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强 《师道》2003,(11):36
我希望我能遇上一个笨老师,或者他虽不笨,可他的孩子却不那么聪明。当然,最好是不但他自己笨,他的孩子也不那么聪明。如果能这样,那我就幸运了。我听说有个叫钱梦龙的老师,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他小时候就比较笨。可能比我还要笨,因为他上到五年级时,就已留了三回级。老师说他是“聪明面孔笨肚肠”,读书也就只读到初中毕业。后来,他做了老师,不管遇上多笨的学生,他都不嫌弃。有个学生,读课文都读不利索,原来的老师说他没出息。到了钱老师班上,钱老师叫他查字典,他会查了,钱老师就夸他聪明。后来,他果然变聪明了。又有一个学生,写作文抄人家…  相似文献   

2.
<正>教授在课堂上问我们:"知道中西方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吗?"他开始给我们讲一个电影,革命教育片《大浪淘沙》里面有一个情节:旧社会,老师和学生一起在街上走着,看见一个乞丐非常可怜,学生立即给了钱。老师见状说,我的哥哥病了,现在也急需钱。学生愣了一下,立马给了老师钱。老师又说,我的姐姐也病了……如此几个来回,学生知道不对了。  相似文献   

3.
读中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叫钱道君的老师。在此以前,我的语文成绩一直都不是出众的,原来的老师也没有一个人表扬过我的语文。这个时候,钱老师开始教我们语文,他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让我们写一篇春天的  相似文献   

4.
<正>教授在课堂上问我们:"知道中西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吗?"他开始给我们讲一部电影,革命教育片《大浪淘沙》里面有一个情节:旧社会,老师和学生一起在街上走着,看见一个乞丐非常可怜,学生立即给了钱。老师见状,说,我的哥哥病了,现在也急需钱。学生愣了一下,立马给老师钱。老师又说,我的姐姐也病了……如此几个来回,学生知道不对了。于是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只关注一个个独立个体,是拯救不完的。你要从上层建筑入手,改变了社会也就拯救了民众。"学生遂幡然醒悟。  相似文献   

5.
信任     
“阿伟已经两天没来上课了,也不知他母亲的病好些了没有……”我正想着,突然班长跑了进来:“老师,刚才我看见阿伟进网吧了……”“什么?”我心里一惊,不禁想起了前天的事情:那天上午放学后,阿伟低着头走到我面前,向我借了些钱,说是自己的母亲生病了,打算在放学的路上给母亲买些药,可是身上带的钱不够。由于阿伟在老师们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孩子,所以,我当时也就没有多想,把钱交给了他。  相似文献   

6.
李胤昕 《考试周刊》2011,(49):68-68
课例重现:钱梦龙老师教《少年闰土》一课时,有一个学生突然插嘴问:"跳鱼有几只脚?"钱老师当时不知道,换作我们,可能是先询问是否有人知道,但钱老师坦诚:"我也不知道。"才问:"同学中有人知道吗?"同学也说:"不知道。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我们十堰二汽系统中的语文老师们对钱梦龙老师提的“三主四式导读法”很感兴趣。我曾有幸听过钱老师的教课,最近又读到钱老师专著《语文导读法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受到多方面启发,但也有些不理解处,其中很突出、很具体的一个问题是:“怎样充分发挥自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元钱     
一元钱也值得写一写?看了这个题目你也许会不以为然吧!这不起眼的一元钱,可来之不易啊。那天,老师留了一个奇怪的“作业”——让我们每个人挣一元钱!我满不在乎地说:“这还不容易!帮妈妈做家务挣嘛!”但老师又说:“不许挣亲友的,只能自己想办法。”  相似文献   

9.
我辅导区某初级小学校,过去是民办小学,自从政府接办以来,该校学生逐渐增加,由二十多人增到四十多人。群众办学热情也很高,真是朝气蓬勃。上学期劳动教育贯彻以后,学生数就逐渐少了,缺课现象也特别多。原因何在,据我的了解主要是该校钱老师在劳动教育上存在着问题。去年暑假前某日上午,我去做辅导工作,不见学校里有一个学生,心里好生奇怪,连忙问钱老师,“学生怎么还没有来?”她说:“刚才天起暴,我叫他们回去抢暴雨了。让他们帮助爸妈做一些事情,好养成爱军动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上,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听钱老师讲课,坐在后排的张浩同学却用纸折起小汽车来。由于他专心折纸,以至于钱老师走到他的身边时他也没有发现。当钱老师拿起他的小汽车时,他吓得不知所措。张浩上课做小动作已不止一次了,这时他以为钱老师必将撕毁小汽车,罚他站在教室前“亮  相似文献   

