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唐代状元的婚恋资料甚少,仅找到5例个案,并做了详细考证和分析,其中美好、浪漫的只有1例,这样那样不美满的占了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2.
唐代状元的婚恋资料甚少,仅找到5例个案,并做了详细考证和分析,其中美好、浪漫的只有1例,这样那样不美满的占了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状元”桂冠来得太容易;夺魁之后并无特别的待遇:不立即授职,到授职时起点官阶很低,入仕之后也不因是状元而被另眼看待;唐人文集中不注意及第名次,也基本不用“状元”一词。总之,同是状元,在唐代远不如宋代中期以后的地位高。  相似文献   

4.
科举考试一甲三名,即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天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到了宋代初期,以第一甲第二、第三名进士为榜眼,因为填进士榜时,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在进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体的眼部地位,所以称作榜眼。  相似文献   

5.
唐代251名状元中位至宰辅者,初、盛唐连一个也没有,中唐出现了一个,中晚唐之交有3个,唐末集中出现了6个,占状元总数的3.98%,数量与掌权时间均无法跟宋代相比。他们的人品、业绩差异悬殊,而宋代状元宰辅则相对整齐。10位状元宰辅死于非命的占一半,这在宋代及以后也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6.
在唐代状元的考证上,<登科记考>用力甚勤,弥补了<文献通考>之不足,亦纠正了<玉芝堂谈荟>的某些错讹,然仍有不少未尽人意之处,如误将分场榜首当状元、误将状元当该科知贡举或视为普通进士、漏载及张冠李戴等等.  相似文献   

7.
唐代有家世资料的74名状元中,出身官僚家庭的69 人,占92%,而且其中家世较显赫者就有59人,占79.73%。出身相对“寒素”者仅5人,占8%。这些数据可以近似地表明:唐代的科举考试主要是在社会上层中选拔人才,中层的都很少,更不用说下层了。所谓“广开才路”只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8.
若说状元驸马 ,得先从状元谈起。何谓状元 ?状元是科举时代的一种称号 ,起于唐代。科举制度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 (省级的考试 ,考中者为举人 )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 (礼部主持的三年一次的由乡试考中的举人在京城参加的考试 ,考中者为贡士 )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 (皇帝对会试录取的贡士在殿廷上亲自发问的考试 ,考中者为进士 )第一名称“状元”。何谓“驸马” ?相传 ,秦始皇经常出巡 ,每次都要大显军威 ,组织一支庞大的陪巡队伍 ,为防不测 ,秦始皇就在队伍中安排了许多“副车”。每辆“副车”内都坐着一个同秦始皇服饰一样的“替…  相似文献   

9.
唐代墓志的不断出土整理,为研究唐代进士科状元的生平提供了重要史料。根据墓志所载,开元年间状元李昂为陇西成纪人,曾任吏部考功郎中等职;杜绾以下三世进入朝廷中枢;严迪祖贯冯翊,曾任郑州长史等职;李琚祖贯顿丘,曾任秘书省校书郎等职。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述了唐代的守选、释褐制度,对有案可稽的10位初盛唐状元的初始职任作了考证,认为初盛唐状元夺魁后初始职任并不像明、清状元那样统一与固定,而是比较随意;初盛唐政府对状元初始官阶的规定根本没有执行,有时还有较大的向上浮动,这种浮动带随机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征引有关方志及工具书,结合洪洞县历史沿革,对近年有关历代状元著作中金代状元王纲 的籍贯进行了考辨。认为其准确表述应为“赵城(今山西洪洞县)人”,因为在金代赵城与洪洞分置。  相似文献   

12.
唐代科举考试的制度较为粗略,其突出表现是:许多在后世看来属严重违规的行为在当时被视为正常,较多的状元是靠不正当竞争夺魁的。对于特别严重的违规事件亦处理颇轻,因科场案被处死的只是极个别人。这说明科举考试在唐人心目中的地位远没有后世那么高,因此唐人对科举考试的公征性、严肃性期望值较低。  相似文献   

13.
各代状元在官场的发展空间是很不相同的:状元宰相比例最高的是宋,最低的是唐;状元高官比例最高的是宋,最低的是五代;状元被淹没比例最高的是五代,最低的是清。综之,宋代状元在官场的发展空间最为广阔。  相似文献   

14.
《登科记考》所载唐代状元正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良代状元的考证上,《登科记考》用力甚勤,弥补了《献通考》之不足,亦纠正了《玉芝堂谈荟》的某些,然仍有不少未尽人意之处,如误将分场榜首当状元,误将状元当该科知贡举或视为普遍进士,漏载及张冠李戴等等。  相似文献   

15.
对被认为有罪、错的状元实施处罚,明代最为残酷,唐代次之;最为宽容的是宋代,清代次之;五代中原地区、辽、金、元等各朝从有限的相关资料看,处于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16.
以往人们都认为在中国科举史上,辽宁文士无人中状元。本文经考证认定,金代懿州(今辽宁省阜新市)人奥屯忠孝是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女真进士科第一名,即状元。辽阳张甫,与奥屯忠孝同年中进士,为词赋科状元。此二人为中国科举史上空前绝后的两位辽宁籍状元。  相似文献   

17.
明正德九年状元唐皋,是徽州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但因他的著作都已散佚,行状、墓志铭等重要文献也不传,学界对他的家世生平、学术思想和诗文创作情况都缺乏了解。文章在辑佚唐皋诗文的基础上,爬梳大量历史文献,详细考证了他的家世和生平。  相似文献   

18.
宋代曾登临岳阳楼并留下了相关作品的状元有吕蒙正、张孝祥、王十朋3人,吕蒙正登,临的是滕子京重修之前的岳阳楼,而张孝祥、王十朋登临的则是滕子京重修后又至少经过三毁三修的岳阳楼。另有3位状元与岳阳楼有这样或那样的间接关系。因《岳阳楼记》的推动,岳阳楼已经形成一种文化,在人们心目中已是忧国忧民、风高节亮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