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38年秋天,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育才学校,收容抗战烽火中的难童。为了不受国民党的控制,陶行知不要政府的经费,组织全校师生四处募捐。他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所得涓滴归公,任何人都不得借故暂借或挪用。一言既出,躬行不逮。  相似文献   

2.
还在抗战末期,陶行知先生就决定,待抗战胜利后,重庆育才学校东迁上海。  相似文献   

3.
赵鑫   《重庆陶研文史》2006,(2):14-17
陶行知在重庆的教育活动始于1939年3月,他到重庆北碚筹组晓庄研究院并着手筹办育才学校,至1946年4月,陶行知离开重庆育才学校去上海。在育才学校期间,是陶行知教育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一定程度上,陶行知在育才学校的教育活动可以代表他在重庆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重庆育才学校是陶行知举办时间最长的学校。时逢抗战期间,国难当头,办学艰难异常。但他以常人难以胜任的坚强意志和非凡才能,把育才学校治理得井然有序、生龙活虎,为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集大成者,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1939年至1945年6年时间里,陶行知先生积极撰文讲演、参政议事,为坚持抗战奔走呐喊、筹集募捐。除躬身参加抗战活动外,他创办专门接收难童的育才学校,施行教育改革,发展生活教育,推行战时教育,将专业知识教育和抗战民主宣传结合起来,与中共南方局密切协作,培养学生坚决的抗战意识,组织学生进行抗战义演,在“大后方”树立起一面抗战建国教育的光辉旗帜,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超凡的功绩。  相似文献   

6.
1938年秋天,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育才学校,收容抗战烽火中的难童。为了不受国民党的控制,陶行知不要政府的经费,组织全校师生四处募捐。他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所  相似文献   

7.
敬告     
白丁 《学习之友》2009,(3):46-46
1938年秋天,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育才学校,收容抗战烽火中的难童。为了不受国民党的控制,陶行知不要政府的经费,组织全校师生四处募捐。他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所得涓滴归公,任何人都不得借故暂借或挪用。一言既出,躬行不贷。他的上衣缝着两个大口袋,一个装公款,一个装私款。一次,他到很远的地方去募捐,  相似文献   

8.
《华章》2007,(10)
1938年秋天,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育才学校,收容抗战烽火中的难童。为了不受国民党的控制,陶行知不要政府的经费,组织全校师生四处募捐。他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所得涓  相似文献   

9.
1939年7月,陶行知在四川省创办了育才学校,其中音乐组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音乐干部。陶行知提倡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原则,不但未过时,而且在今天新的教学理念中得到了强化。  相似文献   

10.
苏文静 《陕西教育》2013,(11):61-61
1944年,重庆风凰山古圣年中,孤儿难童“盛装”舞蹈,绽开笑脸——避难于古寺的育才学校,用智慧和美的启迪浇灌出一片苍翠馥郁,而将这片断垣颓壁改造成乐园的人,正是陶行知。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后,在侵略者铁蹄的蹂躏下,我国大片国土沦陷,万千家庭流离失所,无数儿童成了无家可归的难童。因此,难童教育成了当时我国战时教育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1939年7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的育才学校,是一所战时难童学校。  相似文献   

12.
在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的日子里,2011年10月14~18日,我和内蒙青年雕塑家博杰飞抵重庆,参加由重庆育才中学承办的重庆市纪念陶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和纪念活动。博杰带来了他赶制的重庆育才学校时期的陶行知胸像赠送给育才中学。金永校长在纪念大会上接受了这份珍贵的厚礼。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之一,陶行知一生不遗余力地推广普及教育,并在上世纪30年代末创办育才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教育”主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也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当年,育才学校究竟怎样“育才”?陶行知和育才学校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寻访育才学校的办学旧址,触摸那一段段久远但又分外鲜活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白丁 《中学教育》2005,(4):60-60
1938年秋天,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育才学校,收容抗战烽火中的难童。为了不受国民党的控制,陶行知不要政府的经费,组织全校师生四处募捐。他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所得涓滴归公,任何人都不得借故暂借或挪用。一言既出,躬行不逮。他的上衣缝有两只大口袋,一只装公款,一只装私款。一次,他到很远的地方去募捐;收获颇丰。等到天色已暮,要购买车票回校时,一摸私款口袋,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0月,新发现一批1946至1949年查封育才学校重庆分部的档案材料,包括国民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重庆行辕、重庆警备司令部的指令、训令、呈文、代电、批示、报告等等,印证了陶行知先生去世后,他所遗留的教育事业与国民政府教育部门的复杂关系,以及育才学校师生在逆境中艰难奋战的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16.
《重庆陶研文史》2019,(1):F0003-F0003
2019年3月下旬,重庆育才中学张和松校长前往北京分别拜望了老校友王琦之子王炜,陶行知孙女陶铮夫妇,老校友盛扬,老校友杜健。老校友们热情接待并回忆讲述了在育才期间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张和松校长代表学校发出诚挚邀请,邀请大家重走行知路,回母校共同见证重庆育才中学80周年校庆庆典。  相似文献   

17.
《重庆陶研文史》是重庆市陶研会文史委员会与重庆育才中学主办的陶研季刊。今年是重庆育才中学建校80周年,为了表达我的衷心祝贺,特抒发两点感言。一、传承育才精神据我所知,全国各地有多所以“育才”冠名的中学,但是在我的心目中,只有重庆育才中学最有文化底蕴。因为它的前身是陶行知先生于1939年创办的育才学校,它和南京晓庄师范齐名,都是生活教育的探索基地,都是我向往的学陶圣地。  相似文献   

18.
1939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遍了大半个中国,祖国正遭到蹂蹒,儿童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为了让难童们有一个学习的地方,陶行知先生得到中共南方局的支持,在重庆北碚草街子的凤凰山上兴办了一所难童学校,这就是育才学校。它是我校的前身,被毛主席、朱德委员长和周恩来总理誉为“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先生就是第一任校长。育才学校从它建校开始到解放后,就一直受到敬爱的周总理的亲切关怀,师生们受到了巨大的鼓舞。今天,成了育才中学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了推动我们前进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于一九三九年七月二十日创办重庆育才学校,《育才学校创办旨趣》是由陶行知口述并由陆维特记录的。邓颖超同志向我们提出了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陶行知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认为《育才学校创办旨趣》(以下简称《旨趣》)这篇现代教育史上的文献是值得认真加以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后,在侵略者铁蹄的蹂躏下,我国大片国土沦陷,万千家庭流离失所,无数儿童成了无家可归的难童。因此,难童教育成了当时我国战时教育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1939年7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的育才学校,是一所战时难童学校。然而,它在当时全国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难童教育机构中独树一帜,陶行知关于难童教育的思想在当时也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