国现4至16岁少儿,男14.8%、女9.3%已成为小胖子,超重加肥胖少儿已达25%至27%。中国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马冠生研究员指出.从广州、上海、济南、哈尔滨4城市城区抽取4至16岁9356名儿童少年进行调查,4至6岁幼儿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身高、体重,结果发现:幼儿超重率、肥胖率为12.1%。专家惊呼,中国城市幼儿肥胖率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体成分测试仪和调查问卷对石家庄市3 193名初中生进行身体成分检测和日常行为调查,以了解初中生隐性肥胖现状及其日常行为致因因素.结果显示:初中生隐性肥胖率为7.76%,其中男生隐性肥胖率为4.77%,女生隐性肥胖率为11.07%;由初一到初三,男生隐性肥胖率随年级增长而持续下降,女生隐性肥胖率则随年级增长而持续增长;饮食结构不合理和过少的体育运动是导致初中生隐性肥胖主要原因.因此,预防初中生隐性肥胖应加强其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的学习,改变他们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使他们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保证每天有足够时间和强度的体育锻炼,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小读者》2008,(4)
中国内地大城市7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名男生就有12个超重、5名肥胖;100名女生就有7名超重、3名肥胖;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对此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而人们对肥胖以及减肥的认识也还存在误区。  相似文献   

14.
金立新 《甘肃教育》2020,(6):139-139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国家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而采取的一项全国性健康普查工作,是国家针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而进行的指标性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有机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一、兰州市城关区学生体质测试的现状1.身高标准体重。身高标准体重测试,男生正常率75.30%,肥胖率8.05%,超重率11.07%,低体重率5.80%;女生正常率77.98%,肥胖率5.47%,超重率9.88%,低体重率6.76%。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不断上升,城市中每5个孩子中就有1人超重或肥胖。据统计,我国目前有2亿人超重,6000万人肥胖,其中城市超两成儿童超重或肥胖,北京6岁到17岁的青少年中,超重和肥胖者达到40%,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InBody230人体成分分析仪和大学生日常行为与健康调查问卷对石家庄市5所大学的1 685名大学生(男811名,女874名)进行身体成分检测和日常行为与健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隐性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大学生隐性肥胖率为19.58%,其中男生为3.17%,女生为34.76%,隐性肥胖主要发生于女生;熬夜、总饭量大、每周体育锻炼次数少、体育活动强度低、课外体育锻炼次数少且锻炼时间短是造成大学生隐性肥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10亿人超重,全球5岁以下的儿童有2200万患有肥胖症.我国青少年学生中肥胖患者发病率:女生从3.38%上升到7.18%:男生从2.75%上升到8.65%.肥胖已成为威胁青少年和儿童健康成长的严重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最近教育部和卫生部调查显示,视力低下和肥胖已经成为威胁孩子健康的两大疾病。目前我国学生的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二,超过6000万人;少年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已经处于失控状态,中学生肥胖率在16%以上,小学生肥胖率为19%。此外,青少年慢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甚至高血压、动脉硬化、Ⅱ型糖尿病等疾病也时有发生。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社会、学校、家长在关心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其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虽然幼儿肥胖的问题已得到广泛关注,矫治也在各级幼儿园进行,但仍有专家不无忧虑地指出:由于学龄前儿童对膳食和生活方式的自控能力低,近年来学龄前儿童肥胖患病率快速增长的问题尤为突出。国内近年调查资料也显示,幼儿在整个幼儿园时期是肥胖、超重发生的高危期。儿童肥胖的程度与发生肥胖的初始年龄密切相关,肥胖发生越早,则程度越重,超重率越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族学生营养状况,对仫佬族7~15岁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仫佬族女生营养过剩出现的高峰年龄为12岁,比男生提前2岁,营养不良和低体重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并随年龄增加呈逐年增长趋势;初中生营养不良和低体重检出率高于小学生;仫佬族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壮族和瑶族学生群体水平。因此,应根据仫佬族学生的营养状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以促进仫佬族地区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