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狄金森对宗教的态度极为矛盾。她不怀疑上帝的存在,却又对上帝极尽嘲讽;她拒绝皈依基督教,却又为自己冒犯上帝而具有一种负罪感。对于宗教,狄金森在信与不信之间徘徊,经过苦苦探索,最终形成了独有的个人信仰一人间即是天堂。  相似文献   

2.
狄金森对宗教的态度极为矛盾.她不怀疑上帝的存在,却又对上帝极尽嘲讽;她拒绝皈依基督教,却又为自己冒犯上帝而具有一种负罪感.对于宗教,狄金森在信与不信之间徘徊,经过苦苦探索,最终形成了独有的个人信仰一人间即是天堂.  相似文献   

3.
李元 《考试周刊》2011,(45):15-16
狄金森被称为是"隐居的白衣修女"。她的诗朴素纯真如孩童,她渴慕爱情却孤独一生。艾米莉的诗里有忧郁如海,她的语言会热烈如火;她会冷静地谈论死亡,她会愤怒地斥责上帝的不公。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她内心恐惧、忧伤、渴望和挫败感的复杂情绪的纠结增添了她的诗作的魅力。艾米莉穷尽一生追寻理想的爱情,思考爱与生命的永恒,探索生命与死亡的真谛,她用寻找爱的眼睛发现自然中的美。  相似文献   

4.
孤独是一柄双刃剑,既可让人的一生明亮智慧,也可让它血迹斑斑。 在美国文学史上,很少有人能像艾米莉·狄金森那样孤独,那样不合时宜。这不仅体现在她的诗歌创作方面,也体现在她的生活经历和感情世界里。这位19世纪与惠特曼齐名的女诗人青少年时代接受过正规的宗教教育,生活单调平静,25岁以后闭门不出,女尼般地弃绝一切社交,埋头写诗30年,  相似文献   

5.
艾米莉·狄金森始终生活在矛盾中.她是基督教的叛逆者,却构想着自已心目中的上帝;她热爱自然又害怕自然;她追求真爱却独身一生.在矛盾之中,她总在为如何既保存自己的真实又适应社会的规定而塑造着自己.  相似文献   

6.
艾米莉·狄金森始终生活在矛盾中。她是基督教的叛逆者,却构想着自己心目中的上帝;她热爱自然又害怕自然;她追求真爱却独身一生。在矛盾之中,她总在为如何既保存自己的真实又适应社会的规定而塑造着自己。  相似文献   

7.
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她一生归隐幽居,却为后人留下了近1800首别具一格、内容丰富的诗歌。文章通过分析狄金森的代表性诗歌,考察她对生活、友爱、自然、上帝、死亡和永恒等问题的深刻思考,以期窥视这位女诗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阐明了她是一个勇敢执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8.
狄金森的生态思想是其现代主义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她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中的花木鸟虫为伴。在她的自然诗篇中,狄金森描写自然和自然之中的万物生灵,展现自然与人类和大自然的一切生灵和谐相处,表现对自然的敬畏。狄金森热爱自然,因为自然是她的精神寄托。她对自然之物的精细刻画是她深入自然、仔细观察自然的结晶。她热爱自然源于她对自然的敬仰。热爱自然是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基点,没有对自然的爱,就不会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的爱心。狄金森对人类的爱在其自然诗中表现为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方面。狄金森的自然诗篇具有极强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9.
上帝赐给她美貌和才华,也送给她一个真爱,可她却落得个人老珠黄,孤独余生,这是上帝的残忍,还是她自己的残忍……他们都说:她是疯了。她是英国偏远乡村的老妇人,孤独地度过了  相似文献   

10.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最富传奇性的女诗人.她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名声大作.艾米莉·狄金森终身未嫁,其爱情生活的失意,带给她巨大的痛苦,但诗人追求爱的永恒信念始终不渝,对爱的专注与真诚在其诗作中处处可见.艾米莉·狄金森的爱情诗描绘各种爱情生活体验,细致入微,蕴涵丰富,激情澎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述了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生活经历,以及其生活经历对诗人诗歌创作的影响;通过艾米莉大量不朽的诗篇,介绍了狄金森的美学观点,以及她的反传统手法,同时还介绍了狄金森的诗歌主题.  相似文献   

