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增新在甘肃王夏刚民国时期统治新疆十六年的新疆督军杨增新,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西人新疆以前,曾在甘肃任职十八年,其问职位虽不显赫,离甘时仅为候补道员,但他在甘肃的政绩,曾为当时的一些人所肯定。陕甘总督魏光焘在杨增新任河州知州期问,就向清廷奏举...  相似文献   

2.
略述袁世凯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世凯在担任山东巡抚和督直期间,重视师范教育和军事教育,提出了废科举兴学堂的主张,并创办一些新式学堂。袁世凯的教育主张和实践具有进步性,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了清末留日学生的概况,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别分析了清末留学生在教育行政中的活动情况,包括推动新学制的颁布和创建新式学堂等教育机构;从教于新式学堂,改变师资构成及革新教育教学方法;翻译教育类书籍,传播新的教育理论,满足新式教育对教科书的需求,推动我国新的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曾熙以文辞书法名世,也是出色的教育家。他曾讲学于石鼓书院,并于1904年受命创办湖南南路优级师范学堂,担任监督。在教育方面,他重视文化传承,为学堂绘制宏伟教育蓝图;坚持立德树人,为学堂培养品德高尚的师范人才;提倡实用教育,优化学科课程设置;树立开放的教育理念,引领新式学堂教育。其教育思想及实践活动意义重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清末湖南教育的普及和近代化,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清末,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师资大量匮乏。为填补新式学堂尤其是师范学堂的师资空白,清政府聘请大批日本教习来华。他们来华后,不仅承担新式学堂大部分课程教学,还积极参与到新式学堂的建设中,推动中国近代教育学术萌芽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日本教习的来华背景以及在华教育学术活动,从而阐明日本教习在中国近代教育学术发端中的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6.
清末绅士在近代文化教育体制兴起的同时.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各种方式进入新式教育领域,如进入新式学堂接受进一步教育,创办新式学堂和各种报刊.有每件的绅士甚至还跨出国门.留学海外.寻求新知。清末绅士的这一系列活动呈现出他们向近代知识分子转化的过程.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和近代社会的变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留学生与晚清海军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新式海军教育是近代军事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适应制器、练兵和加强海防建设的需要,晚清海军教育以兴办水师学堂为先,首开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先河。自19世纪80年代起,军事留学生陆续学成归国。作为早期比较系统地学习西学技艺的新型人才,其中一部分人与晚清海军教育多有联系,或投身海军教育,出任海军学堂教习、总办等职务,个别的还亲自创办海军学堂,或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完善了近代海军教育的思想理念。留学生群体由此在晚清的海军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培养了一大批新式人才,促进了晚清海军教育的近代化。但由于留学生群体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在当时沉闷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氛围的影响下,晚清海军教育仍存在着诸如从事海军教育的留学生师资较少、教学质量不高、教学目的过分偏重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研究》2017,(3):108-113
论文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了我国晚清中小学领域的教学研究机构及其活动状况。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学研究在新学制颁行之前就已出现,并随着新教育的推行而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新式学堂对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现代教学方法的新式师资匮乏所致。它一般由新式学堂的办学者、民间团体设立,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多为跨校的组织。这类机构在推动我国晚清学堂真正成为现代学堂,以及教师的现代化、专业化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 北洋军阀中直系和皖系的形成有一个历史的过程。 1895年,袁世凯在小站创办“新建陆军”,1896年,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就成为袁手下的主要干将。当时,王为工兵学堂总办兼工兵统带(又称标统,相当于团长),段为炮兵学堂总办兼炮兵统带,冯为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  相似文献   

10.
过去学者对江西新式学堂作过不少研究,普遍认为江西新式学堂居于全国的前列,对新式学堂所起的作用评价较高。在顺应清末新政的潮流下,江西新式学堂开始兴起并有所发展,但在清末国弱民贫、内忧外患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推行新式教育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江西新式教育取得的成绩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高。  相似文献   

11.
成人高校在大众化教育时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班主任工作作为学校全面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也面临着新的特点。要做好成教班班主任工作,既要遵循班主任工作的一般规律,更要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重塑自身,进行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新督导模式是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督导的先进经验,特别是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成果,结合西南地区项目县的实际情况,融入新的督导理念和方法,探索和形成新的中小学学校督导模式。论述新督导模式与传统督导模式的区别与联系,指出新模式对督导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乌兰夫为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新中国成立前,他主持创办了多所干部院校;新中国成立后,他又领导建立了中央民族学院和内蒙古大学等.他重视发展师范教育,强调办高水平的学校首先要有高水平的教师,注重教师素质的培养.乌兰夫在民族教育领域的实践和理论,具有现实价值,值得总结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前后,中共和张、杨曾谋划在西北构建某种“半独立化”局面,以作为未来对日抗战的战略基地,然终因时、事、势的变异而未获成功。其间,杨虎城以其在西北的特殊地位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西北善后处理问题上与中共的配合相得益彰,这也构成了杨与中共合作史上值得浓墨重书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论袁世凯在河北教育近代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期间,颁行了一系列教育法规,创建学校司、提学使司、劝学所等近代新式教育管理机构,形成河北近代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同时,他多方筹措经费,培养师资,编辑新教材,创建新式小学、中学、大学和各种军事学堂、实业学堂等新教育设施,建立河北近代新教育体系,从而使河北教育摆脱了旧教育的羁绊,步入了近代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湖北就有着“唯楚有才”的美誉,教育水平长期处在中国的前列.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沿海地区的教育得到充分的发展,相对而言,此时的湖北教育已经滞后于其他许多省份.1889年晚清名臣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在任职的17年里,他改造旧学堂,创办新式学堂,大力提倡留学教育,一系列的举措使得湖北教育呈现出蔚为大观之势,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湖北成为中国之教育强省.此文旨在探讨张之洞的兴学对晚清湖北教育发展的贡献以及这种发展对湖北乃至全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沈谱琴是浙江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为兴办地方新式教育慷慨捐款、主持校务。在历次反帝爱国运动中他积极参与、组织领导。在湖州辛亥光复的前后,他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并直接领导了湖州光复。虽然他在日寇侵华时期晚节不保,但对沈谱琴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贡献,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杨亿,北宋文臣,生于信州玉山县县斋。七岁能著文,十一岁时,太宗亲试而授官,自此一生以词艺进,官至翰林学士。然亿性刚劲寡合,仕途起伏跌宕,晚年被群小所攻,遂生挂冠归隐之思。天禧四年(1020),受宰相寇准密令,草表请太子监国,事泄受累,忧惧而终。而作为西昆体的代表作家,其文学作品由前期的终身立朝之志、爱国忧民之心到后期的唱和酬答、借古讽今。究其原因,与其生平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9.
宣统元年甘肃省爆发了严重的旱灾,灾情十分严重,一时间舆论纷纷指责陕甘总督升允匿灾三年不报,朝廷遂将其罢免。与此同时,各地展开了协助赈济陇灾的活动。直隶省的协赈活动虽然发起的时间比较晚,但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募捐活动都非常踊跃,对协助赈灾尽了应有之力。同时,这次活动也反映出了清末直隶省募捐赈灾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20.
罗家伦是民国时期致力发展边疆教育的教育界人士。他于1927—1935年主持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工作期间,组织创办了附属蒙藏学校,在包头、肃州、西宁、康定、大理等地各设了一所边疆分校。1943—1944年罗氏考察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等边远省区期间,提出了许多发展西北教育的建议。这些活动和建议尽管是在国民政府高层的支持下开展和提出的,包含着维护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目的,但对于推动民国时期边疆教育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今天发展西部边疆教育也有着宝贵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