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苔丝是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中的女主人公。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苔丝和英国女作家夏绿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简爱》(Jane Eyre)中的女主人公简爱的命运,探讨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哈代的哲学思想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2.
薛海燕 《河西学院学报》2011,27(4):50-54,45
"顿悟"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名篇《死者》中的重要创作手法之一。运用法康尼尔(Fauconnier,G)认知语言学心理空间理论能有效挖掘人物顿悟之前的心理,从而进一步深化故事主题。在《死者》中,主人公康罗伊与三位女性之间的话语冲突使主要人物的心理空间发生了多次交错,促使康罗伊摈弃殖民地特权者身份,回归爱尔兰传统。康罗伊的精神复苏在深层次上象征着整个民族的新生。  相似文献   

3.
赵婷婷 《海外英语》2012,(18):216-217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小说集《都柏林人》的最终篇《死者》一直是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佳作。小说主要讲述了男主人公加布里埃尔参加在姨妈家举办的圣诞宴会的情景以及宴会结束后他回到旅馆听妻子诉说昔日恋人离世的伤心往事。作家乔伊斯在创作《死者》这部小说时充分的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字里行间流露出乔伊斯本人对爱尔兰人命运的浓浓关注,小说结束部分场景对雪的描述给了读者强烈的震撼,引发了情感共鸣。雪这一意象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更是为主人公一步步认识死亡提供了线索,引发读者深入的思考生死。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古代许多诗文中故事的结局大多是女主人公受尽不公正待遇;《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氓》中的女主人公,她们的悲剧命运是中国古代女性的共同命运:向往幸福美满的婚姻却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透过这些悲剧,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悲惨命运是封建时代妇女社会地位、封建家长制、封建夫权造成的。研读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其中有揭示女主人公被遗弃的《氓》,还有揭露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  相似文献   

5.
《伤逝》和《寒夜》的女主人公都为了追求个体精神的自由而女性主体自我意识得到了觉醒,但觉醒后是继续前进还是固步自封?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笔者试从两位女主人公女性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觉醒后的困惑来解读这两个相隔21年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在《维莱特》(又称《露西》)这部关于个人情感经验的作品中,夏洛蒂·勃朗特用细腻的笔触揭露了女主人公露西·斯诺的孤寂心理和精神恐怖。在露西恐怖、焦虑的背后是一颗因成长过程中爱的缺失而背负创伤的心灵。鉴于《维莱特》浓厚的自传色彩,它既可看做是关于女主人公创伤记忆的书写,也可看做是夏洛蒂对自身创伤经历及情感经验的表白。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索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主题之一:逃避。通过分析《一朵浮云》、《悲痛的往事》和《死者》中主人公的逃避、逃避的方式以及逃避的失败,揭示造成他们精神瘫痪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伤逝》和《寒夜》的女主人公都为了追求个体精神的自由而女性主体自我意识得到了觉醒,但觉醒后是继续前进还是固步自封?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笔者试从两位女主人公女性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觉醒后的困惑来解读这两个相隔21年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木兰”新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兰诗》的许多问题,诸如产生的时代,女主人公木兰的姓氏、籍贯以及诗的作者等等,一直是争论颇多。但是,古今《木兰诗》的研究者,对从来都只把木兰当作诗的女主人公的名字看,未闻有异议。木兰,如果是代父从军的那个女郎的名字,应该是姓木名兰。《姓纂》有木姓,云是端木赐(子贡)之后,“避仇改木氏”。至于说她姓朱(《明一统志》),不过由于“朱”是  相似文献   

10.
《氓》叙述了男女主人公自由恋爱结婚,婚后过了一段时间的艰苦生活,女主人公年老色衰,遭负心男子抛弃的故事。故事先写谈恋爱时感情的热烈,再写被弃后的冷落,表达了女主人公怨恨悲痛之情。读完全诗后,读者对那个背信弃义、二三其德的男子充满了痛恨,对女主人公充满了同情,认为造成女主人公被弃的命运,错误完全在那个“氓”。  相似文献   