11.
正有一个叫维佳的孩子。一年级时,老师发现他有偷东西的苗头,先是拿了一个小姑娘的玩具,后来又把教室橱窗里的球拿走了。老师提议全班同学攒钱集体订一份儿童报纸,由维佳保管钱。结果,维佳把钱保管得很好,分文不差。老师观察到维佳是用了很大的劲儿才战胜了各种各样的诱惑,做到了对集体的钱分文不动的。二年级时,一个小男孩锯上的几根小锯条不翼而飞,老师家访时刚好碰上维佳在锯东西。老师什么也没有说,可是维佳却十分窘迫,脸也红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课例1:《百以内加减法综合练习》师:同学们想认识钱老师吗?你们想知道钱老师的哪些情况?生:您有多大了?师:你猜猜,钱老师几岁了?生1:42岁。师:比42要大一些。(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板书:42,49,45)师:这几个数都是几位数?告诉同学们,钱老师今年46岁。你们认为谁猜得最准?为什么?生  相似文献   

13.
“俞成晨,你桌子上只有一块钱了,你收的其它钱都没有了。”“哦!”由于上楼跑得太快了,我正上气不接下气,心想:还有200多元应该在抽屉里吧!抽屉、书包、衣服口袋,都找遍了,就是没有那260元钱,我顿时傻眼了。“钱不见了!”这些钱是吴老师让我收的书本费。我顿时觉得脸没了血色。我将情况告诉了吴老师,吴老师也傻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搜钱活动就此开始。沈老师让我们七个“七彩伢儿”分组寻找。我急急忙忙跑到第三大组开始搜查。我一边在翻别人抽屉,一边在心中祈祷。同学们也很配合,掏出书包里的书,让我检查。一个个同学都被查过了,就是没有,…  相似文献   

14.
教师节快到了,学生不断地送来贺卡。带日历的、带香水味的、带音乐的……这么多精美的贺卡,真让我感动。回到办公室,同事也收到不少贺卡。大家正相互欣赏着,突然,有位老师说:“这么好的贺卡得花多少钱呢?”多少钱?我一愣,对呀,如果按每人5元计算(一般一个学生会给好几个老师送),我班50人,就是250元,全校1000  相似文献   

15.
陈芳  李云海 《班主任》2003,(7):26-26
老师称呼学生,看似简单,其实包含着许多教育艺术。我们曾多次观看全国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上鲁迅《故乡》示范课的录像片,给我启发最大的是钱老师对学生的称呼的艺术。在讲到香炉和烛台时,钱老师问学生:“谁见过香炉和烛台?”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  相似文献   

16.
十元钱并不是大数目,但对有些人来说,在它的面前也着实是一番考验。作者写躺在地上的十元钱的命运,从一个女生到一个老师,从一个捡垃圾的老婆婆到一个小女孩,在它面前都表现出不同的想法和愿望。最终小女孩把它拾起交给了公家。文章从一粒沙中见世界,通过十元钱这一不起眼的生活中的小事,描写了人们在金钱面前的种种不同心态。  相似文献   

17.
宽容的力量     
<正>开学后的第二周,学校要收取伙食费、校服费等,共计350元。临近放学时,仍有一个女生没交,我问其原因,她委屈地说:"老师,我带了钱,我把钱放在笔袋里的,但出完课间操回来,钱就不见了。"旁边的同桌也表示,的确看到她把钱放到笔袋里了。我没想到,刚刚开学没多久,班级就出现  相似文献   

18.
伍思蕊 《小学时代》2016,(Z2):42-43
思想品德课上,钱老师给我们讲了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是怎么经过十月怀胎的艰辛和精心呵护,才迎来我们这些小生命的。可是也有同学在心里想:"这有什么难的?"钱老师看了看我们,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点子:"好吧,如果你们体会不到妈妈的辛苦,那我就让你们做一件更简单的事情——明天当一天‘鸡蛋妈妈’。""鸡蛋妈妈?"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男同学笑道:"嘿嘿,我是鸡蛋爸爸!"钱老师神秘地说:"明天每人从家里带个生鸡蛋  相似文献   

19.
师:老师刚来深圳时,听说深圳有一个习惯,逢年过节给"利是",里面装啥?(生:钱)对,但有的不一定装钱。今天这节课,看谁表现好,老师也有"利是"给他。现在来听写一段话,注意听,老师只读一遍,看谁记得准,包括标点。(师一句一句读:一天,没有教养的小狗到有  相似文献   

20.
近来,同行中有不少人对钱梦龙老师的《两主教学论》(也称《三主教学论》)中的“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要观点有异议。大家认为“教学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不可能同时存在‘两主’同堂。只能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从师’……”笔者认为大家看到学生“从师……”是对的,而看不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错误的;对教学过程,应看到: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从师”学习的“主人”,才是完全正确的。 本来,“学生从师”是客观实际存在的事实,谁都否认不了,而钱老师却把它当为陈旧落后的观点,不提及它。大家对此有异议,我们认为也可说是对的。就以钱老师在海南上的几堂示范课来看,也见到它的实际存在,用不着多举。最主要的是:学生究竟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