12.
李哲 《文教资料》2009,(9):25-26
本文简述了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生活经历,以及其生活经历对诗人诗歌创作的影响;通过艾米莉大量不朽的诗篇,介绍了狄金森的美学观点,以及她的反传统手法,同时还介绍了狄金森的诗歌主题。  相似文献   

13.
个人化过程的一个方面,是日益的孤独。与世界分离的状态,会令人产生恐惧感。为了避免孤独和恐惧,人必须逃离。逃避中唯一积极的方法就是自发地进行创造地工作,在创造中获得自由。审视狄金森寂寞的一生,不难发现她正是经历了这样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4.
尼采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巴黎大学的围墙上也刷着"生活在别处"这样富有诗意的标语。我曾经长久地喜欢着这些东西,并且将它们奉为闪光的真理。当然,那时候我还没有读到海蒂的故事。亚特兰大市的海蒂在实验室度过了她23岁的生日。这个皮肤苍白的女孩一出世便得了一种怪病,她的皮肤对外部环境过敏,她一直住在科学家们为她制造的无菌实验室里。海蒂的母亲没有抱过她一天,她孤独地度过童年,孤独地进入了青年。更为残  相似文献   

15.
狄金森的一生与花草有着不解之缘,她的园艺生活是其诗歌创作中永不衰竭的源泉。狄金森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扩大和丰富了花草意象的象征意义。狄金森诗歌中的花草意象与其特定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她以花草象征美丽的女性,男权社会之下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女性坚毅的品格。她还用花草象征自己鲜为人知的一生、反叛精神、不朽的作品、创作风格以及自己的审美趋向等。  相似文献   

16.
思想解放运动塑造了美国人民反对权威、追求平等自由的民族精神,也为狄金森追求独立自主的叛逆性格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基础,父亲的男权思想和对自己聪敏才智的不屑一顾促进了狄金森叛逆性格的萌芽和滋长,而随着亲人朋友的相继离去,上帝对狄金森祈求帮助的无动于衷则催化了狄金森叛逆性格的形成和爆发.  相似文献   

17.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擅长以含蓄而迂回的简洁语言传达复杂深邃的思想,自然是她诗歌创作中不变的主题。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主题的诗歌可以分为两大类,展示了对大自然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方面,受超验主义影响,她歌颂赞美大自然,颂扬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她揭示大自然的敌意,并表现她对自然神秘和强大能力的恐惧和敬畏,探索人与自然的疏离。这个悖论在她不同性质的诗,甚至在同一首诗都有所表现。分析狄金森自然诗中她对自然的态度,探索她的生活和诗歌本质的主题,可以更好的理解狄金森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8.
狄金森的诗歌中蕴含着深刻的宗教文化特质,诗歌借描写上帝、宗教、天堂、永恒、不朽、信仰展现了自己对宗教的体悟和感受;从诗歌的形式来看,她效仿赞美诗体,频频使用与宗教密切相关的词汇,诠释了独特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狄拿森,是美国最富传奇性的女诗人。她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名声大作。艾米莉·狄金森终身未嫁,其爱情生活的失意,带给她巨大的痛苦,但诗人追求爱的永恒信念始终不渝,对爱的专注与真诚在其诗作中处处可见。艾米莉·狄金森的爱情诗描绘各种爱情生活体验,细致入微,蕴涵丰富,激情澎湃。  相似文献   

20.
王胜男 《文教资料》2011,(22):20-21
艾米丽·狄金森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女诗人,在英美诗歌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新颖独特的诗歌视角,大胆创新的诗歌主题,不拘一格的诗歌写作手法,以及神秘的隐居生活都引起读者和大批评论家们的关注。在诗人的诗歌和她的一生中都充斥着生与死,有神论与"上帝已死",对与爱情的向往和选择独身,以及引申出的得到与失去的二元对立的种种矛盾,所有这些对立都成为艾米丽用毕生思考的人生哲学,她将思考的结晶映射在诗歌中,研读这些诗歌就如同在苍茫漆黑的海浪中看到了指引归途的灯塔,给后人以无限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