11.
爱米丽和苔丝分别是《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和《德伯家的苔丝》的女主人公。从语场和语旨入手探讨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2.
《诗经·氓》是历代传诵的经典诗作,多年来一直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这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可谓独具特色:有感情的对比,如婚前的快乐与婚后的痛苦;有人物形象的横向对比,如男主人公的背情弃义与女主人公的用情专一;亦有人物形象的纵向对比,如男主人公婚前的忠厚与婚后的无情,女主人公年轻时的貌美与年老后的色衰,女主人公恋爱时的纯朴热情与婚变后的清醒决绝等。  相似文献   

13.
爱尔兰著名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在他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采用了"精神顿悟"的创作技巧来展示人物错综复杂的感情。本文分析了《都柏林人》的压轴篇《死者》中主人公加布里埃尔的"精神顿悟",他的"精神顿悟"是在与三个女人交锋受挫的基础上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萨拉·奥恩·朱厄特的短篇佳作《白苍鹭》讲述了女主人公小西尔维亚如何经受住来自年轻人的金钱和友情的诱惑,一心保护珍稀白苍鹭的故事.文章从成长的角度,探寻和分析《白苍鹭》中女主人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并揭示他们对女主人公成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秦彦 《文教资料》2014,(16):34-35
《都柏林人》是爱尔兰现代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作者以十五个发生在家乡都柏林的故事为缩影,展现了20世纪爱尔兰的政治腐败、社会道德的瘫痪。作为《都柏林人》中的压卷之作,《死者》不仅使得整部小说在结构上完整。还把整部小说中心推向了高潮。文章从主题“死者”着手,逐步剖析主人公加布里埃尔(Gabriel)遭受刺激下的心理变化从而达到精神顿悟的过程,并探讨小说内在隐藏的象征意义和讽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思炎 《英语广场》2020,(26):40-42
《红字》讲述了女主人公郝思特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恋产下私生女珠儿后,被社会强烈谴责并冠以不齿名号的故事。女主人公郝思特是19世纪女性主义的化身,她不屈不挠、坚持维护尊严的精神给予世人启迪。除了女性主义,作者霍桑还隐晦地表达了生态主义的思想和自然观。本篇论文以生态女性主义为出发点,基于女主人公郝思特的人生经历,剖析霍桑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权立红 《文教资料》2014,(21):23-24
简·奥斯丁和夏洛特·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文坛上两位杰出的女作家。她们的著作《傲慢与偏见》和《简爱》分别描写了两位迷人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与简·爱。伊丽莎白是一个聪慧坦率的女孩,简则极力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文章从两位女主人公的行为性格入手,对比两位女主人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进一步挖掘两人身上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8.
《劳燕》是华裔女作家张翎所著的一部以抗战为背景的小说。作者将小说命名为《劳燕》就是取自小说的女主人公"姚归燕",但是作者独具匠心地将小说女主人公的放在小说的幕后,采用陌生化的叙述视角来讲述关于"姚归燕"的故事,让与小说女主人相关的三个男性分别登场讲述他们与小说女主人公发生的故事。本文将主要从三位男性视角的叙述下来看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9.
钟丹 《文教资料》2020,(9):23-24
《庇护所》是艾丽丝·门罗最新短篇小说集《亲爱的生活》中聚焦中年女性生活困境的短篇小说。小说的显性进程,是女主人公不遗余力地把家营造成丈夫的庇护所。表面上,女主人公极度克制情感,完全丧失自我;但贯穿小说始终的隐性进程,是对男主人公彻头彻尾的讽刺,揭示了女主人公无声但坚决的反抗。这一明一暗的双重叙事,颠覆了男女主人公的家庭地位,更好地传达了门罗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20.
由《梦珂》和《黄色糊墙纸》审视中美女权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梦珂》和《黄色糊墙纸》分别是中关两国女权主义作家丁玲和夏洛特·珀金斯·吉尔曼的代表作。《梦珂》中女主人公面对男性的压迫时,只是采取“隐忍”;《黄色糊墙纸》中女主人公则联合“其他女性”采取主动行为来反抗男性世界给她的不公。两位主人公不同的反抗方式体现了中关女权主义在最初发展时期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